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贻耆民以志别(其一)
2013-04-29况钟
月读 2013年6期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②。
【注释】
① 耆(qí):古代六十岁曰耆,此处泛指老人。
② 酾(shī)酒:斟酒。
点评
况钟,江西靖安人,明宣德、正统间任苏州知府,为官刚正清廉,勤政爱民,被后世称为“况青天”。20世纪50年代,随着昆曲《十五贯》风靡全国,况钟的清官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况钟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清官的代表,受到百姓的景仰,主要是由于他身上具备两种可贵的品质:一是对百姓生命与生存状况的珍视与关心,二是对为官道德操守的坚持。
况钟任职苏州期间,对欺压良善、鱼肉百姓的豪强乡宦坚决打击,对横行霸道、横征暴敛的宦官勇敢抗争,对凌虐百姓、草菅人命的军官严惩不贷,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主动勘问刑狱之事,使得大量冤案水落石出,挽救了蒙冤受屈无辜百姓的生命;而面对苏州官田租税过重,民不堪命的情况,况钟据理力争,减少租税,维持百姓生计。况钟的爱民之心和爱民之举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另一方面,正如诗中所说,“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在苏州这样的繁华富庶之地为官数十年,况钟时刻不忘以“清白”自励,不仅生活俭省,而且绝不贪污纳贿,在进京述职之际,两袖清风,不取治下百姓一寸丝绵。他死后随葬之物除了一根簪子之外,只有几件随身衣物,足见其清廉。
正因如此,况钟赴京之际,他治下七县百姓扶老携幼相送,绵延百里不绝,斟满酒杯的送行美酒密如清泉。“清官”不是一个空虚、显赫的名声,而是一言一行铭刻在百姓心中的深深印记,历经岁月沧桑,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