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井有条
2013-04-29张明
张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很推崇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虽然这种理念是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即使到了现在仍然很适用。的确,中国的女性很伟大,历史上出现了千千万万数也数不尽的伟大女性,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就是一例。
《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在封建时代,她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是“母仪天下”中的佼佼者。作为封建时代的史书,必然会对当权者有所回护,但她对于朱明王朝、对于朱元璋的家庭的的确确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帮助丈夫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在朱元璋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不为娘家谋私利;尽其所能料理好家中、宫中的各种事务等等。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临死时,朱元璋问她有什么话,她说,“愿陛下求贤纳才,慎终如始。”贤良淑德的马皇后含笑而逝,铁石心肠的朱元璋是泪如雨下,到底是哭晕过去了还是哭成啥样了,史书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只是说“帝恸哭”。但朱皇帝自从马后离开他,至死再也没有立一个皇后,从这点足以说明,朱元璋对她的敬重和怀念是多么深厚了。朱元璋给她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
马皇后,明朝的开国皇后,地方戏曲和部分野史称之为马秀英,安徽宿州人。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的元代,妇女都讲究缠足,马秀英坚持不裹脚,故民间称她“大脚皇后”。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小脚也有好处。因为脚小,走起路来不稳当,为了掌握平衡,走路时不自然地要扭动腰肢,这样一来,不仅姿势美了,还锻炼了腰部,身条自然就好了,不像现代人为肥胖苦恼。有点跑题了,下面言归正传。
话说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英雄豪杰振臂一呼,各路好汉四方响应。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几个月时间,各地纷纷云集,时间不长就已形成滔天之势。定远豪强郭子兴也带领数万农民加入到起义大军之中。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朱元璋参加起义军时,一家父母兄弟都没了,他只身一人投奔郭子兴,在郭的手下当了一名亲兵。此后,朱元璋凭着他的精明强干,每战必胜,渐渐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父亲名字不详,史书上称“马公”,母亲郑媪在马秀英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后来,马秀英的父亲杀了当地富豪,逃亡避难,马公与郭子兴是同乡,就从宿州逃到了定远,最后客死异乡。临终前,马公就把未成年的闺女秀英托付给了老相识郭子兴。就这样,马秀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寄养在郭家。据说,马秀英原名叫刘阿秀,被郭子兴收为养女后,改名换姓为马秀英,变更生辰,由1327年变为1332年。郭子兴待马秀英如亲生女,据说还亲自教她读书写字。应了那句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随着年岁的增长,秀英长得越发端庄秀丽,人见人爱。郭子兴看秀英到出嫁的年龄了,心里就有了想法。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作为义军的领袖,郭子兴就寻思身边要有个得力的保镖。作为保镖,人品手艺都要好才行,可靠是最主要的。可是,谁最可靠呢?他想到了朱元璋。这个朱元璋作战勇敢又有谋略,要笼络他需要代价的,于是他打算将老朋友临死前托付给自己的女儿秀英嫁给朱元璋。兵荒马乱的,能苟全性命就不错了,哪还奢望娶妻生子呀!洞房花烛夜,朱元璋动情地说:“我听说书的人讲,大英雄都是出于乱世。我一个放牛娃能娶上你,从今有一个叫朱元璋的就有出头之日了!”朱元璋对郭子兴感恩戴德的心就不用说了。这对新人,男二十五岁,女二十一岁,年龄、身世都很般配。
从此,马秀英一门心思帮助丈夫,处处为他排忧解难。朱元璋雄才大略,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很快在义军中崭露头角。由于生性耿直,朱元璋遭到旁人的嫉恨,时常被人诬陷。当时诸将出征,凯旋时常常把掳获的财物贡奉郭子兴,朱元璋打仗时从不猎取私财,回来后自然是无从进纳,这便引起郭子兴的不快和疑忌。每到这时马秀英就从中斡旋,她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的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面前替朱元璋说点好话,使得朱元璋脱离了困境。据《明史·高皇后传》记载,有一次,郭子兴把朱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秀英心疼丈夫,把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朱元璋送去,等到事后才发现,由于刚出锅的烧饼太烫,把马秀英胸前的皮肤都烫焦了。
郭子兴阵亡后,朱元璋开始掌握军权。马秀英做事很细密,对家庭生活的安排、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都很得当。于是,一切军状文书,朱元璋都交由马秀英管理。对于丈夫交给的事情,马秀英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朱元璋的欢心和敬重,时常为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向人夸耀。
在朱元璋与元军及张士诚、陈友谅等作战时,马秀英便动员义军的家属,为前线提供军需,她们为将士们缝衣做鞋,准备军粮。由于粮食紧缺,马秀英在家里省吃俭用,把粮食和好的食品留给丈夫,自己却饿着肚子。在遇到强敌作战失利时,担心人心浮动,她便散发金帛,犒赏将士,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的部队包围,朱元璋在阵前受伤,万分危急时刻,马秀英仗着有一双大脚,竟背着朱元璋逃离了险境。
洪武元年正月,经过十多年的东征西战,朱元璋在四十一岁那年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他感念马秀英一片忠心,鼎力相助,感情深厚,深知马秀英在建立大明朝中所起的作用,册立马秀英为皇后,册文说:“咨尔马氏,同勤劳于开创之时,由家成国,内助良多。今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朱元璋遇事总要与马秀英商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共过患难的夫妻,更多的是一种依赖与信任。朱元璋曾对马秀英说:“朕有什么烦心事,往你这一坐心里就觉得踏实。”马秀英是一个仁慈、恪守妇道的贤后,人品极好,后宫没有人不服。朱元璋登基后,封侯请赏的人络绎不绝。朱元璋封完了有功之臣后,来到后宫探视马秀英,笑着问她想不想为家人请封。马秀英回答说:“亲戚中有功劳有才干的可以追封,可寻常百姓追封请赏是要说闲话的。你现在江山还没坐稳,就不要破这个例了。”
朱元璋听了一愣,接着笑了笑说:“你是菩萨心肠啊!可是,你身后的那些人可不这么想。”
马秀英不紧不慢地说:“前有车后有辙,我不封,谁还好意思讨封呢?”
“皇后真是通情达理啊。”朱元璋不禁暗自佩服。
果然,马秀英对朱元璋说出这番话没多长时间,后宫就有人在朱元璋面前为自己的亲戚请封了。朱元璋把马秀英拿出来做榜样,那些人顿时无言以对。马秀英身为后宫之首,做事井井有条,常常深居简出,她的通情达理、宽宏大量让周围的人为之叹服。
朱元璋曾对太子说过这样一番话:“人常说,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你母亲就是这样的人。”这也是朱元璋对马秀英做事井井有条的肯定。后人多用“井井有条”来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