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模式初探
2013-04-29张伟锋
张伟锋
一、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应用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交流、讨论,那么学生就会因受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視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欲望很强,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
新课改下,许多教师采用了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集情境创设、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于一体,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评价标准单一。
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现如今,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
二、新课标下三种教学模式
1.“学生自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是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学探究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策略,提出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
2.“互动师生关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处于单极表演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观众和演员的关系。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种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必然剥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权。学生只能像观看电视节目一样对教师的表演进行欣赏,而无法加入到演出的行列中。虽然在传统教学中也安排了某些双边活动,但不过是教师表演的一种点缀。如果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也有表演的机会的话,那么就是在作业和考试中。互动课堂是师生的共同表演,教师与学生同台演出,共同参与。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互动教学中,教师仍然有机会、有权利将自己所理解的文本意义阐释出来,学生也有机会、有权利将自己所理解的文本意义阐释出来。阐释的过程就是双方进行沟通与融合的过程。
3.“自编自答”编题练习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并没有取消考试评价的制度,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做题。究其原因: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做的习题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必须帮助学生消除依赖“标准答案”被动心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复习课方面,我尝试用“自编自答”编题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分析知识点,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时政资料自己编写练习题,自己完成答案或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或同桌交换练习得出答案。通过编题增强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自己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推进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的对策思考
1.注重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探究中实现目标。
(1)教师是探究的设计者和掌控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故应在讲解之初就设计好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可能回答的方向,以及如何引导和总结。课堂中应把握好对学生活动的调控尺度,最终通过总结得出结论、明确主题。
(2)注意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一提到探究好像只是活动,没有答案,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否则,探究活动就变成了热热闹闹的“小品剧”和“表演剧”。只有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尤其应该注意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这样就不会出现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情况。
(3)注意把时间与效果合理统一起来。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调控课堂节奏,对最终的结果至关重要。应对课堂时间合理配置,密切注意和观察探究活动,不能时间太短,起不到作用,也不能时间太长,影响进度。
2.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者不可偏废。例如讨论某个问题,首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要确定讨论方向,不能漫无边际,过于笼统;再次,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调控者,不能失控、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