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2013-04-29喻大华
摘要:电路原理作为工科学生在大学中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启蒙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学生认为其与实际联系不够而不感兴趣的现象。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和在教学中融合电路仿真软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电路原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路原理;精品课程;电路仿真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57-02
电路原理是工科学生在大学中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整个专业学习起到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大多会觉得电路原理学习的内容繁冗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对电路这样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来说如何能讲出新意,如何能做到吸引学生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兴趣,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成了每一位讲授电路原理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建设精品课程
建设电路原理精品课程,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实验改革这些方面着手,不断地学习进步和反思,从而提高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手段,向着一流水平而努力,达到精品共享。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除了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高档次教学辅导队伍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是要对当前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内容,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做好电路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关系分析,处理好知识交叉部分,同时及时地把新的科技成果引入电路课程,增强电路课程的时效性,并且可以邀请部分教授或知名学者为学生进行相关讲座,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和整个工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电路原理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对于整个工科教育体系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对未来职业专业技能的规划。
2.开发和提供多种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成果,大力发展网络课堂。例如采用较新颖的任务型教学或任务型学习,即“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学科教学的途径”[1]。要求学生以一个学习任务为中心,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了解任务相关的知识,并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新学习到的知识融合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用这个新的知识体系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高度,不断重复地阶梯式前进。
3.树立教师们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正确认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团队配合和合作的能力,横向比较各个院校电路课程教学的优缺点,组织定期的教学讨论会,提高各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摒除电路原理课程教师对教学一成不变的思想,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建立适合当前学校定位和学生需求的精品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多听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做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课程教学的提升相辅相成。
4.大力开展教材建设,发展适合自己学校现状和需求的教材体系,集合各类精品教材的优点,并结合国外高校教材的特点,开展双语教学。目前电路原理课程的教材较为固定,知识点设定变化不大,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较少。鉴于目前电路原理教材种类繁多,应当组织教师编制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精品教材,并广泛地听取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宝贵意见,真正让电路原理课程成为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专业课教师的后续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电路原理课程对工科大学生专业教育“领进门”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科思维和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
5.改进电路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已有开放性试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开放性实验等新的实验理念的运用。对于电路原理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来说,实验应当在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当前比较传统的电路实验方式,更加新颖的实验设计和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实践。当前电路原理实验大多按照教材,由实验教师进行电路原理和连线方法的讲解,然后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得到预设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起点较低,相对来说对于课堂教学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实验在整个电路原理教学的过程中所占学时较少,不能很好地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促进作用。在未来的电路原理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于电路原理实验的重视程度,通过设计合理灵活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起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二、在教学中融合电路仿真软件教学
电路原理是工科学生其后续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较早地融入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将电路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尽早地建立起工程设计的思维和知识体系。通过采用之前提到的任务型教学,在学生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对独立的小项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独立地完成对小项目问题的调研、方案设计和最终实施,并完成相应的报告和实际演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导方向和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对工科后续学科体系的兴趣,让学生获得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更加形象地掌握电路原理基本理论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最后可以通过对电路设计仿真软件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工科电路相关各后续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培养其实际电路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走出校园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兴趣和技能培养可以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并可以为学生主动参与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提供知识基础,其中一些突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实际制作印刷电路板,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榜样,树立良好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
三、电路原理课程学习过程的反馈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课程学习的反馈和评价,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地面对和处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提出对于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教学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决学生对于每堂课的疑惑和不解。对于学生完成的课程相关的小项目多使用正面的评价,积极引导,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客观地提供意见。对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并且在教学中融合基于任务型教学的电路仿真软件应用,能够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电路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整体应用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刘春燕.任务型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通讯作者:喻大华(1981-),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电路原理教学和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