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标准化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
2013-04-29丁亚平刘世平
丁亚平 刘世平
农产品流通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展示展销和大型超市为主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其中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约占全部农产品流通总额的70%左右。2011年度,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总交易量超过23000万吨,年度总交易额超过13000亿元。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展示展销以及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日益发展壮大,形成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格局。
现状
农产品标准化是以农产品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可标准化农产品是指农产品的重量、质量、规格、包装、运输、仓储、产地和品牌在一定时期内在常温下保持相对稳定,且通过指标量化的农产品。从理论上讲,鲜活农产品以外的农产品皆可以定义为可标准化农产品。随着生产工艺、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绝大部分鲜活农产品也可逐步实现标准化流通。
农产品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管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产品标准、质量监测和评价认证系列体系,促使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流通有章可循、有标可依,为有效监督和品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棉、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多是以自然形态运销,物流损耗高达25%,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乃至效益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足20%,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阶段,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感觉,误差过大,在农产品企业收购时,部分企业会对产品只进行清洗和大小的分割等初级加工,精加工不足,特别是对于产品酸甜度、农药残留等品质分级较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包装材料、包装管理标准应用低。物流技术和冷链设备、物流信息、操作规范以及冷链技术的运用,尚未能在整条供应链上发挥效用,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或者损耗。
农产品物流具有广泛性、复杂性,而农产品需求多样性也常常在不停的变化过程中,农产品标准化实施过程显得极为纷繁复杂。因此,国家各级部门将农产品标准化工作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实施农产品流通规范、市场管理标准和流通技术管理标准,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国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3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6%,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现代农业发展将达到新的水平。
意义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农业效益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形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可以说,农产品标准化对发展“三农”、推进效益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倒逼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良莠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居民消费信心,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和流通,革除低质、伪劣产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二是提升农产品流通竞争力。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尤其是批发环节,存在分级少、散装多、深加工不足、标准不一、品质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实施农产品标准后,有利于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降低流通成本。实施农产品购销、流通标准,加强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协作,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四是促进品牌形成。推进农产品标准过程中,形成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有利于形成产品品牌化。
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量向质的转变,农产品的质量、重量逐步向标准化推进,如在常态下或通过温度控制使农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质量稳定,数量不变,能准确计量的农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在现代物流技术进步、电子商务兴起以及农产品消费方式革新等因素影响下,农产品标准化将革新流通模式,对农产品物流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E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将革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从当前消费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已从虚拟经济向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形成新的经济业态,引发了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巨大改变。电子商务领域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工业产品向服务业和快速消费品行业渗透,大量可标准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涌现,如“淘宝网”开通“本地生活”农产品网上超市;“京东商城”推出休闲食品、生鲜食品和全国各地名特优农产品等门类齐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一号店”将食品行业作为BTC重点网络门店。据统计,仅淘宝网2012年涉农类目干果山货、粮油米面、蔬果、茶叶、生鲜水产等销售额达到了198.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5%,预计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形成庞大新型流通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农产品从传统批发市场将向电子商务分流,形成新的流通模式。
二是农产品标准化加速农产品流通从现货交易向网络交易转化。随着消费体验方式转变,农超对接、展示展销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发展,可标准化农产品通过网络交易,分流批发业务终端客户群,引发批发功能不断降低,可以预见,未来取而代之的将是同网络相结合的大批量标准化专业配送业务。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较早成立专业配送公司,组建集约式“中央大厨房”,同海吉星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开展配送业务,开拓新的流通渠道。正在建设和运营中的集约式中央厨房以实体平台为基础,按照客户需求和相关标准统一搭建,配套现代物流技术和系统管控服务,在指定区域内完成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加工、集中质检、集中包装、集中冷链工艺、集中分销配送、集中信息处理、集中结算等操作流程,为客户集中提供一个经济、高效的大型综合性中央厨房。目前约有300部标准化流动售卖车开展配送业务,以蔬菜、水果、肉品三大类生鲜农产品为主,实施标准化运营、标准化管理,实现线上购买渠道与线下实体网点的无缝对接,成为传统农批市场现代化转型的行业标杆。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促进传统市场转型。
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并加速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由于新型的流通方式不断演进,农产品终端消费客户逐渐分散,通过传统实地比价和现货交易方式形成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传统交易规模将下降,农产品以生产基地与大规模的配送中心相结合,以“生产基地+电子商务+配送中心”模式将进一步分化市场容量,农产品集中度进一步增强。“生产基地+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模式与传统的批发市场“建设市场+招商+批发与零售”模式相比,理论上减少了实体店面运行和现货交易这一中间环节,运营成本优势明显。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生产要素往低成本集中,催生和加剧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在家电领域,“京东商城”电子商务模式与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实体店模式的竞争,本质上也是如此。“京东商城”的优势在于以电子商务平台,聚集产品生产厂家和终端消费者,辅之以区域配送中心,节省国美和苏宁模式实体店环节,相同产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京东”模式优势明显。在服装、鞋帽、箱包等日用消费品领域,网上交易成为重要渠道,实体店面临严重冲击。同样,电子商务兴起必将推动农产品流通的整合与革新,加速农产品标准化流通,以适应新的流通方式。
农产品流通受基础设施、物流配送规模、经营管理能力等条件限制,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将是漫长的过程,未来鲜活产品的流通仍将以传统批发市场为主,而标准化产品则以“仓储+电子商务”为主。从长期来看,随着生产、加工和冷链技术发展,农产品标准化不断成熟,农产品流通必将全面进入“E时代”。
对策
由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具有不易储存的特性,传统现货交易的消费体验方式将长期存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的适用性有待培育。但是,同传统流通方式相比,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交易快捷、价格低廉、信息透明等优势,同配送业务相结合作为可标准化农产品物流主要发展方向,非可标准化产品(鲜活产品)仍以传统流通方式作为主要模式,二者在市场布局上将不断分化,现有市场结构将面临大洗牌。目前大规模农批市场模式应主动向网上电子商务转型,实体市场的发展前景在于转型速度和效率。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1.将专业配送中心纳入农批市场主要功能规划,建立基于网上交易的配送中心。农产品标准化配送模式形成,将使农产品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和深入,使配送中心成为农产品网商、平台商、服务商集聚中心和区域分拨中心的大平台,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农产品流通规模不经济问题。因此,在规划和建设农批市场中,应突出同电子商务对接模式,增强配送功能的市场布局。
2.以品牌为导向,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信任,未来农产品的竞争取决于品牌影响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品牌是持续、高效开展网上交易的前提条件。同时,通过流通配送平台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优质、高效、精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3.发展农产品交易所,推行电子商务中央结算。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进步,促进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也为农产品流通、交易和结算模式创新创造了新的契机。现代化农批市场运营管理中,可结合大宗农产品的市场特色和产品特性,发展农产品交易所,推行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订单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的现代化交易模式,实现传统农批市场交易模式的电子商务中央结算,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速率、降低流通成本提供便捷通道,从而构建现代农批市场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