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2013-04-29谢燕月
谢燕月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懂文体
新接触一篇文章,只有先读懂这篇文章,知道它主要在讲什么,才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揣摩推敲文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等。因此,读懂文本是理解文本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读懂文本呢?
具体教学时,在教授新课前,我都会提前布置预习,并要求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大体读懂文章。
如,讲授《鹤群》时,先布置预习作业:(1)至少看书三遍;(2)作者在观看鹤群时看到了什么(能口头表述)?
在课堂上讲授时,我会留至少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书,做如下作业:(1)圈出文中表示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叙述对象)的词语;(2)划出文中体现情感的句子;(3)概括出各段的关键词、句;(4)题目传达什么信息?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熟悉课文,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快速读懂一篇文章不再是一件难事。
这种阅读法不仅适用于课内阅读,而且适用于课外阅读。长期坚持,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亦教得轻松。阅读和面对书籍的思考,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形成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二、长文短教
优美的短文,教师可以逐段甚至逐句讲析,引导学生慢慢品味,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特别是小说,逐段或逐句讲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三个步骤实现“长文短教”。
第一: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此步骤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大体把握文意。
第二: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此步骤既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完整把握文意,又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评价人物,并在文中寻找依据。
此步骤是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试着理解、分析课文。
第四:教师串讲。
这样,既以学生的“读”为主,又凸显了教师“导”的作用,教学有侧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把握背景,促进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体会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不能以“讲”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涉及应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的文章,不能事先全抛给学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文本的背景信息应引导学生敏锐地把握。
如《囚绿记》,授课前我一般不会先介绍背景,而是让学生熟悉完课文后再去文中找,找到“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揭示背景的句子后再引导学生回顾事件,而后稍加详细地介绍背景,进而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绿”,理解“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含义。
四、“移情”和共鸣
教师是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人,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作者的体验再做体验,使作者的体验与教师的经历沟通、融合。“使其言皆出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通过感悟,把文意、观点消化成自己思想与精神的一部分,并用自己体验到的感情诱发学生的感情,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只有“激昂处还他们激昂,委婉处还他们委婉”,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创作真谛的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受到情感的感染,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从而实现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升华。
例如在《小巷深处》教学时,身为人母的我被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感伤和无奈所感染,为英姨那种默默付出、不计回报、不求理解的母爱所感动,因而在教学时全情投入,倾注自己的情感,让学生透过英姨仿佛看到自己任性、叛逆的一面,也仿佛看到因自己任性、叛逆而受到伤害的无奈而落寞的母亲,最后,当林莉重回母亲身边、重拾母爱时,我感受到学生亦受到振动,我仿佛看到放学回家后的他们都变得懂事了,依偎在母亲身边,亲密无间,其乐融融。
在阅读中,通过“移情”和共鸣,学生的心灵亦得到净化。
五、让阅读成为一种爱好,成为一种习惯
就学校教育而言,阅读是学生最根本的东西。无论哪门学科的学习,首先都要从阅读开始——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决定学生的学科学习状况,所以那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能力都不会弱。
要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教师亦应热爱读书,才能带领学生去广阔的世界,让学生看到除了教材、教辅和试卷之外,还有更美妙的风景、更美好的精神,他的志气会更高远,他的境界会更开阔。
语文教师能做且应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打下“精神的底子”。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这个世界远比看到的更美好,让他们对未来更有指望,更有信心。
为此,我尽量塑造热爱读书的语文教师形象。不时介绍我看到的好书、优秀的文章,甚至一段精妙的语言,或是几句幽默对白,或是一句独特的比喻,让他们慢慢接近书的世界,慢慢爱上阅读,慢慢享受阅读的美妙。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建议他们:喜爱一本杂志。我向他们推荐《读者》,这是国内最具人性、最具温情的杂志,被读者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当然,也可选择《青年文摘》、《意林》、《视野》、《中国青年》等。阅读时,可在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有不同看法的文章作旁批,或点评,当然,若能做到篇篇有圈点勾画,篇篇有旁批最好。
热爱一部书。首选经典,最好是对自己思想、精神、人生有引导意义的经典。它可以让你反复阅读,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读之皆能有所收获。无形中,亦可以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个人的修养。
欣赏一个作家。了解作家的生平,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其不同阶段的作品,试着体会作家的语言风格、创作特点、选材角度。建议作家:鲁迅、沈从文、钱钟书、朱自清、巴金、托尔斯泰、哈代、莎士比亚等。
我鼓励学生尽量阅读,让他们保有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久而久之,当阅读成为一种爱好,成为一种习惯,学习语文就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语文学习更是轻而易举。
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文本,还要培养他们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花心思、费精力,长期坚持实践、创新,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