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013-04-29陈朝民

考试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品德课答题

陈朝民

素质教育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由此可见,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要实施思想品德课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点是一定要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变苦学为乐学。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起定向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及与这些素质相关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我们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老师认真地教,是为了学生学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把学生当做婴儿而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备课时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思想。要高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旗帜,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师理念必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变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自由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更要科学、和谐的教学。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造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学生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学生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学生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改进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变“要我学”、“我要学”为“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在头脑中构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引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多问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呈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呈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失分过多。教会学生答题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是分类指导,针对不同题型,教师要善于总结答题技巧,必要时以材料形式印发给学生。其次是专门训练,针对性地在平时练习、考试中设计易错、易混淆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最后是分析反馈,利用期中或期末考试试卷讲解将典型试题与答题技巧相互结合,让学生的答题能力得到提升。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品德课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