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9岁老太创业定制男装外国顾客占3成因质量硬

2013-04-29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店子制衣胭脂

创业感言:服务很关键,有时顾客会因一个微笑留下,也会因为一个眼神而离去,所以只要有顾客来,我们就要面带微笑地接待。

江城阴雨连绵,胭脂路一家制衣店里,一对法国夫妇正在挑选做西装的面料。“他们是老客户,做了十几套西装,还介绍来了很多法国人”,该店主要创办人田玉珍告诉记者。

这家制衣店名叫鹏达服饰,专门从事男装定制,三个老板没一人懂外语,却吸引了法、德、日、美等国及非洲的众多消费者前来做衣服;没有做任何宣传推广,却跟中建三局、中国五环、楚天激光及沌口的数家大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没有大门面和豪华装修,也没有顶尖的设计师,胭脂路这间20平米的小店,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竟做成了“联合国服装馆”——逾30%的顾客是外国友人。其秘诀何在?

精明转型免费改衣

定制人数超15人上门服务

在创办鹏达服饰制衣店之前,田玉珍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上世纪90年代下岗之后,学过缝纫的她为了生活而重操旧业,帮一位开缝纫店的街坊打理布料。2000年,她跟两位共事过的制衣师傅合计一番后,凑钱在胭脂路租了间20平米的门面,开始从事布匹销售和服装定制。

开业不久,田玉珍就遇上了考验。一天,一位年轻女顾客来订做连衣裙,指定一款新潮的式样;但田玉珍掌握的都是老款式的剪裁,裙子做出来后,女顾客脸上写满失望。后来田玉珍根据顾客要求,几经修改才将裙子做好。

打那时起,除了在剪裁工艺上用心之外,田玉珍就格外注重给顾客带来增值服务。

一次,一位顾客抱怨现在长胖了,之前订做的衣服穿不了,感觉特可惜。田玉珍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通过询问老顾客得知,这一情况较普遍。

次年,田玉珍在店里推出了一项附加服务:凡在店里定做衣服的顾客,以后改大改小时费用全免。这在整条胭脂路是首例。

听说这个服务后,上门订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的下半年,平均每天都有二十多套西装要赶。做衣服的人多了,有时忙不过来,原定好7天拿衣服的时间就可能会被推迟。有一次一位沌口的客户来取衣服,发现还未完成,大发雷霆,田玉珍赶紧道歉,并让裁缝加急做,当天晚上还亲自送到了顾客家里。

经过这件事以后,考虑到客户在沌口等地来一趟较远,除了在店内提供服务,田玉珍还推出了上门服务:如果定制人数超过15人,就会带着面料和款式亲自去登门制作。

田玉珍称,跟顾客打交道中慢慢发现,服务很关键,有时候顾客会因一个微笑在这里做衣服,也会因为一个眼神而离去,所以只要有顾客来,店里的人就会面带微笑地接待。

观念变化

承认弱点放弃女装专攻质量过硬男装

现在武汉制衣市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做男装找鹏达。而起初,田玉珍的店子几乎什么服装都做。

“当初为了接生意,裙子、女衬衫等啥都做”,田玉珍告诉记者,女装讲究款式和色彩、男装讲究工艺和布料,做了两年女装后,发现由于眼光和设计跟不上潮流,店里的样衣很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多款式一直挂着无人问津。

见女装特别是裙装等不好把握,而男装则款式相对稳定,2005年,田玉珍跟合伙人去市场上调研,发现不管是卖车、卖房、卖保险等销售行业还是其他企业的工作服,男性正装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回来一合计之后,他们取消了别的服装种类,开始专门做男装,而且决定要做就做质量好的男装。

“质量一般的男装街上到处都能做,要想做出名就要质量过硬”,田玉珍说,店里的布料都从上海、江苏的正规厂家进过来的,没有便宜货,而且也不从布料上赚钱,主要在手工制作上挣点利润;即便名气大了,鹏达制衣的定价也不高,一套西装多在300到1500元之间,与周围的店子差不多。对此,田玉珍解释称,鹏达一直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店里从不差生意做,虽然单笔利润少,但是生意多了,总额就上来了, 她说:“来过的顾客都说我们这里服务好,还向周围人推荐,口碑就慢慢起来了”。

口碑效应口口相传

做起了“联合国生意”

记者在田玉珍的小店里看到,店子的一角挂了很多色彩鲜艳的衬衣,田玉珍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非洲人订做的,一共有三十多件。

说起给外国友人做衣服,田玉珍对2005年的一天记忆犹新:那天,店里来了一名非洲客人,要求做一套西装,价格在300元左右。令人头疼的是,这名顾客只会说几个简单的中文字词,沟通上非常困难;一丁点儿外语也不懂的田玉珍连比带划,总算把他的要求问清楚,之后,她仍然用好的布料保本为他制作了一套西装。

以为这桩偶然的生意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这位非洲人过了不久带来了一波又一波老外,不乏法、德、日、美等国家的人,“现在有30%的顾客是老外”。

慢慢地,田玉珍摸出了老外们的心思:这些外国人很谨慎,会在每家服装店试着做一套;也很专一,一旦认定一家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店,就会一直在这家做,并且在朋友间口口相传。

就这样,不仅大批老外过来做衣服,中建三局、中国武汉、楚天激光和沌口的很多企业也都找田玉珍的店子做衣服,上到管理层服装,下到普通员工的工作服,订单像雪花一样飞往胭脂路的那家小门面。

“有人在这里做过衣服,然后给单位的人推荐,试做几套后,开始大批量要求生产,而单位之间也会互相交流,客户基本上都是这样过来的”。谈起源源不断的客流,田玉珍显得自信和幸福。

近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个性,定制市场越来越大,田玉珍店里的订单越来越多,而店子背后的加工厂也不得不一次次扩容,“最初只有6个裁缝,几经扩容现在已有二三十人,而且经常还要加班加点”。

谈起下一步的规划,田玉珍显然是成竹在胸,她告诉记者,早已跟合伙人合计好了,在汉口扬子路上的婚庆街上开一家礼服店。

人物素描

49岁的田玉珍,乍一看跟武汉其他的中年妇女没什么两样,没出过国门的她,不懂外语和时尚,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量体裁衣的高人。她那小小的服装店,竟做成了“联合国服装馆”。

初与她接触,就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热情,还有那热情中透出的精细劲儿,一如她此前的职业——会计所独有的,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长江商报)

猜你喜欢

店子制衣胭脂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幺店子记忆
济南黄河北店子水闸管理现状与建议
店子乡群众希望建一座纪念馆
愤怒的“兔子”
制衣者依稀
汤鹏作品
灾后的芦山产业繁荣
花明驛路 胭脂暖
胭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