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泊尔至拉萨:考验身体和心理的边境之旅

2013-04-29古川

环球人文地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江孜日喀则古堡

古川

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西藏拉萨这条线,实际也是一条中国著名的边境游线路。虽然路上充满了艰辛,挑战性较大,但沿途不仅能看到高耸的雪山冰川,平静如镜的湖泊,还能参拜各教派金碧辉煌的寺院,巍峨雄伟的古堡遗迹,再加上这些风景背后隐藏的历史烽烟,往往让人心神震撼,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进藏的几条线路里面,由尼泊尔入藏这条线是较少被提到的一条,因为这条线蕴含了较多的不可测因素:首先它是由尼泊尔入藏的,意味着你必须通过边防口岸,其中涉及到各种手续,给旅行带来许多不可控因素,稍有不慎你就有可能被劝返。

这条线路大致是沿着中尼友谊公路(318国道西线),从边境的通商口岸樟木一路东行,恰好是一个海拔急速增加的过程,有些路段海拔甚至超过了5000米,而且会途经大片的荒漠区,无论对于人的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虽然这条进藏的线路充满了艰难,但同样也充满了美景,不管是珠穆朗玛峰和卓木拉日峰的雪山胜景,还是多庆错和羊卓雍错像镜子一般翠蓝平静的湖面,又或是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的古老幽深,抑或是桑珠孜宗堡、宗山古堡的雄奇险峻,以及那一路走来、时刻都能看到的藏族人民抗英的遗迹,都足以深深地震撼你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加德满都→樟木→嘉措拉山→日喀则

在离界碑不远的地方,一个蓝色的牌匾横跨了公路,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你已经进入了珠穆朗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牌匾的架子上挂满了经幡,在山顶的风中招摇。

6月的加德满都,气候渐渐闷热,正是当地雨季来临的时候,趁着加德满都难得的一个晴朗下午,我们直接从这里出发。

在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能看到不少车头写着“Tourist”的五色大巴,这些正是从加德满都开往中尼边境的通商口岸樟木的大巴车。大巴车的环境实在是不怎么样,不过好在我们自己开车,省去了不少麻烦。但即便是这样,加德满都到中尼友谊桥近百公里的路程,居然一路颠簸了2个多小时才到。

这座桥正是著名的318国道最西端的终点,桥的另一边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桥边尼泊尔关口,看起来就像是个乡村的小房子,不过好在过关的过程并没有多少麻烦,交出护照、盖章、走人,就是这么简单。过关后沿着山间的公路开不了多久,大概十来公里就到了樟木镇。

樟木镇依山而建,只有一条很窄的马路穿插而过,马路的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饭店、旅馆。远看起来,整个小镇的房子布置随意,高低错落有致,在山中显得葱葱郁郁,看起来俨然是个隐世的小镇,但街道上五颜六色的尼泊尔TATA货车,以及来来往往不同肤色的尼泊尔人和印度人,告诉你这里正是目前西藏最大的边贸口岸。

在樟木休整一晚后,我们继续前进,出镇后的道路,突然变得陡峭起来,弯弯曲曲的道路在波曲峡谷中盘旋上升,旁边的山壁上经常有流水瀑布,飞溅的水流会飞到车上,将布满泥尘的汽车洗涤一新。这一段也是海拔快速上升的阶段,让人不由感到有些头晕耳鸣。

近中午的时候,车子爬上一个山顶,路边立着定日县的界碑,在离界碑不远的地方,一个蓝色的牌匾横跨了公路,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你已经进入了珠穆朗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牌匾的架子上挂满经幡,在山顶的风中招摇。

界牌的另一侧还有一块石碑,上面用红字写着“嘉措拉山,海拔5248米”,这也是整个318国道上最高的一座山。站在山口远远望去,天空澄澈干净,白云悠悠,就像从脚底下飘过,就连珠穆朗玛峰都清晰可见。

过山口之后,一路下行,大概两个多小时之后到达拉孜县的热萨乡。在国道的路边,修着一座“山”形的黑色纪念碑,上面写着“5000KM,西藏拉孜—318国道—上海人民广场”,黑色的碑体上是用金色勾勒出来的上海东方明珠以及布达拉宫图案,让人不由得感叹这条道路的神奇,从祖国的东部沿海,穿山过水一路5000公里,到达这西域雪山。

过纪念碑之后,沿着国道一路向东飞驰,终于在天色暗下来之前到达日喀则。在进日喀则之前还遭遇了一次检查,在检查站里,通过的人要逐个进行身份登记和查验,不过幸好在离开老家之前就已经办好了边防通行证,总算顺利通过检查,进入了日喀则市。

日喀则→萨迦县→岗巴县

这时的道路已经不是国道,路况突然变得差起来,都是土泥路,颠簸得非常厉害,周围的环境也渐渐变成荒漠,路边全是裸露的沙石和山坡。

日喀则的藏语意思是“水土肥美的庄园”,曾是历史上后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历代班禅的驻地。作为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市内的现代气息浓厚,从黑龙江中路向北到珠峰东路,路边尽是各种IT电子、时尚时装的店铺,是城中商业最繁荣的地方。

日喀则处于平坦的河谷地带,四周是连绵的雪山,城西扎什伦布寺的围墙、檐角和金顶,在尼色日山下熠熠生辉。这座后藏时期最大的寺院,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再加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作为历代班禅的驻地,扎什伦布寺布局精致,佛殿众多,寺内除了珍藏有大量的金银玉器、佛像、瓷器,还保存着大量清朝皇帝赠送给班禅的礼品。也正因为此,乾隆年间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时,曾将扎什伦布寺作为目标大肆抢劫,不过幸好清朝政府及时派军驱逐了廓尔喀侵略军,不然这座建于15世纪的寺庙恐怕就此毁于一旦。

在扎什伦布寺东南的山上,还耸立着一座外形酷似布达拉宫的古堡,气势雄伟,只是规模却比布达拉宫小了许多,叫做“桑珠孜宗堡”,日喀则人称其为“小布达拉宫”。民间传说当时后藏人听说拉萨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气势巍峨,便也想仿造一座,但苦于没有图纸,于是便派了工匠到拉萨用萝卜雕刻了布达拉宫的模型带回来。由于西藏气候干燥,带回来的萝卜已经干得变形,后藏人只好照着修建了这座“缩水”的布达拉宫。其实桑珠孜宗堡最早修建于14世纪的元朝,曾长期作为日喀则地区统治的标志性建筑。

在日喀则补给后,我们继续沿着318国道奔向萨迦县,这一路都是大道,120公里的路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到了。在萨迦县休息时,当地的老人指点我们说应该去萨迦寺拜拜,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我们欣然前往。

萨迦寺内的喇嘛和主持待人非常客气,不但亲自带我们参观,还一路讲解,让我们了解这座寺庙的悠悠古韵。主持告诉我们,萨迦寺是萨迦派(花教)的发源地和最重要的寺庙。元朝时期册封的“萨迦法王”,是当时西藏的实际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册封的“国师”八思巴,正是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他当上国师后还对萨迦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从萨迦寺出来后,我们继续前行。这时的道路已经不是国道,路况突然变得差起来,都是土泥路,颠簸得非常厉害,周围的环境也渐渐变成荒漠,路边全是裸露的沙石和山坡。到岗巴县130多公里的路程,开了几乎一下午,路上还遇到两个检查站,盘查异常严格,询问过后才知道,岗巴县过去,越过连绵的山峰就是不丹。

岗巴县→康布温泉→亚东→多庆措→江孜

接下来的路程,路边的景色变得漂亮起来,天空明净透亮,白云连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在沼泽上还映有倒影。

岗巴县城坐落在一个山坡上,海拔4700米,有两纵两横四条街道,县城内有一座古堡的遗迹,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在当地非常有名。

史料记载,1903年英国殖民者出兵200人,带着现代化军事装备以谈判为名入侵岗巴,西藏地方政府立即组织了700人到岗巴古堡设置防线,愤怒的岗巴民众也自发到古堡参战,英勇的岗巴军民用大刀、长矛、石头这些原始武器同英军交战,最终不敌殖民者的洋枪洋炮而全军覆没。如今的古堡早已禁止攀登,山上土黄色的砖石布满了斑驳的痕迹,在宁静的县城显得格外突兀,好像独立在苍凉末路的英雄。

在亚岗巴休息一晚,吃过早饭后继续沿着土路向南前行。没多久,又在塔克逊的道路分岔处碰到了检查站,又是一番盘查,只能走吉汝乡去亚东。不过接下来的路程,路边的景色变得漂亮起来,天空明净透亮,白云连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在沼泽上还映有倒影。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康布温泉旅游区。大家一致决定,在这里多呆一会儿,要去体验一下温泉。

在藏区,康布温泉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闻名,在经书中被称为“天下第二隐修地”,历史上不少西藏王公贵族都会定期来此洗浴,藏区百姓和邻国不丹的民众慕名来此治病的更是络绎不绝。康布温泉共12眼泉水,全部为男女混浴,每一处的屋门处都写着泉水的名称和疗效,据说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心脏病、头痛、麻风、妇科病、水肿等30多种疾病。

温泉里还有一个奇特的拐杖山,据说是腿脚不便的病人在这里泡温泉治好之后,抛弃的拐杖堆积而成的小山。笔者心血来潮去看了下,拐杖山就在神女泉的旁边,山坡上挂满了五彩的经幡和风马旗,石头上系满了哈达,堆在一起的各式拐杖少说也有200多副。

按照温泉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口气泡完12口温泉出来,大家都觉得浑身舒坦,仿佛一路的疲惫不适全都被功效奇特的温泉治愈,于是,精神抖擞继续上路,不到1小时就到了亚东县。鉴于温泉带来的神奇疗效,大家决定不在亚东多做停留,连著名的东嘎寺都没去看就继续上路了。

出亚东没多久,就碰上了藏区的交警限速点。藏区的限速比较特别:是以车辆从一个限速点到另一个点的时间来推算行车速度。路上随便你开多快,只要你到达下一个点的时间不提前便可,这给了驾车人极大的自由,大可以在看到美丽景色的时候停下来多盘桓一下。

下午4点,我们到达多庆错。这是个海拔4466米的高原湖泊,人们戏称它为“多情错”。平静的湖水倒映着远处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湖滩上几只黑颈鹤在浅滩中觅食,踩出一串串的涟漪泛开去。我们在湖边停留了许久才起身继续前行,直到天黑之前才到达江孜。

江孜→卡若拉冰川→羊卓雍错→拉萨

从半山腰看下去湖水蓝得勾人心魄,远处的湖水和雪山连为一体,再加上湖边点缀的小房子和偶尔出现的牛羊,让这里彷佛仙境一般。

江孜的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是一个处于年楚河峡谷地带的城市,由于处在日喀则和亚东关口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上,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徒、商贾和游人汇集的地方。

在历史上,江孜也有着“英雄城”的称号。1904年,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军从亚东向北入侵西藏,在到达江孜时遭到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江孜军民在宗山上用土制枪炮和大刀长矛英勇战斗了长达2个多月,最后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这段历史,还被拍成了电影《红河谷》。宗山上的古堡,正是当年的军民用来抵御入侵的堡垒。这座白墙红顶的古堡,至今仍矗立在赭黄色的宗山上,巍峨雄壮,象征着西藏人民不倒的意志。古堡下面,还修建了广场和英雄纪念碑。

在江孜,有一座寺庙非常奇特,寺内居然包含了萨迦、噶当、格鲁3个流派的风格,这就是白居寺。公元15世纪,正是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的时候,此时修建的白居寺先后有3个教派进入,在长期的互相排斥中,居然慢慢变成了互相谦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景。寺内的菩提塔,号称“塔中有塔”,内里的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10万个,也因此得名“十万佛塔”。

我们在江孜休整一晚后,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路经曲美雄谷的时候稍微停了一下,去看了像门柱一样的曲美雄谷抗英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在这里被屠杀的700多抗英烈士而修建的。在纪念碑向烈士致敬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一个小时之后,就看到大片白幕出现在视线中,那是距离公路极近的冰川——卡若拉。

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陆型冰川之一,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气势磅礴。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等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令人遗憾的是,《红河谷》拍摄时曾将冰川炸毁一个缺口来营造雪崩效果,而被炸毁的冰川,再也不会补上。

过冰川垭口之后,公路开始下行,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汽车突然转过一个弯,一大片的湖泊突然出现在视线中,这正是著名的羊卓雍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我们放慢速度前行,大家都被羊卓雍错的魅力所倾倒。在大片的山川中,静谧的湖面远远看去就像一面镜子,从半山腰看下去湖水蓝得勾人心魄,远处的湖水和雪山连为一体,再加上湖边点缀的小房子和偶尔出现的牛羊,让这里彷佛仙境一般。无怪乎藏民的山歌里这样唱:“天上的仙境,地上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午饭是在羊湖边吃的,虽然都是简陋的干粮,但面对如此美景,大家的胃口都好了起来。吃过午饭,依依不舍地告别羊卓雍错,直到翻过甘巴拉山口,大家依然对上午看见的羊湖念念不忘。

接下来的路程,大家都有些心不在焉,不知道是在回味这一路上的美景,还是由于即将到达终点拉萨,将结束这段美妙旅程而惆怅。过了曲水之后,美丽的拉萨河出现在眼前,河水清澈平静,远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似乎正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猜你喜欢

江孜日喀则古堡
沉睡地下的古堡
日喀则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雾培生产技术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江孜古城,雪域高原上的美丽秘境
古城江孜
神秘的古堡
江孜沙棘种子温室条播种植技术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喜马拉雅考古调查记——日喀则篇
对取消印度在江孜亚东特权的几点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