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2013-04-29欧盛锦
欧盛锦
【摘 要】目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从实际出发,调整思路,合理选择实验内容,采取共用实验室的方法,增加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机会,优化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结果: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和谐与统一;结论:教学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实验教学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传统的实验课中教师求教,然后学生“比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法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能适应当今形势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求,让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采用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认清形势,调整思路
在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调节影响,各个专业学校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源来源及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就业困难,如果不注意学校自身的形象,不维护学校的声誉,不提高学校知名度,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重视社会急需人才的专业取向,缺乏有效管理和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就算有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和当地实际需要相悖,这无疑于置自身于死地,自断出路。因此,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从实际出发,优化实验教学
1.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基础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是否能够完成学业,毕业后专业技术能否灵活应用等等,都取决于在校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学到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有没有学到正规的操作技能。而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过程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验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动口(表达、陈述)、动脑(思考、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并从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过去实验课通常安排在理论课讲完之后进行,设计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准备及实验设计学生都未参与,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实验结果也失去了吸引力。对此,应针对性地选择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的内容来设计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法应尽量选择与当地条件相适应,适当介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比如高脂血症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健康,围绕这种疾患,就可以设计进行血浆三酯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测定。血、尿淀粉酶的测定是对胰腺炎诊断简便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地增加了这一实验。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时数减少,在进行肝中酮体生成作用和转氨基作用两个验证性实验时,为节约课时,又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采取了将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同学作验证性实验,证明酮体确实在肝中生成和转氨基作用确实能在肝中进行,另一部分同学进行转氨酶的定量测定,并要学生互相交换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几个实验间的联系,并分析实驗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做,虽然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应用下来学生反响较好,学习效果较佳。另外,有了《解剖生理学》或《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后,在生物化学授课时,对相关学科知识也可进行适当的延伸,如:学生了解了肾脏的有关生理知识后,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就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肾功能生化检验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紧密联系,让学生更能在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教学中如果缺乏阳性标本,教师就因地制宜地自制阳性标本,如在血液中加入葡萄糖、尿素氮等相应待测物,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增加实验机会,保证实验质量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学校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因此采取共用实验室的方法,多个实验室共用,协调安排,减少实验设备的闲置,提高利用率,改变过去“旁观者”居多的局面,来增加学生参与实验、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一改过去只在学期末进行实验考核的惯例,针对性地制定了实验技能考核量化评比指标,各指标相关分值与要求向学生详细说明,使实验考核真正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减少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同时每一个实验都作为实验考核的内容之一,使学生在每次实验中都能心中有目标、操作有依据,自觉预习和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认认真真地完成好每一次试验。为避免学生实验结果相互抄袭的现象,在配制检验标本的时候可以特意制作不同浓度的检验标本,因此实验结果可因小组而异。量化评比指标中还有很多细节的要求,如学生仪表、实验后仪器洗涤、放置是否干净、妥当,是否关好水电、门窗等。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对实验乃至对今后工作的认真负责的严谨作风。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中会出现许多实验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而观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比如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或是在实验结果观察过程中有颜色变化、有沉淀物、有气泡、混浊度改变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为什么产生的气泡要摇尽,但有些实验又不能摇试管而要避免气泡产生,为什么滴定过程中最初产生的颜色反应会不稳定……这样不断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做实验,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分析、去推论,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四、通过实验教学促进理论学习
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中学生理解力的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让这些刚刚涉及医学知识的初学者,能尽快适应医学专业学习。在实验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由于感兴趣,学生转变了生物化学难学的观点,变得愿意学、喜欢学,并将枯燥、繁杂、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有意思,将学习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情,主动学习,并将具体生动的实验知识与医学理论知识相结合,较好地掌握了生物化学专业知识。
五、实验教师具有相应的能力
1.全面掌握并处理教材的能力。实验教师要善于钻研分析和处理教材,才能使教学既有深度,又能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性、准确性、启发性、教育性、生动性、情感性、趣味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3.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4.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师特别注意本学科发展的动态,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所教学科常新,使学生学到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实验教学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