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和平均消费率关系分析
2013-04-29武小凯
武小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均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持久收入理论”,收入增长对于平均消费倾向影响不明显,本文将在消费者一生中最优化自己的选择的假定下,引入财富增长可能带来的社会地位等的提高来分析收入分配与平均消费降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平均消费率;收入差距
根据理论,消费者会消费掉全部的消费资源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实中,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很多人在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选择不再增加自己的消费,而选择将多余的财富积累起来。本文认为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财富的积累还可以作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标签,以激励人们选择将一部分财富积累下来。原因是:1、人们会倾向于将财富作为“礼物”送给后代人;2、相较于周围人的消费水平,自己的消费水平过高会被认为是奢侈,积累财富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2.理论模型
2.1模型假定
2.1.1消费者会选择在自己的一生中最优化自己的选择。
2.1.2消费者一生中的消费是确定的。
2.1.3消费者的总体消费一部分来自于消费,其他则来自于财富的积累。
2.1.4消费的边际消费效用递减;财富的积累的边际效用不变。
3.3检验结果
回归结果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的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以及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于乡村居民人均的平均消费倾向都很小,接近于零;收入差距对于平均消费倾向的降低有明显的负作用。
4.结论
收入增加对于平均消费倾向降低的作用很小,收入分配差距变得才是造成平均消费倾向降低的重要原因,收入分配的增加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
参考文献:
[1]Friedman,Milton1957.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Leland Hayne E.1968.”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2(Augus):465-473.
[3]赵人伟,李实.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 [J].经济研究.1997.9: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