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好心助人被拒,怎么办?
2013-04-29卜晓红
卜晓红
儿子好心助人被拒,怎么办?
江西南昌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4岁,是个热心肠的小家伙,在幼儿园总喜欢帮助别人,他自己也很开心。但前两天回家却一脸委屈,原来他想帮助一个小朋友结果被拒绝了,这让儿子很受伤。我该如何处理呢?
答:首先,因被拒绝而情绪不佳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即使成人被拒绝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第二,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大量新鲜事物,不断更新改造自己的大脑;同时,也根据各种事物的刺激来发展自己的感知、情绪、能力,学会新的经验,得到成长。如此看来,家长的担心有些多余。“情绪不良”是一种自然状态,而“很受伤”是成人用自己的价值体系贴的标签,其结果易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当然,孩子遇到挫折,感受到不良情绪时,家长是大有可为的。
1、更新教育理念。乐于助人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这与家长的热心肠是分不开的。但家长还可以审视一下,孩子其他方面是否被忽视,导致他只能通过帮助别人才得到关注或肯定。另外,要引导孩子提供他人需要的帮助。在家庭中,我们特别容易“单边行动”,提供的帮助往往不一定是对方需要的,极易引起误会与冲突。如果这种帮助的模式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就会遇到您儿子的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沟通,帮忙前先询问。
2、平时加强孩子的抗挫折训练。比如,父母有意安排,自然地做出拒绝与被拒绝的事件,通过沟通、共情等方式,向孩子展示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法。孩子3岁以后,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或自己的一些挫折事件中,主动与孩子讨论,发展孩子的新经验,帮助他成长。
3、充分与孩子“在一起”。处理事情前,先处理情绪。建议家长不要先发问,让孩子自己说。孩子感受到不良情绪,最需要得到的是共情,家长要注意感受和“分享”孩子的不良情绪,告诉他,爸爸妈妈能理解他的感受。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以前的类似经历,共同分析讨论,让孩子学会应对。
宝宝不肯回家,怎么办?
江苏连云港市一家长来信咨:宝宝20个月了,每次带他外出玩,总是不肯回家。有时候天都黑了,仍然赖着不肯回去,直到外面看不到一个人影,才极不情愿地离开那儿。请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喜欢“赖”在外面?我该怎么办?
答: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会大量地接触、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这个量是惊人的,远超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探索量,是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1岁之前的孩子以被动接受为主;而1岁以后,特别是会走路、会说话之后,很快会转变为主动探索为主。他们做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举动,都是在践行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并依此形成大脑的结构和以后待人处事的模式基础。宝宝之所以出去玩时不愿回家,与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没得到满足有关。因此,建议家长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各种事物,帮助孩子更多地探索和了解世界。
另外,孩子不肯回家还可能是因为家中有某些不愿意接触或感受的事物。例如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关系不良或情绪不好,即使不吵闹,孩子也能感受到。而这种氛围在出去玩的时候大多会暂时消失,并且孩子在外面接触到的世界更广,家庭关系的影响相对变小。还有,一些家长在外时高度关注孩子,一回家各忙各的事,也是造成孩子不愿意呆在家里的原因。再如,房子的色调格局、家庭生活习惯等,都可能造成孩子的不适。有些家庭装修档次很高,孩子摔不得、碰不得、脏不得、跑不得、“疯”不得,没有可供充分玩耍的场所;有的颜色搭配过分鲜亮、非主流等,孩子感受的舒适度较低等。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家长日常细心观察,体会孩子在家不适感的来源,有时可以与孩子讨论,从孩子的情绪、言语中体察,然后针对性改善。
对孩子暂时不肯回家的行为,家长不要过分关注,特别是在孩子“赖皮”时,家长不要把精力高度集中在孩子身上,按正常的安排做事即可。例如该什么时候回家,玩之前就和孩子讨论决定好,时间快到的时候提醒孩子,再过几分钟就回家,并温柔地坚决执行,不因孩子的“赖皮”而妥协。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不会再“赖皮”了。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