APP下载

别让这些细节成为你音乐课上的“跳蚤”

2013-04-29陈晓茵

考试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细节跳蚤

陈晓茵

摘 要: 关注教学细节是一节音乐课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音乐剪切的完整性,重视钢琴伴奏的形象性,重视钢琴伴奏的形象性,重视踏板应用的合理性,重视歌曲定调的实用性等细节处理,给人一种审美的满足感。

关键词: 教学细节 跳蚤现象 音乐课堂教学

跳蚤和大象的寓言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和大象庞大的身躯相比一只跳蚤实在算不得什么,但结果大家都知晓。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启事——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把音乐课比喻成一头大象,把那些许许多多的细节比喻成跳蚤,那么音乐课会被这些跳蚤打败吗?

观摩过各类公开课的教师是否都免不了发出这样的感慨:“哎!要是教师的范唱再优美一点就好了,这音乐剪辑怎么总不在点上啊。”“钢琴伴奏怎么那么不协调啊?”……感觉每次听完课后总有遗憾,就像身上的痒痒总挠不到实处让人很不舒服。这几年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音乐课堂教学总是不完美?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跳蚤”现象:忽视教学小细节导致了课堂教学美感的缺失。

一、应重视音乐剪切的完整性

音乐剪切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经常性的教师个人行为,无论是音乐欣赏还是歌曲教学,音乐的剪切往往都必不可少,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这一行为几乎是必需的。为什么说音乐的剪切非常重要呢?其一,音乐的内部曲式结构是非常严谨的,简单的动机发展成一个乐句,几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无论是乐句与乐句之间还是乐段与乐段之间都有承接关系,也就是一个乐思结束了开始进行下一个乐思,只有做好了这些细致的工作才不至于破坏音乐相对完整的结构。其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相对较大的作品,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对于一个较大的曲目而言,从头至尾不分重点的欣赏会使欣赏停留在表面,不能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时候就要教师对大型的作品进行有机分割,让学生分段欣赏,这样做既不会破坏音乐的整体感觉,又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音乐的逻辑结构。其三,一部音乐作品往往不止一个音乐主题和段落,音乐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展开的,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音乐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过耳不忘,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音乐中主题之间、段落之间的各种对比,必须对音乐重新进行剪切,目的在于方便学生反复聆听对比,真正做到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音乐剪切上太过随意,音乐的开始和结尾都不干净,不能给所播放的音乐片段一个相对的完整性。有的教师甚至干脆不剪切,直接在电脑上播放音乐,结果时时出现音乐的结尾和开始都不在节拍点上的错误,这对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学生在听觉上都是一种无情的折磨。

二、应重视钢琴伴奏的形象性

所有音乐教师对艺术歌曲都不会陌生,如果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传统艺术歌曲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非常注重钢琴伴奏的应用。如果说歌曲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的话,那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就起到了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当欣赏《魔王》时,如果对钢琴伴奏部分忽略不计,那么旋律带给你的将是另一番感受,基本上不能准确表达父亲焦急的心情,更不能塑造出马车飞奔疾驰的形象,可见正是有了钢琴的伴奏才让这首歌曲有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钢琴伴奏不仅可以很好地塑造音乐形象,还可以很好地表现音乐的情绪,为主旋律的表情达意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我认为钢琴伴奏应该是歌曲旋律的“代言人”。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钢琴伴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钢琴伴奏在歌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认识,所以我们平常听课就难免会遇见一些在钢琴上“乱弹”的教师。究其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师自身的基本功比较差,钢琴伴奏确实有难度;二是教师有相应的基本功但准备不充分,课前备课忽略了对于钢琴伴奏的练习;三是教师对歌曲风格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钢琴伴奏的音型及和声织体的选用不恰当,不能很好地诠释歌曲的情绪情感内涵,致使歌曲失去应有的表现力。

三、应重视踏板应用的合理性

钢琴踏板的应用看似与钢琴演奏关系密切而与课堂教学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正是因为大家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才导致踏板应用问题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认识,许多教师因为不会正确使用钢琴踏板而导致歌曲的弹奏要么断断续续,要么浑浊不清,直接影响歌曲的美感,破坏歌曲的艺术形象,也破坏课堂教学的美感。

在我所听过的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钢琴踏板应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教师确实不太会使用钢琴踏板,伴奏过程中能顾及两个手已经不错了,无暇顾及钢琴踏板的应用,所以从头至尾都不使用踏板。结果导致很多抒情性很强的歌曲被教师弹奏得断断续续,特别是左手长琶音运用于抒情性乐句伴奏的时候,由于不使用踏板而使得左手的伴奏不够连贯,本来抒情性很强的音乐形象遭到破坏。第二,可能觉得踩了踏板后声音比较好听,于是从歌曲一开始踩下去后一直到歌曲结束才放掉踏板,导致整首歌曲的弹奏混沌不清。第三,有些教师不管什么歌曲总是一小节同步一踩踏板,使音乐的乐句乐段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该连贯的乐句被弹断了,该断的乐句被踏板连了起来,音乐的整体进行毫无章法可言。

其实钢琴踏板的应用总体的原则应该是为了保持音乐的连贯性,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但是踏板运用的不合理往往会适得其反。一个乐句往往包括几个小节,踏板的作用是让乐思连贯又不能让前后和弦出现音响上的交叉而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所以当和弦发生变化时就要通过踏板的踩放把前面的和弦换掉,这个时候就需要应用延后音踏板(又叫切分踏板)技术,既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又不失音乐的纯净。一句话:钢琴踏板的应用要服从于音乐表现,服从于听觉的美感。只有做好了这些细节,弹出的歌曲才是美的,音乐课堂才会充满美感。

四、应重视歌曲定调的实用性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自己固定的调式与调性,经过移调后再演绎可能就会破坏音乐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许就是众多经典曲目至今都保持作者当初定下的调式调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教材上的歌曲定调往往都相对偏高,很多歌曲要是按照原调教学学生根本就唱不上去,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尊重作曲家本身的意愿吗?我想这个时候能够完整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才是教学重点,至于歌曲在不同调性上的感觉完全可以不用考虑。

在日常听课中我发现有这样两种普遍现象:第一种是不管歌谱上是什么调,教师都只弹自己熟悉的调,但是由于键盘基本功较差,不能很快完成转调,害得学生唱得脸红脖子粗得非常吃力。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也许能跟上,嗓音条件不行的学生要么低八度演唱,有的索性就不唱,导致班级里不时出现不协调的声音。第二种是教师教唱的时候是一个调,跟伴奏的时候又是一个调,害得学生跟着钢琴能很好地演唱,跟着伴奏怎么也唱不好。其实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只要教师会操作一个叫Cool edit pro的音乐编辑软件就可以了,不仅可以很方便地给伴奏升降调,而且可以为伴奏加速或者减速,更能实现简单的音频格式的转换等。

当然,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其实远不止这些,如课件制作中的声音播放、课件中的视频连接等。再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很少会给课堂教学准备一些“机动材料”,教师每堂课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可能会带来教学进度有所变化,要是准备的材料不足,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就会出现尴尬的场面,这是一个我经常在听课中遇见的问题,这样就直接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不完整感觉,将会给自己及听课者留下诸多遗憾。

总之,这些细节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这些细节问题干扰音乐教学,才能真正杜绝“跳蚤现象”的产生,才能正确营造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教学细节跳蚤
我不是跳蚤侠
跳蚤
跳蚤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探讨
微课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教学理念
细节成就精彩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
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