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美:尽在不言中

2013-04-29湘溪

世界知识 2013年6期
关键词:罗德曼理查森核试

湘溪

美国NBA前球星罗德曼2月26日至3月1日率美国哈林花式篮球代表团出现在平壤,毫无悬念地成为这段时间国际新闻的一个焦点。面挂金属环、遍体纹身、行为不羁的“坏小子”与“隐士之国”朝鲜,没有人会想到两者之间会有什么交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朝鲜第三次核试半个月后,外界预料中的本是美国雷霆般的威胁与制裁,没想到看到的居然是“美国人在平壤”的握手与热烈拥抱!

去年12月12日朝鲜刚发射卫星,结果今年1月7日美前州长理查森、谷歌老总施密特就赴朝开展了“私人人道主义之行”。美国国务院称此次行为“不合时宜”,而这一次干脆就是一句“不持任何立场”了事。罗德曼则非常配合地对媒体说:“我不是政治家,我在朝鲜遇见了热情的球迷,我喜欢他们,仅此而已。”但是,这种看似纯民间非官方的交往,却恰恰是一种平常很少引起注意、但却具有实际政治意义的“另类朝美关系”。

2006年朝鲜首次进行核试,朝美关系跌到冰点;而在2007年10月,朝鲜跆拳道代表团访美就被称为“跆拳道外交”;也是在这一年,赴美“破冰”的朝鲜副外相金桂冠破天荒地主动邀请纽约爱乐乐团访朝;2008年,著名指挥家玛泽尔率团成行,“交响乐外交”传出佳话。2009年朝鲜第二次核试后不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又出现在平壤,外界的定位是营救在朝美国人的“捞人之旅”。2010年3月,“天安舰事件”又让刚缓和下来的朝美关系几乎走到战争边缘,关键时刻“老将出马”,8月25日,美前总统卡特“为解救被朝关押的美国公民戈麦斯”来到平壤,特殊的身份和访问时段不能不让人产生另一种解读。

从“跆拳道外交”、“交响乐外交”到这次的“篮球外交”,朝美之间这种屡屡在危机时刻上演的“民间行为”却不折不扣是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民间外交”,双方借助这种渠道能够实现接触、缓和气氛,更有可能借此推动政府接触对话,而这颠覆了我们通过主流媒体信息所获得的“朝美是激烈对抗的仇敌”印象。有学者指出,官方相互指责与民间往来共同撑起了“朝美政治肥皂剧”的两端,也给两国“敌对关系”是否真像表面一样针锋相对画上巨大问号。或许奥巴马政府不会承认理查森或罗德曼访朝带去他的什么意图,但最近《洛杉矶时报》和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揭出的“神秘外交”正好坐实了外界对朝美关系复杂内涵的猜测。

据称,2012年4月7日,在朝鲜发射卫星前几天,一架美国军机从关岛起飞,目的地是平壤,机上载有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朝鲜事务官员;8月18日,同样的一幕又发生了,只不过机上的人换成了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负责朝鲜事务官员。日本《朝日新闻》称,日政府通过飞行记录获知上述神秘行动后要求美方做出说明,但美国以“谍报行动”为由拒谈,反而警告日外务省“继续追问将损害日美关系”。韩国媒体猜测,4月份那次是为了阻止朝鲜进行卫星发射,第二次则是奥巴马政府希望和朝鲜做一个交易——朝鲜在奥巴马竞选连任期间不采取射星、核试等刺激性行动,回报则是奥巴马连任后调整对朝政策。

这些交易到底有没有也许永远无法证实了,不过历史上确实有过秘密外交加上民间外交化解朝美危机的事。1972年5月,《华盛顿邮报》记者哈里森和《纽约时报》一名独立记者成为朝战后首次访朝的美国记者,受到金日成主席热情接见。22年后的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让朝美剑拔弩张的时刻,哈里森起了关键作用——飞赴平壤与金日成主席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交谈,最终促成了前总统卡特访朝。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危机暂时落幕。

那么,今天紧张对峙的朝美关系有没有可能通过“尽在不言中”的民间外交再次转寰呢?现在当然谁也说不准。不过,1月份到朝鲜走了一圈的理查森回美国后就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是重启对朝关系的时候了》,这位前美国州长在文章中这样说:“我们最近在平壤看到的情况有不少是演戏,但并不都如此。我们两个社会有天壤之别,但朝鲜人渴望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年轻领袖应该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

朝美之间风风雨雨几十年,打也打过、谈也谈过,什么可能性都有。倒是今年1月随同父亲施密特去了一趟朝鲜的19岁的索菲·施密特对媒体谈的两条有关朝鲜的建议有点意思:“第一,有可能就去朝鲜吧,那里非常、非常奇怪;第二,如果是在1月,那么忽略第一条建议,那里非常、非常冷!”

猜你喜欢

罗德曼理查森核试
科学超有趣
帕梅拉还是莎梅拉
路易斯·理查森:牛津大学或现700多年首位女副校长
罗德曼 为金正恩庆生
奥巴马没上台先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