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石建筑之精神诠释】

2013-04-29段守虹

世界文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胡夫法老唐卡

段守虹

法老的金字塔群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寝陵,它的集大成者是位于现今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矗立在天地之间,雄伟高大,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正统的埃及学在讲到这个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群时,认定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祖孙三代法老的金字塔,是古代垒石建筑的一个高峰。

金字塔这种陵墓形式的确立,历经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真正产生尖锥形金字塔形制的是吉萨高原的三大金字塔,其中最高的一座是胡夫法老建造的金字塔,建成时间大概是公元前2551--2528年之间。这座胡夫金字塔的很多数据是令人惊叹的,塔的斜面与底面的角度是52°,基座每边长约230米,四边分别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的方位,误差小于1°。方位测定之准确,使人无法想象。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花费230万块石料,每块石料重达2.5吨,督建这座“永恒居所”的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赫米翁努。塔原高146.5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化,现高136.5米,通体打磨平整,石块间缝隙紧密,连纸都难插入。塔的内部有伸向塔外的通道,据说,通道的设计是为了死后法老的灵魂可自由出入。

哈夫拉法老是第二座金字塔的主人。他是胡夫几个儿子当中较小的一个,在他的兄长突然故去之后登上王位。哈夫拉希望通过修建金字塔,以取得与父王同等的地位,因此试图造一座更大规模的金字塔,他将金字塔选址在地形更高的位置,让墙壁的坡度更为陡峭,但最终未能如愿。

不过,哈夫拉金字塔的体积仅次于胡夫大金字塔,至今顶部依旧残留着石灰石,是唯一一座还能依稀看到当时金字塔原貌的建筑,由此可推想当年金字塔呈现出的洁白光辉。塔前建有神殿等设施,东侧是传为哈夫拉法老建造的狮身人面像。

第三座金字塔是门卡乌拉法老建造的,他是胡夫的孙子,这座金字塔坐落于大金字塔的东南部,属于最小的一座,内部有两间墓室,外层覆有从图拉运来的

地处“世界屋脊”上的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一直以来,这块神秘的土地以独特的风貌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很多旅游者来到西藏后都会被一种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唐卡所吸引。

唐卡是一种绘制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唐卡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堪称形象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多为竖长条幅,大小没有特殊要求,构图严谨、均衡,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一般以白布为画布,经过绷框、涂胶、打磨、勾线、着色等一系列工序,完成之后,四周镶缀彩缎边框,上下两端加硬木画轴。唐卡通常被供奉在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藏传佛教信徒的家中。唐卡用笔细腻精致,笔力圆满,着色明净,风格华丽,画面庄严,构图饱满,所使用的颜色非常考究,采用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和朱砂等,颜料珍贵。织物唐卡有刺绣、织锦、缂丝和剪贴。刺绣唐卡由各色丝线绣制而成,分高绣和平绣。高绣,也叫堆绣,仅青海塔尔寺有这种唐卡,被称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它是用各种彩色绸缎剪成佛像、景物等形状,充塞羊毛或棉花,使中间凸起,然后用丝线绣制而成,很有立体感,画中佛、菩萨、罗汉等大都由深色背景衬托、呼应,宛如一幅幅精美的浮雕。平绣就如一般汉地的刺绣,呈平面图像,凡神佛及陪衬的山水、花卉、楼台、亭园、动物等等都可以绣成。织锦唐卡以绸缎为底子,用各色丝线为纬,采用提花而成。缂丝唐卡采用汉地“通经断纬”方法,用各色纬线使图像在需要之处与经线交织,有镂雕的立体视觉效果。还有一种用珍珠加宝石串成的唐卡,比如在西藏山南的昌珠寺,就有一幅珍珠唐卡,名叫观世音菩萨静息图,用了两万颗珍珠和松耳石等,高5尺,宽3尺,弥足珍贵。

唐卡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宗教画,也有少量取材于社会历史、世俗生活及医学、天文等内容的挂图,大致可归纳为佛、菩萨、女性尊者(佛母)、罗汉、密宗护法神、教派祖师和历史精英、教理教规图、神话传说、历算和医药图、历史故事图、古寺建筑图、宗教图案等十二类。

这里主要介绍内容表现女性尊者(佛母)的唐卡。唐卡中绘有佛母部分的女性尊者,最常见的是度母,亦称救度母,藏语称“卓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女神。传说是观音化身的救苦救难的本身。按白、绿、红、黄等色区分,有二十一相。以白度母和绿度母绘制最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绘制者屏声息气的虔诚。

猜你喜欢

胡夫法老唐卡
法老时代埃及谷物税研究
法老的神秘国度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埃及法老复活啦!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海底金字塔
木乃伊迷宫
法老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