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研究
2013-04-29张静
张静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得枯燥,思维模式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而教师也感到很难教。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对数学学科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因此,这个问题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的应用,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指标性的教学技术。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策略的恰当与否。应用题的教学同其他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集数学表征、算式表征、计算表征为一体的问题解决教学。因此,要使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学生解题困难往往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
(2)整体思想: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思考,则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走进“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不拘题型,力求灵活:应用题教学中要防止并纠正审题定题型,解题套方法的定势模式。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或学过相关的新知之后,应当示范并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灵活转变思考角度,优化思维,巧妙解题。
3.注意题目结构的分析
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储存在头脑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应用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进行分析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并且加以规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非常重视情境创设,注重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呈现的形式也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图画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在多种形式之间转化。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对题目的感知,使首次感知材料准确、鲜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反复读题,符号标记,复述要点,深思题意等方法,使感知准确无误,并在练习中养成习惯。通过复述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数学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经常鼓励学生尝试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基本数量关系,让其掌握基本解题方法。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实际应用性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领悟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提供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题有效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分为“准备—实施—结束”三个环节。除了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教师要摒弃滔滔不绝地讲的做法,把精力用启发、诱导、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高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知识获得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整个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索。
四、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密不可分的。思维的过程可以引导,但是绝不可能替代。所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地了解问题,学会解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有效教学,优化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