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先要学会批评
2013-04-29
批评孩子与尊重孩子决不对立,保护孩子的天性,不等于放弃基本的管教与批评。只不过,在传统的育儿习惯中,批评似乎成了疾风暴雨的代名词,或流于唠唠叨叨,或可能会升级到“动武”……批评免不了,可是如果不讲究方式,不分时间、地点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就有可能对孩子形成负面的影响,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请先冷静:批评不是大喊大叫
在很多人看来,批评就要声色俱厉,尤其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或屡教不改时,家长往往会把批评变成指责或训斥,教育的效果顿时化为云烟。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接受批评,而是不接受父母批评时的态度。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在批评之前,家长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冷静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也只有冷静地批评,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解决问题。
女儿小米有个小孩子的“通病”:爱乱扔东西。我常跟在后面提醒她,一次两次没反应就上升到批评,再不听就会发火:“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再乱扔我把这些玩具直接扔到垃圾桶去!”
这样带着怒火的批评其实无济于事。当我发火时,小米并不能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只注意到我的威胁——她怕我真把玩具扔了,即使此时她赶紧收拾,也只是为了抢救玩具。而且在我多次这样“批评”她后,小米有些抵触了,说话语气也变得很冲。这个苗头出现后,我开始反思,我批评她的初衷是想让她养成好习惯,还是想让她的脾气在我的影响下变得暴躁?
当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时,我开始控制自己,深吸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很平和地问小米:“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好吗?”
小米本已在防备我的“河东狮吼”了,在听到我平静的问话时,立刻放缓了戒备的神情,说:“对不起,妈妈,我不该乱扔衣服。”“那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小米答:“请稍等一下,我给芭比盖好被子立刻就来收拾。”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又会冒火了:“为什么不马上改?!”不过这次我想,给她一点缓冲的时间,看看这样的方式是不是会更好呢?五分钟后,小米一件件收拾好地上的衣服。第二天,她玩同样的游戏时也不再乱扔衣服了。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要“河东狮吼”,这样冷静地指出问题的批评,反而让孩子更能接受。
先褒后批:批评不是全面否定
和一个妈妈聊天,说到关于批评的问题。她说别说孩子了,她自己也受不了一味的批评。
我们时常会这样,不管孩子有多少好的表现,只要看见做得不好的地方,下意识就会开口就指出来“你这样不好,那样不对”。被否定得多了,孩子也容易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好的孩子。
在批评孩子时,不要只针对孩子的错处,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如果先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先对他们做得好的部分进行表扬,再指出不对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的接受程度会大大增加,并且也乐于去改正。
一次在有小朋友组织表演的聚会上,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刚开始唱得挺认真,但过了一会儿就开始嬉闹,影响其他小朋友表演。这时男孩的妈妈把他叫到身边,我以为她会批评孩子怎么不好好唱,没想到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觉得你的声音真好,听起来很舒服,唱歌很好听。”然后,才指出他后面唱得不太认真,希望看到他和小朋友有更好的合作。这样的批评,自然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与其总强调不好的地方,不如把孩子的进步、努力等等都看在眼里,说出口,不吝表扬,先肯定后建议,再加上有效的引导,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改正错误,还能帮孩子提升自信。
不翻旧帐:批评不是喋喋不休
孩子最不喜欢听的批评语式有哪些?“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又……”“你看你,总是这样”……
某次大家聊到“唠叨”这个话题,外甥女果果冒出一句“全天下最唠叨的人就是我爸爸!”失笑之余,我问她为什么,果果说:“爸爸总唠叨这儿脏啊,那儿又没收拾啊,让我马上去收拾,可是他自己却在看电视。”我理解果果的感受了,一是喋喋不休的批评,二是爸爸还没有以身作则。
最容易引起家长唠叨式的批评,估计就是关于孩子收拾、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了。比如孩子总不爱收拾,总是没洗手就想吃东西,在大街上总是爱乱跑……当家长觉得孩子屡教不改时,还容易让批评升级成唠叨。但是,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家长动辙就翻老账,容易伤孩子的心,还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改不了。所以,“总是”“多少次”这样的口头禅不仅对解决问题没帮助,反而容易强化孩子的这些小毛病。
小米在家常忘了穿拖鞋,光脚在地上走,多次提醒还不见改,我有时会很恼火地批评她。为了这件很小的事,常常让我心情不好,她也不开心。后来我换了方式,看到小米没穿鞋,就笑眯眯地问她:“你忘了穿什么啦?”小米自己就会说:“啊,我忘了穿鞋了!”立刻跑去把拖鞋穿上,然后笑着对我解释:“我今天是真的忘了穿。平常我是故意忘穿的!”从她的这句话中,就能听出,对于之前我的指责,她是有抵触情绪的,而这一次,我改变了方式,她就乐于接受了。
尊重孩子:批评不是轻易贬低
为什么有的妈妈担心批评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其实是一些传统的批评方式给了孩子伤害。当孩子有错误时,请记住这几点吧:
不当众批评
最伤孩子自尊的就是在公众场所或当着亲友的面挨批评了。那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既影响亲子关系,又让批评的初衷得不到实现。不当众批评孩子,即使是需要孩子马上向别人道歉的事发生了,也要先把孩子拉到一边,小声和他交流,再耐心等待他道歉。
不和别人比较
很多家长用比较式批评,也许是想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可惜常会适得其反。孩子只会觉得“你的眼里只有他没有我”。通过和别的孩子对比来批评,容易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得出“我不如别人”的结论。
不做负面评价
批评时只要明白地指出,孩子的某个行为是不对的,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足够了。有的父母着急起来言辞也会夸张,比如孩子打人了,家长就会说出“你真是坏孩子!”这样的负面评价,这既会让家长自己忽略了应该传达给孩子的重点是什么,也会让孩子对自己有了一个不好的认知,觉得自己就是家长口中的那个坏孩子。
爱的教育:批评不是不再爱
有时候,不当的批评方式会串连在一起,比如你批评时开始翻旧帐,又从旧帐里觉得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呢,于是你唠叨了,你发火了,你开始口不择言了,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孩子不自信了,对你的爱也没信心了。
我曾因为一些小米屡教不改的小毛病而粗暴地批评她,这样的批评不仅引发了她的抵触,还让她开始担心,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于是时不时就会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正因为小米的这个反应,才让我反思究竟应该如何批评孩子,才不会让孩子受害,又达到改正的效果。而当我改变了批评的方式,用平和的方式进行,并且抱着她或牵着她的手时,小米的这些担忧就全不见了。
在批评的时候,如果能和孩子增加些身体接触,比如拉着小手,搂着肩膀,都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善意,而在批评之后,更需要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一个有力的拥抱是最直接的表达,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受到了批评,可是家长还是爱他们的。这会让他们更有自信,也更愿意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