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2013-04-29陈如丹
陈如丹
【摘 要】企业文化在中职学校中的教学渗透,对于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 5S管理 校企合作 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很多学生在就业或在实习期间,学生角色不能很快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氛围,心理准备明显不足,显得无所适从,不能适应一线工作岗位,感觉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而企业也普遍为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感到失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或者没能很好地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因此,对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而言,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而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特征日益明显,教育不再是封闭式的教育。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一些社会主流文化已逐步渗透到校园,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企业的气息。
(二)是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围绕企业的需求而展开。企业希望毕业生到岗后能尽快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通过校园文化有意识地加强企业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教育,那么学生就业后可以缩短过渡期。此外,目前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都脱胎于普通教育,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有一定的距离,而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规范作用,但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形成和变化的关键还在于企业员工。分析现代企业员工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主要来自中职学校。从这个层面上讲,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基本素质的培养来影响他们的职业文化素养,帮助企业更好地建设、发展企业文化。
(四)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目前许多学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沟通与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纪律服从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非常不利。渗透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学生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关注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企业制度文化的本质,就会自觉履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业责任感;如果学生关注企业家应具备的企业文化与创业精神就会更注重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品质的培养;如果学生认同了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就会敬业爱岗,养成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如果学生注重企业形象文化和团队文化,就会主动加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渗透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素养。
二、渗透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环境渗透
环境渗透就是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精神文化上,要吸取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和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中去,把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使中职学校精神富有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色。譬如海尔公司“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敬业爱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作风;又如“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认真做事,诚信做人”的企业文化等,都可以渗透到学校精神文化中来。
2.要将学校建成“准企业”。主要是将专业技能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并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技能实训教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穿着工作服、凭胸卡进“车间”上岗。
3.学校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对于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实际多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
(二)5S管理渗透
要实现中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职业学校必须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5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时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三大环节。一是管理内容。5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学校要在遵循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将5S要求细化成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宿舍区的5S管理标准和要求。二是管理载体。可以把企业的“工资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载体,对学生进行日常量化考核。三是管理形式。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如可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
(三)课堂渗透
在教学内容上,开设相关课程展现企业文化内容,感受到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气息,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及时吸纳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引进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法,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文化内涵,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 校企合作渗透
中职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 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二是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三是学校从一线工人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如我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企业背景,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了对企业的认识,培养了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五) 就业指导讲座渗透
学校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校,为在校学生作讲座,让学生在校园内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讲座的内容涉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毕业生的工作感受与反思等,让学生亲耳听到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初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等,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六)顶岗实习渗透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体验企业文化。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快速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企业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通过渗透企业文化,在校内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认识未来的职业角色要求,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识自我在企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教育氛围中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增强素质。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