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经济学”
2013-04-29布拉德福德·德隆
布拉德福德·德隆
在整个北大西洋地区,对于让经济重回充分就业,中央银行和政府看起来束手无策。欧洲再次陷入了衰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从未真正复苏。美国经济目前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且这一速度极有可能不保,因为2013年的财政将略有收缩。
工业化国家一直经历着周期性的金融危机,这可追溯到1825年几乎导致英格兰银行倒闭的大恐慌。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070万英镑降至1825年底的120万英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工人工资大幅降低,购买力下降。此后,大约每隔十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如此周期让所有人受害:工人失业,企业家和股东损失利润,政府损失财政收入,债权人遭遇破产后果。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有至少200年的经验,为何政府和央行总是失败?当局为何无法在衰退后迅速重塑充分就业?原因有三。首先,未锚定的通胀预期和结构性困难可能意味着提振需求的努力几乎全部转化为价格的更快增长,而对提高就业毫无用处。
其次,即使通胀预期被锚定,决策者也不知道如何在保持其锚定状态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支出额。在这里我感到十分困惑,从我所阅读的历史看,到1829年,西欧理论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为何会发生周期性、癫痫式的经济痉挛。
1829年,萨伊出版了《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承认马尔萨斯所指出的经济可能因商品的“一般过剩”遭受多年苦难,几乎所有人都要忙于将支出减到收入之下(就是现在的去杠杆化)的论点至少有一半是正确的。而由于某甲的支出无非是某乙的收入,因此人人去杠杆化只能导致萧条和高失业率。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多位经济学家给出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和治愈经济衰退:
1.首先要避免萧条,萧条会造成去杠杆化的渴望。
2.如果发现已经步入了萧条,通过让央行以现金买入债券,从而压低利率来停止去杠杆化的渴望,让持有债券比持有现金更有利。
3.如果发现仍未走出萧条,通过让财政部担保风险资产或发行安全资产以提高市场上的债券的质量,从而停止去杠杆化,这样也能让持有债券更有利。
4.如果这也失灵,可通过承诺未来印钞来停止去杠杆化,但这将导致通胀率上升,持有现金不如花掉它有利。
5.最糟糕的情形是,让政府介入其中,借钱花钱,从而在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同时平衡经济。
关于政府和央行应如何完成这些步骤,其中微妙之处颇多。而事实上,大西洋地区的政府和央行也做了努力,但显然还不够:未锚定通胀预期的“停止”信号尚未闪现,通胀预期仍在推高价格、提高长期利率。这些表明,我们已经到达了扩张性政策的结构化预期限制。
因此,我们仍远未到达充分就业状态是拜第三个原因所赐。问题不在于政府和央行无法重塑就业,而在于它们不会采取规模足够大的扩张性政策来重塑充分就业。
回顾20世纪30年代,历史事件是如何循环的:先是一场悲剧,随后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带来另一场悲剧。凯恩斯乞求当时的决策者忽略“简朴的清教徒式信念”,并承认他“无法理解大面积破产怎么会是一件好事,能让我们离繁荣更近”。
如今,决策者急不可待地想在扩张性措施之下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他们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