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作文指导

2013-04-29蔡建霖

考试周刊 2013年52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表达能力统一

蔡建霖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词汇不丰富,且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尚不强,因此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茫然,无从下笔。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会作文的立意;引导观察、捕捉素材,进行“言之有物”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体会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三路”统一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领会立意 言之有物 表达能力 “三路”统一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词汇不丰富,加之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尚不强,因此一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到茫然,无从下笔。作文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正确与否,有了正确的导向,他们才能放开手脚去构思、联想,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呢?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

1.领会作文的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立意的出新是作文教学的最高要求。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高而取胜。”这说明古人非常强调思想内容在文章中的主导作用。立意高,文章的主题就鲜明深刻,而文章的主题又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的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价值。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呢?

(1)借助课文立意的方法。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章的立意都是别具匠心的,如《落花生》托物寄意,从花生的特点引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立意就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作者确定和表达中心的思想方法,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

(2)进行多向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文无定法,文亦无定意”。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人们只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具有多意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形象地讲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对同一个题目,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角度立意。

(3)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倘若我们学会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可求得立意的创新。

(4)深入开拓事物含义的方法。习以为常的小事、易于忽视的细节,只要我们勤于思索、深入思考,就可以透过表象揭示其本质。无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在课余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光辉”的情况。

(5)提倡写“反常式作文”。“文似看山不喜平”,社会上的阴暗面,一种事物的正反面,往往会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2.引导观察、捕捉素材,进行“言之有物”的训练

习作之前,教师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做好习作准备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也不强,作文时往往有“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此时教师应启导他们“找米下锅”。如果习作是叙事文,就重点启发他们回忆、了解、观察事情所发生的事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写人的,先观察其特点、状态、作用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我家乡的×××》时,我以家乡的特产荔枝为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了解自己所要写的荔枝树的状态、特点、作用等,并做好随手记录,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自己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交流:叶的形状、颜色,荔枝开花的季节及形状、味道等;然后指导观察荔枝果实的大小、外形、颜色,果肉的颜色、样子,再品尝其味道,及时点拨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荔枝的果实有什么药用价值?”最后,启发学生按照观察荔枝的方法,联系自己的所想所感进行写作。这样教师有意识地在习作前根据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捕捉素材,积累素材,必定使学生心中有谱,作文时就不会缺柴少米。

3.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体会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现在开阔学生的思路,调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写,指导学生由构思到初次行文过程。这就要求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利用课文,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有目的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我抓住片段“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引导学生分析领会,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几笔外貌描写,一个天真活泼健壮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从而通过阅读悟出作文时,恰当的外表、心理、动作语言的描述,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中心更突出。有了范文的引路,学生受到启发,产生灵感,作文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作文教学要做到“三路”统一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希望学生尽快提高作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呢?小学作文必须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使他们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就是具备“愿意”、“能够”、“会”三种心理因素,产生写作的愿望,进而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要想使学生具备以上三种心理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三路”统一。要做到这“三路”统一,首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炫彩的途径,全面深刻地掌握文章的结构,一定要同作者的思路相通,只有这样教授课文时才能进行精当适时的点拨。其次要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要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握儿童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思想发展过程,从“理解”学生的角度确定最佳效果的途径。再次要适时点拨学生沿着课文的脉络找到同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丰富习作内容。教师要指点文章作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并会意。至于教其他表现手法,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拿来一些类似的学生熟知的篇目,集中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以强化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意有所“道”,情有所“悟”,即所谓的“三路”相通。

总之,教师必须增强教学主体意识,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而自觉地、尽情地投入写作中,使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表达能力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统一数量再比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