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浅谈

2013-04-29漆正升

考试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图画古典诗词

漆正升

一位诗人说:“诗者,从言从寺,西方人在教堂里做什么,中国人就在诗歌里做什么。”我想起了《尚书》中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西方人把精神寄托在教堂,中国人则把感情寄寓诗歌。因此,诗歌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辉煌华美的殿堂,激发学生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这笔丰厚文化遗产的热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其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再加上诗歌受平仄押韵等因素的影响,语言本身就具有跳跃性。因此,鑒赏古诗之前,首先应该介绍一些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如意象,让学生了解到文学即人学,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把人的思想感情借助物象表达出来,那这个载体(物象)就称之为意象,如明月代表思乡、思念亲人、希望团圆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杜鹃(杜宇、子规)——啼血、不如归去——纯洁、失意、哀怨、悲凉思归等;孔雀徘徊、鸳鸯戏水——恋偶、和美自在、幸福美满;鸿雁迁徙——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鸿雁传书——寄托情思,充满浪漫色彩;杨花、柳絮、飞蓬、浮萍——身世飘零、萧瑟悲凉、感伤离别等;燕子——历史变迁,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兴亡……

了解了诗歌意象后,对于先前富有跳跃性、难以读懂的句子,我们可以运用想象把意象调整语序后串合起来。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其完整的意思为:在今晚酒醒以后,只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飘浮,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树梢头;再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可理解为: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对诗词的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格律知识也应做一些介绍;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朗读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诗歌仅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但是,现在的语文课上,教师往往以教授知识为主。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用美读法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三、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审美教学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古典诗词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境为解读者营造的其实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老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欣赏这幅图画,多媒体无疑是教师用来展现诗词图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妨先播放一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高亢激昂的歌声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学《琵琶行》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几支琵琶乐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学《扬州慢》时可摄取扬州的竹西佳处、二十四桥、十里长街等画面,选取几首繁华、落寞对比鲜明的古筝作为背景音乐,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诗文朗读,将它们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并加以展示,使学生首先“情动于中”,产生阅读兴趣。在接下来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再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审美体验,呼唤学生展开联想,再造美的形象,使其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达到人性化和艺术化,到了这一步,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有了共鸣,就能体会到审美的乐趣。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之,古典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高考出发,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图画古典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