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隐喻在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处理

2013-04-29韩松晓

考试周刊 2013年58期
关键词:隐喻美学

韩松晓

摘 要: 隐喻是诗化的语言,是语言升华了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本文从对隐喻的辨认和推断出发,基于其在句中的不同“表现”,理解并掌握隐喻的实质,进而准确恰当翻译。

关键词: 隐喻 隐喻的翻译 美学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隐喻。从广义上说,metaphor就是比喻,是区别于其他非比喻性语言的术语。通常以彼物比此物,由本体喻体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概念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激活人们日常思维的联想系统,将喻体的某个特征投射到本体上,即产生和形成隐喻意义。

一、英语隐喻的特征

1.灵活性。虽然隐喻的基本模式是“A,是B”,但它并不总是以这个模式出现,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喻体和主体同时出现;有时候不出现主体,只出现喻体,并且其喻体可以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例如:

By this hour,the volcanic fires of his nature had burnt down.

在这个句子中,喻体the volcanic fires和has burnt down分别担当主语和谓语。由此可见,隐喻的变化是多样的,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其灵活性。

2.模糊性。隐喻相当于一个潜在的或晦涩的明喻,但又不像明喻通过使用“像,比作”等词语把一件事物比喻成另一件事物。当读者对喻义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义时,隐喻的模糊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3.预订俗称性。就像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一样,英语隐喻有许多都是祖祖辈辈口传笔授的产物。当提到主体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他喻体。例如用fire代表anger,用 a bull in a china shop代表a clumsy person,用the heel of Achilles代表mortal weak.

4.民族性。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以狗喻人在汉语中是贬义,但由于狗的忠贞和可信而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所称赞,他们用lucky dog,topdog等表达积极向上的意义。

二、对隐喻的识别

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听话者或读者对语境非常熟悉,听话者根据对说话者意图及话题的了解,揣摩说话者的真实用意,从而作出适当的反应,即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另一种是听话者对语境不够熟悉或很不熟悉,这时他对话语的理解主要依靠对实际话语的解码,然后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判断话语的语境意义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即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

1.话语信号和标志

(1)领域信号或话语标志

一些中心词前面加上一个特别的修饰语,它的语义便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种用法便是隐喻。如:

Intellectual stagnation?摇?摇?摇?摇智力上的停滞

Intellectual trap?摇?摇?摇?摇智力陷阱

Information hight way?摇?摇?摇?摇信息高速公路

Orientao MIT?摇?摇?摇?摇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

Spiritual prop?摇?摇?摇?摇精神支柱

由于该修饰词代表了一种与中心词不同的领域,因此提供了从隐语角度理解的线索和前提。

(2)元语言符号

说话者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或避免产生误解,往往采用元语言符号,即直接用metaphor,metaphorical,figuratively等字眼。

例句:I saw then in her face,and around the openness of her brow,a metaphorical light which none the less seemed to me to be an objecive phenomenon,a real thing.

我看到她脸上和额头周围有一种光,虽然是隐喻意义上的一种光,可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客观现象,一种真实的东西。

(3)强调词信号

Literally,actually,really,simply,indeed等往往向听话者表明说话者可能在使用隐喻。

例句:Lot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are disappearing alarmingly.The destroyers are actually destroying the lungs of our planet.

大量的热带雨林正在消失,这些毁坏者毁坏的是我们的星球之肺。

(4)模糊限制词

a touch,a bit,in a way,more or less,practically等可以作为隐喻的标志。

例句:In a way,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

在某种程度上,金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

(5)表示转换的上义词

如kind of,form of,type of等。

例句:I have no relish for the joke,its a form of dying fly in the nice bowl.

我对这个笑话毫无兴趣,完全是像饭碗里垂死的苍蝇。

(6)引号

运用引号其实也是一种元语言符号(尤其在汉语中更为多见),经常表达与其字面含义不同的意思。

例句: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7)明喻

语言学家巴克认为,隐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的事物被看做是同一的,如“牙齿是珍珠”;第二阶段,人们感觉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开始说“珍珠般的牙齿”;第三阶段,人们不但感觉到了两个事物的差异,而且发现了两种事物的联系,即某种相似性,于是便说牙齿像珍珠一样,因此明喻也被看做是隐喻的一种。

例句:The pretty fashion model is a proud peacock when any boys approachs her.

这个漂亮的时装模特在男孩接近她时总是像一只骄傲的孔雀。

2.语义或语用线索

任何忽视语境因素的隐语都是不完整的,单词或句子本身不构成隐喻,只有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才会成为隐喻。

例句:She did not do so much cooking as assassinating food.

她与其说是在做饭,不如说是在搞暗杀。

例句:She assassinated the chairman,thus was hanged.

这里的assassinate一般与“要人”搭配,表示用秘密和不正当手段杀害人,前句与事物搭配,暗示她做饭时的非常规动作,是隐喻;后一句则用了其字面意义,而不是隐喻。

三、隐喻的翻译

1.日常生活中的隐喻

主要采用直译法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

2.文学作品中的隐喻

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原作的独特风格尽可能采用直译法。

例句:A word,like a stone let to cannot be recalled.

说出去的话正如扔出去的石子是收不回的。

例句:张太太的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常流露本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Mrs.Zhang speaks Shanghainese better than her husband,but her nature accent often through like an undersized jacket that doesnt cover up the gown underneath.

3.成语、格言中的隐喻

(1)更换比喻意象

有些隐喻译成汉语后,读者会觉得不自然或不熟悉,甚至产生误解,这时可以借用汉语比喻,更换意象而保留其意义。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Put all the eggs in one barket.孤注一掷。

They are birds of a feather.他们是一丘之貉。

(2)深化比喻意象

He greeted me with a behumbed look.

他欢迎我时,满脸呆若木鸡的表情。

It was a privilege revocable at any time at the whim of the authorities.

这种恩赐只要当局心血来潮,随时都可能取消。

(3)浅化或舍弃原来的意象

Hit the nail on the head.切中要害。

Make a mountain out of molehill.小题大做。

Live from hand to mouth.维持温饱。

(4)直译附加注释

What he presented to me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

他送我的礼物是潘多拉的盒子,只能带给人灾祸。(注:潘多拉斯主神宙斯命令火神用黏土制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之盒指潘多拉下凡是宙斯送给她的盒子,她违禁打开后,让一切灾害和罪恶都跑入了世上,只把希望留在了盒子里。)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交际的重要方式。隐喻无处不在,根植于语言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不同文化所特有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体验。英汉隐喻中存在对应性,更具有异质性。翻译时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对英语隐喻翻译策略的探讨说明翻译原则不应是绝对的和单一的。英语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原语和译语不同的交际意图和翻译目的等,选择相对的、并用的和多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宋振华.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3]Buck.GThe Metaphor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Retori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猜你喜欢

隐喻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一滴水里的隐喻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