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千世界任泼洒

2013-04-29画词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泼墨张大千庐山

画词

Just as shrimp to Qi Baishi, horse to Xu Beihong, ink and color splashing is Zhang Daqians most splendid and terse note. He never cleaved to old customs or plagiarized others works. He brok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nes and boldly drew lessons from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the color lump composition. He applied many techniques creatively such as piled-ink, ink-breaking, piledcolor, color-breaking and so on, and combined sprinkling ink and sprinkling colors in his artworks. The assimilation of water, ink and color makes his paintings gorgeous, plentiful and changeable, showing the unlimited vitality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如果说人的衰老是一瞬间的事,那么从1949年12月6日登上飞往异国他乡飞机的那天起,年过半百的张大千便迅速衰老了。

张大千又何尝不想留下来?但一心画事且曾与国民党高官有着密切联系的他,面对“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新政权心存顾忌,而风流倜傥、放荡不羁的性情也使他只能选择离开。他有一枚最爱的印章,上面刻有“一生江海客”五个篆字,便是他晚年的最好写照。之后的30多年,由于种种原因,他再没能踏上家乡的土地。

离开大陆后,他先后去往台湾、印度、香港、美国等地办画展,获得极大成功。1954年他迁居巴西圣保罗市,次年八德园建成。这座完全参照中国古典园林建起的庄园,寄托了张大千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1956年7月29日,毕加索在法国的“加尼福里亚”别墅的大门向张大千敞开。与毕加索的谈话,使张大千开拓了眼界,也促使他在西方抽象绘画中寻找符合自己观念的因素。这次偶然的会面竟成为日后张大千达到绘画巅峰的一个契机。

就像虾之于齐白石、马之于徐悲鸿,泼墨泼彩对于张大千来说,便是他一生最简洁、最精彩的注释。张大千在自传中写道:“予年六十,忽樱目疾,视茫茫矣,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因祸得福,眼疾成为他泼墨泼彩的催生剂。

他的泼墨泼彩常在熟纸或绢上泼出狂放不羁的混沌大体,趁着水墨色彩恣肆流动之际,根据画面需要一层一层加以墨色,之后以细腻严谨的笔触勾勒出主次、虚实、远近、高低等关系。泼写结合,张弛有度,快慢有节,从“翻倒墨池收不住”到“一丝一毫不相差”,让观者在酣畅淋漓中大呼过瘾。

其实,泼墨山水自唐代便有,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习者。张大千曾具体说道:“这主要从唐代王洽,宋代米芾、梁楷他们的泼墨法发展出来的。”但他不复古守旧,不拾人牙慧,突破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包围,大胆地借鉴西方以色块构图的理念,创新性地大量使用积墨、破墨、积色、破色等技法,泼墨泼彩相结合。水、墨、色的交融碰撞使画面绚丽多彩,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在浓淡变化、光色交映中展现山川河流的无限生机。

泼墨泼彩用看似简单粗放的技法,在水墨色块之间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又在细微处温润细腻地传达出画家的感情。书画家曾克端曾这样评价张大千:“饱经世变,人画皆老,学问深邃,气质淳化,万象罗胸,一心独运,笔墨之痕与之俱化,是为艺术高峰、历来画家朝夕追求、皓首难跻之最高境界也……大千能融化古法,再造心境,实为划时代人物也。”

泼墨泼彩的变革源自张大千张扬自由、无不造其极的洒脱性情,源于他早年临万轴画打下的深厚功夫,源于他中年远到敦煌临摹壁画所打开的器局,更源于他虽漂泊万里却时刻思念故乡的心。这种“添加了牛奶的中国艺术”饱含着他对故土的深情,那些画面上的山山水水是他多少次的午夜梦回。

“能画不能归”的痛苦日夜灼烧着年近八旬的张大千。1977年张大千归居台湾并建造了居所摩耶精舍,本想离家近些,早日归家,却无奈被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如同“悲愤出诗人”,画笔成为他托信的鸿雁,故乡的青城、峨眉,祖国的湘江、太湖、黄山、赤壁都成了他绘画中的常客,他用满腔的热情描绘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1981年,疾病缠身的张大千应朋友之邀创作巨幅壁挂,并决定以从未去过的庐山为题。这幅长达10.8米的《庐山图》画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期间他曾数次晕倒,但仍坚持作画,可谓毕其功于一画。全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云山朦胧。从左上方的庐山含鄱口画起,后进入崇山峻岭之中。前景姿态万千的山石,后景高低起伏的山峦,细微处的楼宇小桥,在画家的笔下隐约朦胧,变化万千。庐山之美早已酝酿在画家胸中,此时的庐山亦是祖国的山河。

《庐山图》还未完成,张大千却溘然离世。“五百年来第一人”(徐悲鸿语)的张大千先生走了,他没有来得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但灵魂终可以飞过海峡看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河一山吧。他留给我们的,是瑰丽壮阔的山川,是对祖国家园的思念,是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猜你喜欢

泼墨张大千庐山
泼墨
泼墨迎新
传奇大师张大千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云雾庐山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吃货”张大千
做一次庐山客
庐山
毛泽东登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