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生习作批改的策略
2013-04-29黄素贞
黄素贞
实践告诉我们:“好文章是靠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修改的工夫。但是,长期以来,修改作文的任务都在老师身上。几十个人的习作,教师从字、词、句、标点到谋篇布局进行修改,还要认真点批。老师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却只关注分数,对老师批改的结果不太感兴趣,收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的批改方法,变老师独立的批改为师生的共同活动,把批改作文的立足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运用多种形式,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养成自觉自主地修改习作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013年,我尝试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修改作文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一、示范引路
示范教学提供的是一些直观的、可仿照的例子,是教学过程中见效快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习作批改也同样适用。做法可分三步:一是教师先抽取一两篇学生的习作进行独自批改。二是将自己批改好的作文呈现给学生看,让他们分别朗读改前和改后的文章,比较改前和改后的文章,思考老师是怎样改的,为什么这样改。三是老师对自己修改的地方进行分析,阐述理由,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初步感知修改的方法。
二、集体点评
这是在学生习作形成初稿并经过教师示范性的修改示范后,尝试自己修改的“初级阶段”。即选出学生代表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有条件的话把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来,直观的点评效果更好。老师则做出适当而又准确的点评,对“好词佳句”及其他精妙处给予肯定,同时,明确指出文中遣词不恰当、句子不完善、意思不清楚、过渡不自然、叙述不详细、首尾欠呼应、中心不明确等缺点,逐一指明修改方法,让其当堂自己动笔修改。如在讲评三年级上册习作二“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的习作时,首先出示一篇学生习作进行指导点评,先评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中心句+事例的构段方式;事件的要素交代清楚;具体描写的句子。再找出有明显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给出进一步修改的具体建议。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修改的步骤,着重点。接着,再出示一篇习作,让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进行点评,老师加以肯定或引导,使修改的方法能够有效运用。这样的集体点评修改,不仅可以使被点评的学生受到直接的指导,进一步学会修改方法,而且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既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可以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事半功倍。
三、讨论修改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修改方法,有了基本的修改能力后,对初稿可采取小组讨论到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修改。小组讨论是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换习作,分别朗读他人习作,并认真挑“刺”,在不当的地方标上规定的符号,再交换习作,各自修改。遇有难处,即开展讨论,在一人或几人的帮助下完成修改。然后,仍然交换习作,再让同学互相推敲,对修改之处进行分析,提出建议,进一步增强修改的效果。
全班讨论是将小组修改后的具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展示出来,对小组的评改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到修改成功的喜悦,随后让大家边读边想,找出其他存在的问题,人人动口、动手,帮助修改。最后比比谁找得准,改得好。这样,发挥集体的智慧,人人参与修改,训练面宽,效果很好。当然这种方式的修改,教师要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重点,把握导向,而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漫无边际。通过讨论修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能更快地提高修改能力。
四、批后再改
学生把习作誊清后交给老师批改,老师对学生的习作亮点进行标注,对不具体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补充,这就是批后改——教师批,学生改。这种做法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师“读”出习作中的毛病,逐一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简短明确的批语。第二步,发下作文本,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和符号,进行修改。第三步,收回习作,检查学生修改是否得当。这样的“批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训练原则,对提高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能力大有好处。诚然,对老师来说。此法颇费时费力,但凡事开头难,只要持之以恒,随着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会逐步变得省时省力。
五、当面批改
面批,顾名思义将学生带到跟前,进行当面指导。面批是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后进生。方法是教师初读习作后,对存在问题及修改措施先“心中有数”,再让学生到老师跟前朗读习作,遇上有问题之处,通过询问、提示、点拨,要求学生立即修改,直至合乎要求。如有的习作与要求相去甚远,则需进行详细指导,令其复作。还有的文面改笔太多,影响表达效果,则让其重抄,既求得版面整洁清楚,又巩固面批的效果。这样耳提面命,个别辅导,学生倍感亲切,修改方法最易接受,因而对他们的帮助最大,效果最好。
事实告诉我们,经过反复自改的学生习作,还是有问题存在,但是,学生的修改能力却得到不断提高,而修改能力的提高反作用于习作,习作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