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谁做了什么》:我们都是小侦探
2013-04-29管倚
管倚
《猜猜看——谁做了什么》是一本很奇特的书。
书里文字极少不说,还看不见主人公。
我们只能从画面中看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年龄的人和一只不知道什么种类的动物,在冬天的雪地里,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忙忙碌碌地做了很多不知道什么的事情。一直到最后,才能在封底的一角发现一个孩子与一只狗的背影,才会恍然大悟这不知道什么年龄的人和不知道什么种类的动物是什么。但他们一起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依然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像侦探一样去推理、去验证。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而且很乐于向同好以及孩子们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叙事性故事的图画书,这本书的特别创意在于不着一字,甚至没有人物,纯粹用足迹展现故事的行进,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演绎前后的变化,以此作为线索,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索。
看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不可能心不在焉地“接收”故事情节,而必须打起全部的精神,在图画中找寻联系,发现秘密。可以说,这本书是图像密码的藏身之处,是孩子学习逻辑梳理的生长点。
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得不说的阅读技巧就是:读图〉读字。
这本几乎没有文字、通过图画的呈现来展示故事的魅力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具有特别的指引方向。它无声地告诫孩子:即使识字,也不要囿于文字的表面;而应当图文结合、图形结合,全方位地观察和思考。当然,这也是对我们成人“读图画书”的提醒。
书中各种点到为止的脚印、各处的细微变化,向孩子呈现一个全新的视野——图像系统。简单的图像,能包含许多内容:
(乱糟糟的床,还有一连串的脚印,有人起床了!赤脚走了两步,才穿上鞋。穿上了鞋,又去卫生间刷牙、洗脸了。)
(脚印!还有小狗的脚印!脚印的中间还能看到两条长的印迹。很明显,这个地方有点下坡,比较湿滑,人和小狗都摔了一下。人的脚印边上的小点,则点出了故事的另一线索:手里多了一个类似拐杖的东西。)
(出现了另外一种颜色的大脚印。大脚印暗示了是个大人,小脚印暗示这是个孩子;黄黄的一滩在小狗的脚印旁边,哈哈,小狗在这里尿尿了。)
与文字与普通的图画不同,图像系统指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一旦孩子了解这些图像背后的暗示,就表明他们脱离了具体的图画和具体的表意,转向更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这,就是图画书(尤其是无字的图画书)的意义所在。
特别提醒:
* 孩子6岁左右,就要开始学习独立阅读,逐渐摆脱亲子共读的模式。无字书因其没有文字,是非常适合孩子学习独立阅读的一种素材。阅读《谁做了什么》时,不妨鼓励孩子前几遍自己读,实在无法揭开谜团时,再尝试亲子共读,并给孩子一些提示。
* 在指导孩子揭开《谁做了什么》的秘密时,可以采用“进一步,退一步”的方法。时常回到刚才看过的那一页,比较一下前后两页的细微不同,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得出答案。
(马吃的草从哪里来的?)
(回到上一页,就能发现一人一狗在草丛旁可停顿了一下呢!)
* 最后,别忘了图画书的环衬哦。书中“消失”的身影,你都能在环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