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线:把所有美景串成项链的天路

2013-04-29杨晓东

环球人文地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唐古拉山青藏公路昆仑山

杨晓东

在所有进藏线路中,蜿蜒起伏近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是里程最短、行驶速度最快、路况最好、车流量最大的“天路”。它犹如一条珍珠项链,把草原、湖泊、沙丘、河流、高山串连起来,沿途还有精灵般的野生动物、色彩浓郁的寺庙与虔诚的僧侣、斑斓的经幡和多姿的藏袍。从红墙隐隐的塔尔寺,经蔚蓝一线的青海湖,越高寒的昆仑山口,穿藏羚羊出没的可可西里,到藏地“天湖”纳木错……最终抵达拉萨的布达拉宫。

在中国版图的西南部,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神秘土地。在这片高耸入云的土地上,有一条蜿蜒起伏近2000公里的漫漫长路,那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天路”——青藏公路,即109国道。

这条公路以青海西宁为起点,经绵延起伏的日月山,抵达青海湖。从此处开始,它便仿佛成了一条向上的阶梯,一步步攀上昆仑山、唐古拉山,进入西藏,最终抵达拉萨。这条公路把草原、湖泊、沙丘、河流、高山串连起来,犹如一条珍珠项链——而在这条项链上,还有蛮荒的无人区及精灵般的野生动物、色彩浓郁的寺庙与虔诚的僧侣、斑斓的经幡和多姿的藏袍……

青藏公路(109国道西宁至拉萨段)是国家二级公路干线,全长1930公里,分为东段和南段。东段是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774公里,海拔从2256米上升到2830米,途中要翻越海拔4451米的橡皮山,大部分路段相对平缓;南段为格尔木到拉萨段,长1156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和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这样陡然上升的海拔,会引起身体严重不适,也就是高原反应。尽管如此,青藏公路仍然是所有进藏线路中里程最短、行驶速度最快、路况最好、车流量最大的“天路”。

让我们踏上入藏的旅途,随着青藏公路的不断延伸和沿途起伏的海拔与地貌,去穿越那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从中去挑战“天路”的极限,体验令人震撼的高原,领略绝美的风景,探寻未知的领域,让心自由地飞翔……

西宁→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

行驶在西宁至湟源的高速公路上,当车翻过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口,前面便是一马平川。经过倒淌河后,天边飘着一条湛蓝色的飘带,那就是向往已久的青海湖。

从西宁出发,驾车在公路上行驶,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原的荒凉,享受到蓝天白云的祥和,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感觉到慢慢袭来的高原反应,当然,你更能直面高原辽阔的风光。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来的美和海拔升高带来的身体不适,都能让你真正体验到什么叫“眼晴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当然,由于有些路段笔直,造成了一些驾驶员麻痹大意,结果酿成事故——偶尔可见翻下路面的大货车。因此,在青藏公路上自驾时,应随时保持警惕。

一出西宁,我们就按照地图的指引,驱车前往距西宁西南方向25公里的一座名寺: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湟中县莲花山中,与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相传,大师宗喀巴于1357年出生于此,在他降生时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株菩提树,上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显现“狮子吼佛像”一尊。后来宗喀巴的母亲和他的信徒用石头砌了一座塔,并将这棵树及“十万佛像”裹藏在内,以纪念大师的诞生。因为此处先有塔,后有寺,故称作“塔尔寺”。

塔尔寺内不仅供奉着宗喀巴大师,还供奉着他两个弟子达赖和班禅。寺内寺外,都能看到围着塔林叩拜的信徒、坐着阅读经卷的喇嘛……塔尔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庄严与厚重,让它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宗教场所的范畴,成为了信徒们心目中的文化符号。

从塔尔寺出来,重新回到西宁至湟源的高速公路,到达日月山下。当车翻过海拔3520米火红赤岭的日月山口,前面就是一马平川。经过倒淌河之后,往西北远远望去,只见天边飘着一条湛蓝色的飘带,那就是向往已久的青海湖。从视觉上看,青海湖的湖水仿佛高于地平面。

青藏公路从青海湖南岸经过。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达4402平方公里。蒙古语称之为“库库诺尔”,藏语则叫做“措温布”,意思都是“青色的海”。随着季节的转换,湖水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或青、或蓝……湖边草地的颜色也因此而迥然不同:浅绿、深绿、深黄、金黄……这就是大自然神奇的调色板。

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最著名的则属位于湖西的鸟岛。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为咸水;一名耳海,为淡水。青海湖近年因环湖自行车大赛而声名大噪,许多自行车爱好者纷纷来此骑行,享受高原环湖的乐趣。他们多在湖边公路旁的旅馆、客栈或蒙古包留宿一夜,品尝湖中盛产的青海湖裸鲤,然后去观赏高原湖泊上壮观的日落和日出,体验扬鞭催马奔驰在湖边绿茵的快感。在此,还能看到湖边经幡猎猎的舞动,聆听风吹经幡的啪啪回响。

青海湖→茶卡盐湖→都兰→格尔木

在茶卡盐湖,可以透过清澈的湖水,观赏一朵朵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盐花。进入荒野后,会看到一峰峰骆驼在路边旁若无人地吃草,当车驶过,它们也只是扭头瞟上一眼……

离开青海湖,便驶入了柴达木的南段。从这里开始,我们走进了无垠的沙海。途中会经过茶卡盐湖——在这里,可以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一朵朵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领略涨潮后湖面上泛起的滚滚盐海奇观。

从盐湖出来不久,很快就抵达都兰县城。都兰,蒙古语中意为“温暖”。它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素有柴达木“绿洲”之称,历史上曾是吐谷浑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驿站。我们把都兰县城当成驿站,加油、进餐,增添旅行中必备的物品。

离开都兰往前走,就会进入荒野,会看到一峰峰骆驼在路边旁若无人地吃草,当车驶过,它们也只是扭头瞟上一眼,根本无视你的存在。柴达木盆地荒凉而贫瘠,唯一能适应这种环境的动物就是“沙漠之舟”——双峰骆驼。这段公路蜿蜒在一片黄茫的沙丘之中,大风吹过细沙飞扬,好在经过几年的治理,公路两旁竖起了一道道篱笆网,以及一层层井字形的阻沙植被……这让我们看到了治沙的希望。

穿过这片起伏的沙丘,便到了素有“进藏码头”之称的格尔木。在1954年春天之前,这座海拔2800米的城市还不存在,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已,但如今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格尔木,已成为柴达木盆地的中心城市。

驾车来到格尔木,令人不禁想起“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1910-1994)。正是在他的提议和带领下,青藏公路在1954年5月破土动工,这一伟大的工程花费了230万人民币,动用了1000多名士兵、1000多民工和100多辆汽车,仅用了7个月零4天,就在当年12月奇迹般地把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萨。

到了格尔木,已经走完了全长774公里的青藏公路东段。根据多次从各条线路进藏的经验,为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建议自驾者停留在格尔木休息一天,这样既可以补充物资,又可以积蓄体力,还可以逐渐适应高海拔,为穿越后半段“天路”做好充分的准备。

格尔木→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沿→五道梁→沱沱河

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为避免高原反应,不宜大声说话、大步走路。沱沱河是从格尔木到拉萨路段的主要住宿地,这里的餐馆、商店、汽车修理店,能基本满足旅行需求。

从格尔木出发,沿途有苍凉的远山和格尔木河相伴。连绵的昆仑山脉和褐色的荒漠,如梦似幻,但在视觉上山势舒缓,山顶浑圆,其间的宽谷辽阔,蓝天上白云如簇,草地上牛羊成群。

前行160公里后,海拔陡然上升至4767米,来到被誉为“万山之父”昆仑山的山口。路过者都会停车下来拍照。初次上到这个海拔高度的人,为避免高原反应,不宜大声说话、大步走路。山口上除了原来的旧石碑,还于2007年又竖立了一座高4.767米的标记碑,象征着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

碑的南侧竖有索南达杰纪念碑,以纪念1994年青海省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英勇献身的事迹。碑上系满了洁白的哈达,索南达杰塑像的双眼仍凝重地注视着远方……

翻越昆仑山口后,再行使约10公里,就可以从路左侧的岔道开往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去观赏雪山美景。

翻过了昆仑山口,一直到唐古拉山,就进入了近50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地带,沿途几乎都是平缓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前行30公里后,在一片普通的山梁上,路边立有“不冻泉”的标识,这就是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和可可西里藏羚羊救护站。这里辟有宣传反盗猎的展厅,还设有野生动物观测塔。

离开不冻泉,行不多远便会路过楚玛尔河沿,这里属于可可西里的东段。可可西里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界定,它夹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西部与西藏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相连,与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连成一片。可可西里无人区内,到处可见雪山、湖泊、草地、野生动物。由于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氧气稀薄得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致使人类无法居住,因此被称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它成为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

从此处开始,地形呈波浪起伏,出现了一道道崎岖的山梁——我们渐渐进入五道梁。五道梁海拔4600米,因为含氧量仅有平原的40%,气候条件恶劣,一天中可能会遭遇雨、雪、冰雹或烈日,所以五道梁在青藏线上以“鬼门关”而闻名,民间有传言:“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

车过五道梁,前行不远便升至海拔5010米风火山山口,这里气候多变,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狂风暴雨,故此得名。这一带是冻土地带,起伏的公路边立着一根根热棒。这种碗口粗的金属圆柱体,可以将地层中的热量传送到大气中,从而降低多年冻土的地温,避免路基因冻土而导致的隆起、裂缝。

继续一路下坡之后,就到达了长江的源头沱沱河。沱沱河海拔4650米,蒙语意为“平静的河”。因为这里是昆仑山口至唐古拉山口之间海拔最低的地方,所以成了从格尔木到拉萨路段上主要的住宿地。公路两侧的餐馆、商店、汽车修理店,能基本满足旅行需求。但到达此地后,高原反应已比较明显。

记得2007年第一次进藏时路过此地,当车在兵站停稳,我已头晕目眩,在寒风细雨中,摇摇晃晃走进了充满酥油气息的简陋住所,一见床就重重地倒在上面。同伴不辞辛劳地从藏民那里讨来了半碗稀饭,为了保证体力,我强忍翻胃的痛苦,一口一停顿,硬是强压着从胃里冲出来的气流,艰难地咽下了半碗来之不易的救命粥。

2012年重走这段路时,因车上的同伴高原反应强烈,为避免意外,我毅然决定早上6点从格尔木出发,一天抵达了拉萨,创造了22个小时在高原连续行驶的新纪录!

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的自然分界线。那曲是藏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这里有辽阔苍凉的羌塘草原,也有神秘而充满诱惑的藏北无人区。

从沱沱河出发,我们前行到雁石坪,这里有一个天葬台,石碑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刻着“大唐古拉葬台”。葬台由一座祭神小庙、一个香炉、一块石碑和一张石台组成。石台边有一堵约20米长,近2米高的石墙,上面写满了经文,还挂着几只牛角。不远处,盘旋的秃鹫正等待着天葬师的号令……

离开雁石坪,又面临攀爬前方新的高度,那就是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这是青藏公路上最高的山口,也是青海和西藏的自然分界线。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山”。它横卧青藏高原中部,西接喀喇昆仑山,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北起小唐古拉山,南至西藏安多县。这条山脉终年积雪,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气候变化万千,是人们是否经受得住高原反应的标志。

从唐古拉山口下行,便进入西藏境内,再行驶约90公里就到达安多县。安多特殊的地理环境,藏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服饰,使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魅力。随着海拔的降低,路旁的草原上出现了羊群,藏民毡房冒出了袅袅炊烟……

在安多可稍作停留,哪怕在路边餐馆吃一碗热腾腾的肉丝面,也比在车上吃干粮更能补充体能。自驾者可从安多离开109国道,去不远处的双湖游览。我们继续前进,行驶140公里后到达那曲。

那曲,藏语意为“黑色河流”,这里有辽阔苍凉的羌塘草原,也有神秘而充满诱惑的藏北无人区。那曲县地处藏北高原,境内多山,但山势不陡,坡度较为平缓,大多呈浑圆状,为高原丘陵地形,平均海拔4500多米,最高海拔6500米,正是这里的山水和土地,造就了藏区最好的冬虫夏草。那曲是藏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川藏北线,即317国道)和黑河公路交叉贯穿县境。

当雄→纳木错→羊八井→拉萨

纳木错湖水的颜色由浅而深:淡蓝、瓦蓝、宝蓝、深蓝、幽蓝,蓝得清澈、丰润、沁人……在羊八井,可体验温泉浴,洗去一路的风尘和疲劳,然后一身轻松地抵达此次旅行的终点——拉萨。

从那曲到当雄的行程为160多公里,海拔从那曲的4500米下降到当雄的4200米,可谓一座县城一个台阶。

当雄,藏语意为“选出来的好地方”,位于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在拉萨市北160公里处,因此又被称作“拉萨的北大门”。每年5—10月,是当雄草原最美丽的时节,远处横亘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身披银铠、头戴冰冠、银装素裹;近处大片绿色的草坡上,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牛群散落其间,青藏公路如一条黑色飘带蜿蜒通过。

如果你体力还行,可驾车离开109国道,驶往西北方60公里处、湖面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去观赏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绝美景色。

进入景区牌坊,便开始艰难地上下扭行,排量稍小的车辆几乎都用一档在陡坡上缓慢移动。翻上5150米的纳根山口后,印入眼帘的是一片苍茫的大草原,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浩浩渺渺碧蓝晶莹的湖面、绿草如茵的草原、慢步缓行的马匹、吃草的羊群、滑翔的白鸥……

再眺望湖面,却是另一番景象,颜色由浅而深:淡蓝、瓦蓝、宝蓝、深蓝、幽蓝,蓝得清澈、丰润、沁人……这个被藏民们称为“天湖”的圣地,年复一年吸引着大批游客。

经过雪域高原后,亲临纳木错湖面,又是别样的心情。在扎西半岛上,有一块鬼斧神工的“合掌石”。传说中,它是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的化身,也象征着它们的相互倾慕和爱恋。

艰难地爬上扎西半岛顶端,经幡舞动、湖弄琴弦、雪山连绵,信徒或沿半岛转山,或绕湖滨朝拜,游人在湖滨与白牦牛留影,好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声的立体山水长卷……

如果你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还可以在这海拔4718米的高度上,去欣赏日落和晨曦,或湖水波澜、雪山皑皑的壮丽画面。

从纳木错回到当雄,直奔拉萨,途中会经过羊八井镇。这里距拉萨只有90多公里,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有规模宏大的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分布。驱车行近温泉时,一股股热气扑面而来,顿感温暖如春,心旷神怡。

在羊八井,除了看风景,还可体验温泉浴。在一池温热的水中,洗去一路的征尘和疲劳,然后,我们一身轻松地前行,抵达了此次旅行的终点——拉萨。至此,我们走完了青藏公路南段——从格尔木到拉萨的1156公里路程。

猜你喜欢

唐古拉山青藏公路昆仑山
新时代“两路”精神的弘扬路径研究
“昆仑山·守护水之源”环保公益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启动
在纳木错湖边
青藏公路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
万水千山总是情
格尔木
美石赞
三条河在我桌头流淌
群众路线下的“两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的认知
大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