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标 保本 整合

2013-04-29张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奇才才气滕王阁

张靖

【教学实录】

一、巩固识写,提炼概括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九课《少年王勃》,现在来听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只报一遍。

(生听写:探望、宴会、文章、胸有成竹、才气、凝望、秋景、文思如泉)

(大屏幕投映词语,生对照订正)

师(投映“宴”和“章”):这里面的“宴”和“章”是生字,请仔细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说,师范写后,生练写)

师:看着这些词语,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

生1:课文写了少年王勃探望父亲路过南昌在滕王阁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文章。

师:用了“探望”和“文章”两个词语。

生2:课文写了少年王勃探望父亲,接受阎都督的邀请在滕王阁凝望着江上秋景,然后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写成《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

师:把《滕王阁序》怎么写成的概括清楚了,这是读书的真本事!课本49页有一幅滕王阁的夜景图,用四字词语说说你的感觉。

生3:灯火辉煌。

生4:富丽堂皇。

生5:张灯结彩。

生6:金碧辉煌。

……

师:这么流光溢彩的滕王阁从建造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能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功不可没。

二、赏读名句,入境体验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滕王阁序》中最为精彩的是哪句话?(生浏览课文)

生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忍不住”就是——

生2:受不住。

生3:控制不住。

生4:情不自禁。

师:“拍案叫绝”怎么理解?

生5:拍桌子叫好。

师:现在你就是阎都督,怎样说这句话?

生5(拍着桌子):奇才!真是奇才!

师:好,你理解这个词语了。我们一起来一次。(生齐拍桌子读)

师:“奇才!真是奇才!”这里有两个感叹号,请大家读出感叹来。(生再齐读)

师:刚才大家是靠提高音量或拖音来表达感叹语气的,这是技巧性朗读;如果你理解了意思,感受到意境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到底好在哪里?这两句话到底描绘怎样的场景呢?课文里有一段描述,读一读,找一找。(生快速阅读)

生6: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轻轻地读这些句子,读着想象画面,想象着画面读。如果你的眼前能出现画面,就说明你读懂了。(生自由轻声品读)

师:哪些同学眼前有画面了呢?用“读着读着,我真的看到——”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生7:读着读着,我真的看到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对呀,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了。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8:我感觉很辽阔。

生9:我感觉很壮观。

生10:我感觉江面很大,很美。

师:是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很辽阔、很壮观。你说的“美”是不是指这辽阔之美、壮观之美呢?

生11:不是,我说的“美”指水天一色。

师:哦,你觉得水和天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11:蓝蓝的天,蓝蓝的水。

生12:我不同意,现在是傍晚了,晚霞应该红彤彤的,水也是红彤彤的。

生13:我觉得是五颜六色的。

师:颜色这么多呀,晚霞有这么多迷人的色彩,映照在江面上,水天一色,太美了。还用刚才的句式再说说还看到什么?

生14:读着读着,我真的看到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如果你是这只缓缓飞翔的野鸭,你在干什么呢?

生15:我在寻找食物。

师:你是一只为生活奔波的野鸭。

生16:我在寻找走散的同伴。

师:你是一只珍爱友情的野鸭。

生17:我在欣赏这里优美的风景。

师:你是一只生活惬意的野鸭。

生18:我在和云霞一起散步呢。

师:你是一只很浪漫的野鸭。

师:我们已经来到这样辽阔壮观的江面了,水天一色,野鸭慢飞,云霞轻飘……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太——

生19:太美了!

生20:太迷人了!

生21:太有诗意了!

师:你也有诗人的眼光呀。如果能把这样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他就更了不起了,想象着画面,练一练。

(一生读,“缓缓地飞翔”读得语速稍快。)

师:你读得很美,特别是“轻轻飘荡”后面的省略号也读出来了,让人感觉云霞在自由自在地飘动。但是,我还是要扣你一分,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点头)

师:你要是野鸭的话,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是走马观花呢,还是慢慢欣赏?

生1:慢慢欣赏。

师:那该怎么读呢?

(生再读,把“缓缓地飞翔”读得缓慢有味了。)

师:这样朗读就可以满分了。大家就像他这样,一起美美地读一遍。

……

三、读活形象,领悟表达

师:读了这人间少有的千古佳句,再读读课文第二节,你心中有没有疑问呢?

生1:王勃是怎样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呢?

师:是呀,这么多客人都不敢答应,王勃是怎样写出的来呢?请大家默默地走进课文一、三、四节,想想从这几节中能看到一个怎样的王勃?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个别点拨)

生2:我读出一位很有才气的王勃。

(师板书:很有才气)

师:从哪里读出的?

生3: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师:按照王勃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本不属于都督邀请范围,恰巧王勃路过这儿,都督听说他有才气便邀请了。

生4:我读出一位胸有成竹的王勃。

(师板书:胸有成竹)

师:读读句子吧。

生5: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师:自己已经胸有成竹了,还说:“让我来试试吧!”这叫——

生6:谦虚。

生7:我读出一位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王勃。

师:他的文思如泉水一样喷涌而出,笔在纸上像飞一样,可见王勃——

生8:写得非常快。

师:他是早有准备吗?

生9:不是。

师:从那些地方能看出王勃并没有事先准备?

生10: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风景。

师:凝望是什么意思?

生11:聚精会神地看。

师:这是认真观察。(板书:观察)那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勃不是早有准备?

生12: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师:王勃不仅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板书:思考)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大家应该能够明白王勃靠什么写成了这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了吧。

生13:靠观察。

生14:靠思考。

生15:应该是观察加思考。

师:是的,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即使这样有才气的人,也需要通过一番观察和思考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美读全文,拓展积累

师:刚才咱们领略了《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和少年王勃的才华。课文学到这儿,谁能用悦耳的读书声带领大家再次感受一下王勃的才气和他笔下的美景呢?

(生配乐美读全文)

师:《滕王阁序》艺术成就之高,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其实,王勃在写诗方面也很优秀,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来读一读。

【反思】

作家刘墉曾说:“我以前常常爬山,爬呀爬呀,目的不是征服巅峰,是因为我们可能在山里面迷路了,所以就爬到山顶往下看回家的路在什么地方。”其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路“英雄”引领着语文教学也像翻越语文的座座“山峦”,但却很少看看语文教学回家的“路”在哪里?笔者教学《少年王勃》一课,试图找到这样的“路”。

一、教学起点应有“达标”的意识

当下,语文教学基本还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教学,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关键在于课文教学的“达标”意识,即把握课程标准完成课程任务的意识。因此,《少年王勃》一课教学努力兑现课程任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读”的落实。语文课离不开“读”,这节课无论是浏览提取信息、朗读表达情意,还是模拟还原场景、美读整合重构,都有具体的意图指向,都是用“读”这种最能贴近语言文字的方式与文本亲密接触。其次是“理解”的落实。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猜测式的求解过程,而求解的目光并不“撒网”,往往“聚焦”在关键词句上,这是文本的“召唤结构”在起作用。教学中,我引信学生走向“拍案叫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切己体察,联系语境虚心涵泳,联系画面“心”“境”融通……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多角度领悟“文章”之非凡,王勃之才气。再次是“表达”的落实。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理解始,以表述终,最后得以沟通的,而“表达”又是伴随情感参与的重构。因此,在这一课教学中我采取的朗读展示与言语交流,既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实际,又是常规的语文教学手段。

二、价值取向坚守“保本”的底线

不同课文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派上不同的用场,最大可能地发掘文本教学功能是“保本”对话的积极表现。《少年王勃》一文属于人物故事类的,从故事的角度看,要考虑源起、过程与结果,从人物角度要考虑人物的精神品质、伟大成就。如果把这两个方面作为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势必走向事件与人物分析,无论怎么想方设法地插入朗读、词语教学都是与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隔心”的,要想获得语文的方法技能是艰难的。因此,笔者把这篇文章看做一篇叙述《滕王阁序》写作背景的文章,先引导学生逆序而进,看《滕王阁序》最为精彩的语句并以都督的表现获得初感,继而进入课文情境描写,看清作品表达的原本事物是什么,把能指还原成所指,把文字还原成图画或事物,获得深切地内心感受并通过朗读表现;再引导学生顺序而返,在按照原来的顺序返回来,看王勃的情感是怎样形成的,作品是如何生成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作者在那个时间看到了事物,进行了思考,生发了感情,于是选择了那样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这样,既体现了文本的真正价值所在,也让“观察——思考——表达”这种“物—情—辞”转换的规律(本体性教学内容)有所揭示。因此,以追过写作过程来导向阅读的教学既符合何常态阅读规律,也是最好的读写结合。

三、教学过程趋于“整合”的呈现

学生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能单靠零打碎敲的机械训练,也要靠对语言材料、言语现象和言语行为的整体把握。语文教学除了在内容和目标的整合外,最利于学生实践操作的还有层次化的、板块式的、相对整合的“过程”,这直接考量的是教师“组织”和“引导”的工作步骤。上面的教学,第一板块从识写开始并借助词语概括内容,既是复习巩固,也是整体入课的方式。接下来的入境赏读名句、读活人物形象、领悟表达历程,一方面呈现了由点波及面,由文字表面又走向背后的“境”与“人”,整体观照了的作品产生,取得了教学过程的“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教师引领学生于有“风景”处驻足探微,于无“风景”处加鞭浏览,取得了教学节奏的“变频效应”。最后一个板块“美读全文”则主要是从整理建构出发,引领学生再按照教材编者的思维经历一个完整的“原程感受”与“自我梳理”的过程。

(责编 张亚莎)

猜你喜欢

奇才才气滕王阁
地质勘测奇才丁文江
忆李白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读书养才气
守正出奇话创新
光影奇才抄表工,街拍影像风靡欧美拒绝高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