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货“寄生链”
2013-04-29任宇子
任宇子
居高不下的库存量一直是生产企业的“心头病”,却成了不少销售渠道的“钱途”。今年以来,不仅大量电商高调宣布进军“库存产业”,传统店商也不甘落后,纷纷用库存招揽人气,一条服饰行业“寄生链”俨然形成。
包括ZARA、Lee、Levis、阿迪达斯、耐克等一线品牌,价格以3折封顶。罗蒙休闲裤原价599元,特价127元;一件199元的李宁品牌T恤,只卖19元……
这是近日当当网名品特卖频道“尾品汇”和凡客诚品网等网站上报出的价格。
尽管甩货模式在服装行业早已流行,但是名牌服装如此大规模、大幅度甩货特卖还比较新鲜。
今年以来,不仅大量电商高调宣布进军“库存产业”,传统店商也不甘落后,纷纷用库存招揽人气,一条服饰行业“寄生链”俨然形成。
名牌不再“自命清高”
受订单下滑影响,耐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业绩表现一直不佳。2013年第一财季净利润为5.67亿美元,同比下滑12.09%。其中,中国新订单数量同比下跌5%。虽营业收入达5.72亿美元,同比增幅8%,但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回落。
相比海外一线品牌业绩小幅下滑,国产品牌“受伤”更严重。
据统计,服装行业33家上市公司2012年三季度末存货总额高达455亿元,环比增加5.39%,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新高。其中,雅戈尔和红豆股份分别以239.53亿元和39.78亿元的存货高居第一、二名。而这一数据还在增长之中。
一般来说,服装企业库存占到生产量的5%至8%是比较合理的水平,但目前不少服装品牌的库存量都超过生产量的30%,已经影响到一些公司的运转,甚至让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面对困境,一些一线品牌决定“放下身段”,广铺渠道,加速消化库存。
诸多世界顶级品牌不再“自命清高”,PRADA、VERSACE(范思哲)、BURBERRY等国际一线品牌以最低降至3折的“惊爆价”,使那些原本因价高而不敢登门的消费者,开始纷纷走进这些高级百货店。
耐克今年计划在中国新开40至50家工厂店,从一线城市扩张至二三线城市。
有业内人士打趣说,耐克工厂店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周边其他的体育品牌直营、专卖、折扣店都将难以存活。浙商证券纺织服装分析师王剑则称,引入“工厂店”正是由于库存太多。
台湾蜘蛛王有限公司华北总代理商表示:“如果企业利润是15%,库存当年处理,资金再投入生产,等于利润增加到30%。反之,商品积压一年,加上其它费用,商品经济损失就达50%,就亏本了。”显然,从经济账上来算,品牌商有足够的理由甩货。
570亿尾货改变商业模式
尾货这个概念虽然提出时间较短,但是正是这些每件价格低至几块钱,但是数量却在日益增长的尾货,改变和催生了一个新的尾货商业模式。
从最近几年服装行业的库存变化来看,2008年到2013年近5年的时间中,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存货量几乎翻了一番。有数据显示,目前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已公布去年年报的公司中库存合计570亿,这和京东商城去年一年的总销售额大致持平。
居高不下的库存量一直是生产企业的“心头病”,却成了不少销售渠道的“钱途”。
近年来,很多大的商户自发组织了一个叫做“尾货联盟”的组织,和广州、福建、上海等厂家进行互动,把很多尾货资源集中起来,支撑大体量的尾货市场。
在尾货“钱途”光明的影响下,去年年底,全国最大的尾货市场在北京夏家胡同开业,其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商业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设置摊位2500余个。
目前北京尾货市场已达20多家,其中最有代表的是天兰尾货。天兰已联合国内外1000多家知名品牌厂商,整合品牌“库存”资源,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品牌“库存”流通链。天兰尾货为品牌库存处理提供了一个庞大、高效的快销平台,阿迪达斯、耐克、KAPPA、达芙妮、七匹狼等百余国内外一二线鞋服品牌与天兰签署了库存处理代理协议。
在天兰尾货销售库存的佐罗世家北京总代理表示:“天兰不仅帮助我们消化了库存,还为二级代理和厂家消化了库存,我们每年在天兰销售库存就达500万至800万元,盘活了企业急需的运转资金”。
电商进入“寄生链”
今年以来,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大型电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服装尾货市场,想从品牌商甩货中分一杯羹。
天猫服装服饰事业部总经理少龙日前透露,2013年天猫将重点打造一个“品牌特卖平台”,主要用于品牌商销售库存、清尾货。
新的平台将拥有天猫专属的频道、专属的流量和专属的服务,价格体系将与其他频道做出区分,低价格不会影响到品牌旗舰店的商品销售。
一些鞋服行业的垂直电商网站也不甘落后。以去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的淘鞋网为例,据该网站董事长王冬竹介绍,淘鞋网并不把自己纯粹定位为一个代销平台,而是对业务模式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为当当网提供20款鞋服产品的代运营。既将上游的鞋服客户的商业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也借力大平台,成为一个链接的纽带。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以来,打造“品牌特卖”似乎正成为众多电商的共识。
当当网的特卖频道“尾品会”于5月7日推出,京东、亚马逊表示将大举进攻限时特卖市场,凡客等也开设了特卖频道。在众多“品牌特卖”平台中,5年前成立的“唯品会”首先树立了一个成功模板。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做特卖的电商,唯品会销售过的产品品牌超过5000个,每天都有100个品牌特卖,商品包括服饰、箱包、家纺、护肤品等。
记者登录网站发现,这里销售的产品大多属“小白领”的心头好,折扣普遍在5折以下,1折、2折的特惠产品也不鲜见。只不过低折产品一上线就会遭到网友“秒杀”、“疯抢”,往往上线不过5分钟,网页就显示“售罄”。由于唯品会上的特卖品都是品牌授权的,低价的诱惑不可小觑。
相关专家认为,电商平台打折卖,虽然要支付高达20%左右的利润作为渠道费,但是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已成为鞋服品牌甩货的有效渠道。
“甩货”有没有明天?
甩货在各个行业都存在。原来是由产品滞销不得已迫使商家大幅度降价,以便腾空仓库。但在服装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甩货已由原始的“处理”逐渐演变成了人为的刻意甩货,而甩货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营销模式。
根据上市纺织服装企业公布的2012年年报,目前服饰产业库存产品合计近700亿元,由此业内产生了“如果把目前全国库存的服装拿出来卖,只怕三年都卖不完”的观点。
虽然品牌库存让电商和店商有了新的“生财之道”,但对品牌生产商来说,“定价数千元、实际销售数百元”的销售方式并不正常。
“低于厂家成本价的尾货越来越多,正规渠道还怎么卖?”不少服装代理商对于厂家甩货表示不满,而这已经影响到了厂家赖以生存的传统渠道。
中研国际时尚品牌管理咨询集团首席顾问祝文欣认为,那种靠“甩货”赚钱的服装品牌,只能是低档货,是无法做大做强的。
经过20年的高速成长和市场洗礼,中国服装进入了调整转型过渡期。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会长、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表示,当前,中国服装的取胜之道是要注重品质、创新驱动、做好产品。“事实上,任何品牌都难以长期承受超水平打折促销。”
那么,在甩货这条路上,谁能坚持着走?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