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英语专业英文报刊阅读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陈佩

考试周刊 2013年52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对策

陈佩

摘 要: 英文报刊阅读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报刊阅读材料的选择、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作者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对策,以期对英语专业学生报刊阅读的教和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 英文报刊阅读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引言

2000年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三门有关英语专业阅读方面的课程,即《阅读》(必修课)、《外国报刊选读》(选修课)、《网上阅读》(选修课)。《大纲》对外语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特别说明,其中第二点强调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即除了英语专业知识如文学、语言学和相关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知识外,还需具备相关学科包括外交、金融、法律、军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仅靠学习精读书或泛读书上的几篇文章,或者读几本英文名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应该不断拓展阅读面和阅读量,以适应新时代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而英文报刊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一个选择。

二、英文报刊阅读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据笔者调查,95%以上的学生从主观上认为英文报刊阅读对扩大词汇量、丰富英美国家背景知识等有重要作用。而从英文报刊报刊本身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其对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英文报刊具有“快”、“新”、“俗”三个方面特征:所谓“快”,即在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某一新事物或新概念的表达能在英文报刊中体现出来,如同性恋“出柜(come out)”等只要一出现就能立即出现在报刊中,这是教科书和一般的词典所望尘莫及的。这使得英语学习者能紧跟语言发展的步伐。所谓“新”,是指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英语新词大多首先出现在英文报刊中,才逐渐流行于世的。因此,报刊被认为是英语新词诞生的摇篮,它详细地记载了生活中变化的世界,也成了我们研究、掌握当代英语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所谓“俗”,是指报纸杂志通常被视作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大众化媒体。其措辞及句法上多采用简单句,语言比较通俗易懂。

因此,同普通教材相比,英文报纸杂志具有时效性强、语言真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能使教师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实践的好材料。

三、英文报刊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界对报刊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把报刊阅读课设为必修课,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英文报刊阅读教材

一方面,市面上确实有一些英文报刊阅读课程的教材,但大多是简单地按照题材搜集材料成为一本书,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另一方面,课程的教材内容比较老化,很难跟上报刊的“新”,尤其对于一些流行时间较短的与时尚娱乐相关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学生能订阅到的材料来说,现在国内发行的英语报纸杂志也有一些,但是适合大学生的却少之又少,只有《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北京周刊》等。笔者所在的二本院校因为地处县城,基本上很难买到英文报纸,就算有,也是发行日期几天之后的。至于主要英语国家发行的报纸,因为价格或其他原因学校没有订阅。

2.学生的学

(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差。据笔者调查,学生除了上课的材料外,很少进行额外的报刊阅读。受长期的应试思想影响,很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扩大阅读量的重要性,于是他们更偏向于在考试前狠背单词或者进行应试方面的训练而忽略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内外阅读相结合、多积累的重要性。

(2)阅读策略和技巧不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仅仅停留在一个词一个词的阅读中,他们习惯于用手机或电子词典查单词的意思,却不知道这些词语在文中具有特殊意义。这种阅读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速度,导致Nuttall所说的“薄弱的阅读者的恶性循环”,即读得越慢导致读得越少,读得越少导致理解能力越差[1]。另外,这种不断停下来查单词的阅读方法很显然会影响读者对文章上下文信息连贯性的把握,最终导致理解的困难。

3.教师的教

报刊阅读教学与普通的精读或泛读教学不一样。报刊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熟悉报刊文章的体裁特点、语言特色等。但许多报刊阅读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与想法教学,于是仍然会出现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的情况,同时课堂上训练学生阅读技巧的时间少,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报刊阅读失去兴趣。

四、对策

1.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

许多语言学家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提出了他们的看法。Krashen的输入假设提出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同时,他把输入分为两种:精调输入和粗调输入,前者指经过修改或调整了的内容,后者指未经过任何改变的内容。他认为后者比前者更能促进输入[2]。Eskey认为任何一个阅读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3]。许多事实也表明相对于简单但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他们更乐意阅读难度较大但感兴趣的材料。Nuttall提出了评估阅读材料的三个原则:适合性,可开拓性,可读性。适合性是指教师应该选择学生的感兴趣的材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可开拓性是指有必要考虑阅读的目的,并且综合阅读技巧;可读性是指教师应该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考虑阅读材料词汇、结构及篇章难度等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1]。

根据以上所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学生的报刊阅读材料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阅读材料应该有宽广的涵盖面。报刊阅读课上所用的材料可能大部分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每个学生可能有自己的偏好,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但是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文教、卫生、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而课外的阅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话题和内容。

(2)阅读材料应该是真实的语言材料。英语的真实语言材料是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而非二语学习者。Wallace认为选择真实的语料对阅读指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Wong与Choi认为真实语料对英语教和学有积极的作用[5]。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已达六年以上,他们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阅读这些原汁原味的报刊材料。虽然目前像笔者所在的学校订阅英语国家的报刊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网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并推荐一些主要英语国家的报纸杂志供他们选择。

(3)报刊阅读材料必须有足够的量。尽管Krashen强调可理解性输入必须有充足的量[6],但是他并没有确切地说明到底多少输入才是足够的。笔者认为作为起引导作用的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课上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对于基础不是太扎实,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除了要准备课堂上的材料外,还可以让他们每个礼拜至少读两份英语报纸。而对基础较好、能动性强、阅读能力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让他们自己完成就好了。

2.学生方面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阅读的习惯能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及阅读速度。其次,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难度和要求确定阅读速度,通过有意识地训练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

(2)提高阅读速度。Nuttall指出,如果读者想要进入一个阅读的良性循环,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那么他最好读得快一些,读得快一些,他就会受激励读得多一些,而阅读量越大,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1]。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不良阅读习惯,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速度。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目前许多报纸不仅有纸质版,还有网络版和手机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形式的多元化,选择最方便快捷的方式阅读,如很多学生喜欢手机阅读,教师可以多加引导和鼓励。

3.教师方面

英文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之外,还应培养英文报刊教学所需要的素质,如了解主要英语国家新闻概况,通晓报刊英语语言和篇章特色,掌握丰富的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以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文化上的理解错误,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熟悉报刊语言习得规律,结合具体的文章传授并且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报刊文章的难易度、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介绍英语报刊文章的语言特点、大体框架、文章类型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文章有针对性地运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其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报刊文章的话题进行讨论,同时可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用英文作文写出来。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7]。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多推荐读学生一些难度与自身阅读水平相当的文章作为课后补充阅读。

五、结语

英文报刊能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新颖时尚、丰富多彩的资源。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而学生则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扩大阅读量,认识到坚持英语报刊阅读是提高自身英语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8]。

参考文献:

[1]Nuttall,C.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new ed.)[M].Oxford:Heinemann,1996.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Eskey,D.E..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C]//F.Dublin,D.E.Eskey & W.Grabe(eds).Theoretical foundations.Reading,MA:A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86:3-23.

[4]Wallace,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Wong,V,Kwok,P.& Choi,N..The use of authentic materials at tertiary level.The ELT Journal 49[J],1995:318-22.

[6]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Press,1985.

[7]闫丽君,王冬梅.民族院校英文报刊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0.

[8]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2001(1):4-9.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