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
2013-04-29李雪娟
李雪娟
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需要我们用语言去描绘和赞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与写人记事的作文相比,写景作文较抽象,面对美景,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大好的风光在学生的笔下却是暗淡的,写景作文成了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瓶颈。让学生会写写景作文,乐于写写景作文,成了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给学生的写作定位
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老师在写作方面也要像教“a、o、e”一样,耐心地、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共安排了六次写景作文,内容不一,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以下是我所进行的比较:
三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是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写出对景物的主要感受。
三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要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对景物的描写要有所选择,不面面俱到,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对自己游览过的或了解到的景观进行具体、有条理地介绍,突出奇特之处;有意识地去发现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自然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将熟悉的景物写出特色;从身边的景物中收集新颖的习作素材。
五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写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要求学生体验乡村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表达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积累运用;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上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写游览风景名胜后的感受和体会,先说再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讲评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再次写作,珍藏暑假中的点滴感受。
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从小学写景作文的习作梯度目标来看,这是写景作文追求的最高目标。从写作方法来看,三年级上学期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三年级下学期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四年级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熟悉的景物写出一番风味。从语言的发展来看,从写出感受到写具体再到写出风味,写作目标提高了,要求学生把想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游览中的感受。从情感驱动来说,作文要求从对学生观察兴趣的激发发展到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身边的自然美,进而情不自禁地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阶段。
小学阶段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有梯度的训练,要求学生轻松地接受作文的挑战,写好写景作文。
二、写好梯度习作的有效策略
写景作文之难,难在学生的观察力不强,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所见之景,难以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成了学生写写景作文的拦路虎。
1.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会观察的学生在写写景作文时一定会有物可写,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初入学时,在进行拼音教学和生字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借助课本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如学习“i、u、ü”时,老师让学生看图说话:小河里有几条小鱼,河边长着一棵树,树上有一只乌鸦;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让学生看图说说“我”坐着竹排顺水往下流,看到了什么。低段课本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很多,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练习说话,培养他们观察景物的能力。
插图中的景物是图画作者经过筛选的,比较集中,也比较突出,学生的无意观察多于有意观察。在教材的安排下,二年级下册有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夸家乡”,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语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大自然,有意识地观察家乡的景物,夸夸家乡最值得夸的美景,让学生学会甄选景物,观察景物的特点,然后向同学和老师介绍。
除了借助教材进行训练,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春天,公园里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几句话表达出来吗?”“下雨了,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记录一下。”写话是促使学生观察的一个手段,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学会表达。
2.课文引路,由扶到放
三年级把“作文”称为“习作”,它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写话,它是在写话基础上的提高。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对写作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值日一样,要学生扫地首先要教他怎么拿扫把来扫。如三年级上册安排了一组写景的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介绍,学生对这种描写方法有了新的感受。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的。我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写美丽的校园,只写一段话,不要求很长。学生写完后,我选择了四个写了校园不同季节的片段,并把它们串起来读合成一篇文章,让学生比较它与课文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和写作的乐趣。这样,写“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时,学生不再觉得困难了。四年级的写景作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虽然只需写一处,但它要求要抓住景物的奇特之处,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果没有前面的四篇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引路,难度会更大。在学《观潮》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诸暨五泄》,抓住“五泄”各自的特点,写出瀑布的奇特和恢宏的气势;学了《鸟的天堂》写榕树长得茂密的一段话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植物。这样学生就知道写写景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写。四年级上册的一个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导游词,其实这也是在训练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能力。在《颐和园》一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学了课文后,我让他们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参观过的一处景点,要求着重介绍景物的特点。在一次次仿写中,在一次次扶与放中,学生在写作路上慢慢前行。
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两次写景作文,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飞跃,从《桂林山水》到《记金华的双龙洞》,他们明白写景作文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可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写,但都必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并写具体,如同电视中的特写镜头。《走,我们去春游》是学生的一次练笔。乡下人家的惬意、宁静、和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幅农家风景图不光激起了他们想去农村走走、看看的欲望,更让他们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虽然学生们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祖辈大部分都在农村生活过,水乡和山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几幅图的形式介绍给大家。城市的学生,他们对城市非常熟悉,教师可让他们介绍自己生活的城市,选择几幅城市风景图,写出城市的风味,让农村的小朋友看了也想来城市走走、玩玩。
学生写写景作文的能力是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深入而得到提高的。
3.师生共同经历,一起写作
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即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学习作文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满足于静态的作文知识的讲解,应让学生自己在动态的写作过程中体悟,帮助学生应对和解决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师生共同经历,一起写作,学生能更感性地了解作文应该怎么写。三年级上学期秋意正浓时,我带着学生参观校园的花坛,细细观察葱兰花,看看香满校园的桂树,果实累累的香泡树。从一起观察到比谁的想象更妙,再到一起商量描写的方法,师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师生各自起草,举行师生擂台赛和生生擂台赛,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学习写作的过程,一起感受作文的快乐与艰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到了习作的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和我一起写下了《围墙秋色》《冬日蕺山园》等作文,部分作品被评为最佳校刊作文,并在报刊上发表。
4.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口头语言,尤其是低中段的学生。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作文叫“写话”,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词语把自己想说的或想象中的事物写下来,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写景时,画面就在眼前,但学生就是肚中有货倒不出。有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去找好词好句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但学生只是应付了之,效果不是很理想。即时积累能刺激学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所谓即时积累,就是当场积累,立即使用。如三年级下册的写景作文的要求是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我让学生回忆以前春游去过的地方——绍兴吼山。吼山以桃花、怪石著称,写作时应抓住花美、石怪来介绍。在写作前,我先让学生交流写花、写石的好词佳句,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即时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借助丰富的语言,将春游中的经历、感受表达出来,桃花在他们的笔下多姿多彩、绚丽芬芳,怪石形怪而传说更奇。一篇篇美文在学生的笔下倾泻而出。即时积累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积累语言的兴趣。
5.引导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作文有个性、有创意,这是作文的关键。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我们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写景作文更富灵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景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象。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景物就是人,就是朋友,也可以透过童眼来看景,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拟人和比喻等手法,使想象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使景物充满灵气,使写景作文充满个性。
总之,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写作,一定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