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当大使举起相机
2013-04-29王京雪
王京雪
在2010年4月,出任中国驻意大利共和国兼驻圣马力诺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时,丁伟不会想到,两年后,他将在意大利郑重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像少年求学般,热情好奇、认真刻苦地学起摄影。
彼时,这位时年54岁的外交官使用相机的方式和任何一名普通游客并无不同:在繁忙日程中,间或咔嚓咔嚓地拍点留影,记录生活瞬间。
二十岁出头时求学英国,未过而立之年,出任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文化领事,此后历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领事、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参赞……异国的生活对于丁伟,早已不是太新鲜的话题。
但意大利是不同的,在意大利,他跟摄影相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摄影人心里有一千种摄影的意义。而当大使举起相机,是什么打动了他?当大使举起相机,我们又会看到什么?
1.
去过意大利的人都知道,那是个古典与创新交融的国度。它有过“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罗马时期辉煌,又是令人们重新发现“人”的文艺复兴起点;它是各种风靡世界的时尚品牌发源地,又是活着的博物馆和艺术史。只消在意大利街头走上一遭,你随时随处会发现百年的老雕塑依然安静伫立,千年的老井依旧蹲在街边,而老房的旧窗里,同时散发着历史的芬芳与生活的气息。
已经游历过很多国家,意大利还是让丁伟震撼:“它漫长的历史,它对人类文明独一无二的贡献—它这么好。”而来访的中国摄影师们,让丁伟心中渐生了些念想。
接待过几回来意大利的中国摄影家、摄影团,每每这种时候,丁伟会带着点好奇注视着这些摄影师工作—看他们长枪短炮、爬高下低,听他们感叹意大利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他们那种收获、那种兴奋、那种幸福,让我忽然觉得自己既然就在这儿,为什么不拍点什么?”作为大使,他常驻意大利,与这个国家的社会各界交往密切,比起匆匆来访的摄影师,实在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把意大利好好地拍上一拍。
2012年春,丁伟回国休假,跟他在意大利接待过的几个中国摄影师喝了次酒,边喝边聊,最初的那点念想迅速茁壮,势不可当。
再回意大利时,他拖着一箱子书,里面光摄影教材就有十来种,还有其他各类摄影书籍和杂志,“我起步晚,所以想在起点时尽量多看点书,弥补一些欠缺。”他还带回去一套佳能EOS 5D MarkⅡ。
一位大使的摄影生活就此展开。
2.
仅以2013年3月为例,能从新闻中找到的丁伟的工作内容,至少包括如下这些—
3月4日,与普拉托市长切尼举行会见;
3月5日,会见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乌尔索;
3月7日,接受意大利新闻社社长专访;
3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两会”内容;
3月19日,会见五星运动创始人、领导人格里洛及卡萨莱乔;
3月22日,举办驻意大利亚太使节午餐会;
3月26日,接受意讯社(AGI)专访;
3月28日,会见意大利副外长达苏女士……
由此,不难想象他日常繁忙的工作状态,可“有兴趣就有时间”,去年5月结束休假回到意大利后,丁伟开始边啃书边实践,把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摄影上。
他最先拍摄的是意大利的历史古迹,如斗兽场、万神庙、祖国祭坛……“休息日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因为我住的地方离城里很远,有的地方要赶在早上五六点开拍,在外面一拍拍到晚上11点。”
丁伟很欣赏为纪念意大利统一而建的祖国祭坛的恢弘气势和英雄气概,一去再去,反复拍。他用镜头记录过清早时分空无一人时的祭坛,在蓝紫色天鹅绒般干净纯粹的天幕前,白色大理石砌成的祖国祭坛肃穆庄严地俯瞰着威尼斯广场;他也定格过落日时,祖国祭坛的一组三战士的雕塑侧影,衬着昏黄的云光和轻扬的意大利国旗,英雄们显得无畏而悲壮。
丁伟拍得更多的,是意大利的雕塑艺术。他的想法很直接,意大利的雕塑和绘画举世闻名,但数不胜数的雕塑杰作还有很多不为人们熟悉。“我想把大师们的代表作和人们不容易看到的作品都拍下来,介绍给国内对艺术感兴趣的人。”
“我也有些有利条件,意大利大部分博物馆是不让拍摄的,听说我是中国大使,很多地方给我开绿灯。”他笑道。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这尊世人皆知的古典艺术品于1873年入驻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画廊,一直不允许观赏者拍摄。丁伟一次次联系学院画廊,对方终于破例同意他来拍摄,很配合地在下班后加班留灯,提供方便。被迫加班的工作人员起初略有情绪,问丁伟要拍到什么时间,但看到这位中国大使忙上忙下,从各个角度细致地拍摄着,天不热却忙出一头汗,就主动跟丁伟说:“你不要急,慢慢拍,我没关系。”
在梵蒂冈博物馆,这座由罗马教皇宫廷改造而来的博物馆收藏着大量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精品。一位意大利文物研究者陪同丁伟拍了半天,最后对他说:“没想到一位中国的大使会那么喜欢我们的东西,我很感动。”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博尔盖塞博物馆。认为休息日“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大利人面对一个来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艺术瑰宝的国度的大使,被他的热情打动,慷慨地提供了便利,加了三四个小时的班。
“我又感动又高兴。我发现用摄影手段作为对话交流的渠道,其实非常有效,而且这也是在树立中国人的形象。我们不是有的人以为的物欲横流、只知道购物的人,未来,中国人会越来越重视这些文化艺术的东西。”丁伟说。
翻看丁伟所拍摄的雕塑题材照片,每个雕塑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得以展示,有整体,有局部。例如贝尔尼尼的名作《抢劫普罗塞比娜》, 在丁伟的照片中,人们能看到雕像中冥王普鲁托肌肉健壮的背脊,看到他深掐进少女肌肤的指尖和踮起的、因用力而青筋凸显的脚背—雕刻家如此鬼斧神工,作品中人物的衣袂看上去那么柔软,皮肤看上去带着温度,少女神情惊惶,面上的泪珠流淌了近400年,仍会令观者忍不住举手相接,忘记这一切都只是清冷的大理石。
“精美绝伦,这样的大师真的非常了不起。在几百年前,甚至更早,他们就能雕出这样的东西。”丁伟感叹,“这些东西虽然在意大利,但未来会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3.
“开始摄影后,这件事越滚越大。先是拍,拍完了要及时整理,还要了解,就得去看书。”今年回国休假,丁伟又网罗了一堆图书杂志,还去电视台和音像出版社找来很多影音资料。即使休假也日程满满的他还去报了个摄影提升班,每个星期日去上一整天课,乐此不疲。
“我觉得摄影比打高尔夫球好。”丁伟计算过打高尔夫球的时间,一场球三四个小时,真正击球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背着相机出门拍片,那是真正一走几个小时,还能在感受社会的同时,不断学习。
他正在学着把摄影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不同场合都争取带相机。举起相机的日子越久,丁伟越意识到作为一名大使,自己能够拍到很多别人拍不到的东西,记录一些特别的历史瞬间。
如今,丁伟会在出席意大利国庆阅兵式时怀揣相机,从主席台抓拍一些场景,也会在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元首就职典礼上拿小相机拍下这个不怎么受关注、也不怎么为人们了解的小国元首就职的场景,“这样的活动别人不能拍也不会来拍,其实很有意思,他们一次选两个执政官,一人任职半年。”
作为外交部摄影协会副会长,丁伟还在积极推进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摄影展。意大利外交部和罗马市政府已同意免费提供场所,在意大利展出这些中国外交官的摄影作品。
“接下来,摄影方面,我会更多地关注意大利社会。”丁伟说,“中国人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这种开放的心态在世界各国都是少有的。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了解世界的愿望和走出去的愿望,所以我想把意大利的东西更多地介绍给中国,把意大利的民族特征、创新精神等等也传达给国人。”
作为一名摄影资历1年整的新晋摄影人,丁伟想做的事还有很多。他说未来,自己一定会有更多好照片和与摄影有关的精彩故事。
漫步意大利街头,当你看到一个戴着眼镜、温雅沉稳的中国男人聚精会神、不紧不慢地拍着照片—嘘!那可能是我们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