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路径

2013-04-29刘琪

科学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现路径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的统一,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是当前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发展的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等方面对技术创新生态化进行解读,并找到技术创新生态化和科学发展观的契合点。进而从思想观念上、技术层面上及制度层面上探析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03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能否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直接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科技创新的发展决不能已牺牲环境和生态位代价。科学发展观一是强调“以人为本”,二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 [1]。这两个强调是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个新飞跃。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也标志着发展的过程要调整经济增长“一边倒”的模式,而注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也将在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契合,并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1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解读

1.1 科学发展观

为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具体矛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紧扣时代特征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就要求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模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它给人们指明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地位,指引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发展的角度实现了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理性审视和批判的超越。

1.2 技术创新生态化

技术创新的概念从传统的熊彼特的“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层面”的“经济学解释”,再到“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的“技术解释”,都只是单纯的从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层面上进行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技术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创新的设计、实施、应用等整个过程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人类生存和生活。因此,技术创新必须进行相应的价值转向,即进行生态化的技术创新。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技术创新不同,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是以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最终达到社会生态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这种目标追求在微观层次和具体实施上贴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所谓技术创新生态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狭义的纯自然的生态学概念,它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出发,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推动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的目的的一种生态社会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发展规律,提出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减轻、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它是一种生态负效应最小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化也被人称作生态化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等,它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2]

技术创新生态化作为技术发展的当代转向,是人们对技术创新的更高层次的期望。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不仅是技术创新观自身发展的历史要求,更是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考虑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作用,既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又要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创造生态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核心是实现科技价值的生态重构。把科技发展定位为“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目的除了在于满足人类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最终目标是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模式实现转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 [4]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需要在理论上得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样才能克服传统技术创新观的“见物不见人”的缺陷,真正使技术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2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契合

科学发展观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了准确的理论界定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技术创新由传统模式转向生态化模式的根本保证。而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价值转向又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科学发展观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提供了理论导向

其一,“以人为本”——核心观念

科学发展观中明确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但要从内涵上理解“以人为本”,就要和“人类中心主义”区分开来。从古希腊开始,人的主体性观念就已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几经变化,先后出现了空间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基督教神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被“异化”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任而凌驾于自然之上,并且开始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的索取和疯狂的掠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5] 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非常贴合 “生态人”的概念。“生态人”与“经济人”是相对应的,是指具备生态意识,并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能够做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约束个人与集体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或群体。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它是以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为导向,追求自然、社会、环境、生态的和谐,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生态人”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技术创新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满足人的实际需要,也能充分地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类的生存无时无刻不在向自然界索取物质需要,但同时我们要承担保护自然的义务。历史上,人类有无数次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无视自然规律,对自然界的利用和破坏远远超出自然界的生产生命的能力。如果我们再不采取保护自然的措施,我们就将无法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并不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保护自然,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的目的和自然自身的目的出发,自觉地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

技术创新生态化改变了传统的技术创新中经济增长的唯一目标,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和应用过程中,更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成果。通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点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观点是十分贴合的。在技术创新生态化过程中,不仅仅单纯追求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同时注重发挥让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整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显现。注重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挖掘人的潜能,最终达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技术创新生态化也最终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健康水平得到发展,从而得到人类社会的向前进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转向必定能够在致力于人的生态化的过程中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二,全面和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方法论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和物质流总是自动趋于平衡。即自然界的“自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对外来冲击的耐受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这个阈限一旦被外部因素超越了,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组织能力,出现生态失衡,进而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就会因此而被破坏并产生不良甚至恶性链式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逐渐崩溃,最终带来毁灭性灾难。例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利用程度的加剧,由此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越来越多,城市雾霾,地下水的污染,极端天气等问题接踵而来,再如航天技术拓宽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同时也给太空带来了不计其数的太空垃圾,给地球造成灾难性的潜在危险。还有基因技术,它开创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新纪元,但它对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削弱其负面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全面和协调发展,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就尤为重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彰显了我党执政的新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人类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打到契合点,将技术创新放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去探讨,必然要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找到技术创新创造生态价值的可能性和生态化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人类需要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关系。“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是传统技术创新中对大自然的界定,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就是要把地球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当代的技术创新在考虑到人类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具有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如何达到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就是技术创新生态化在发展中的一个题中要义。

其三,可持续发展——共同的目标

传统的技术创新在带来的往往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我们相信未来后代将要继续存在,他们也会有我们现在可理解的和可预计的重要的利益。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权利赋予未来后代。因此,关心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平等地考虑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需要和社会需要,就是我们对未来后代的责任。在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上,当代人与未来人存在生态道德关系。当代人需要克服急功近利不顾自然环境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需要从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考虑当前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和分配,即要处处考虑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同步提高,达到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协同进化。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同样需要创新,它要求对传统技术创新观作根本性的变革,也即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因此,我们说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加速了技术创新的生态化的进程。

技术创新生态化“双赢”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技术创新生态化为可持续发展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的发展效益三者合一的综合整体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技术创新生态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作为一种包括科技、生产、商业、组织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它贯穿于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它能从各处环节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技术环节上。

2.2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见,党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并把建设生态文明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一,那么发展生态生产力和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本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只重视物质生产力,而忽视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超出了其生产生命的极限,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必须把两者之间的矛盾用一种新的生产力来化解,那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界生产生命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和谐统一。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与生态生产力在内涵上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生态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两者理念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目标上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者的特点都具有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6]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不断交织融合的时代,技术创新正已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且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际商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突出了技术的力量,并把技术创新定位于改善环境状况和达到环境标准的手段,认为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正确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把握,正确的技术创新进化的规律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实现。而技术创新生态化也就成为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题中要义,并成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科学发展观的技术创新生态化实现路径

3.1 树立生态观念,在思想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价值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文本”。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而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逐渐进入了如今的生态文明。但是,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已经在人们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就需要在技术创新生态化过程中打破这种“固态”,用全新的生态理念去引领我们的社会的科学发展。也就是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完善为“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生态观念。这也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核心理念。

从哲学意义上看,技术创新生态化贴合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几个世纪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听从天意”的神话自然观阶段;“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阶段;“万物平等”的“自然中心主义”阶段。可以说,以上的三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把人类和自然界割裂开来,站在对立的立场上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时曾指出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 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7]。技术创新生态化要求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技术创新生态化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改变“人类至上”的观念,强调“生态至上”和生态平衡,即与生态环境容量相适应,与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高度统一的,人类史自然界的一部分,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协同进化。把人和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这是一种人对自然更为深刻的理解方式。 [8]

3.2 改变生产方式,在技术层面上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准则

生态经济学强调自然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自然界承受人类经济活动的生态能力却是有限的。因此技术创新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科学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新的生产方式在不断产生。目前,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就在本质上需要技术创新实现生态化的转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全面的绿色、节约、创新、循环、平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者互动和谐、共生共赢,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协同进化。 [9]这就要求当前社会发展彻底改变“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的技术创新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方式和路径是很多的,归结起来,主要有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形式。 [10]技术创新生态化将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价值准则:首先,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中将现代生态学和环境哲学等思想引入进来,提出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核心,把是否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尺度。使技术创新的应用尽可能的满足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尽量减少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的负价值。其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当代的全球性问题中,资源要素日益加剧。罗马俱乐部曾预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 话,地球上的增长极限将在今后百年内发生”。面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过高的矛盾,只能走生态化的技术创新路线,即按照生态生产力的选择,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发展绿色经济,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可替代环保材料,在设计、生产、消费、回收等方面都做到低碳发展。再次,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生态化不仅在宏观上把握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生存方式,强调用绿色科技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确保其健康循环。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绿色设计,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防止生态破坏。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是世界的永恒主题。技术创新生态化就是为人类社会的更美好的生活蓝图提供技术保障。最低程度地对资源环境产生消耗和破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以及对绿色、安全环境的期盼,最终实现科技、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3.3 引领社会转型,在政策层面上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着眼点和落脚点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是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并科学发展的先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主体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技术创新生态化相结合,加强技术创新生态化能力建设,加快技术创新生态化人才培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活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目前进行“生态经济”模式的发展仍不是一种普遍自觉的社会行为,需要国家和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消费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育和推动。

技术创新生态化要求技术创新朝着生态化方向开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首先,这就要求技术创新主体和公众树立科技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以指导其技术创新实践。而要实现这一点,媒体舆论、科普宣传、讲座展览等形式外部政策支持是必须的。不仅能宣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转型方向,也可以向人们展示人类发展进化历史、自然生态运行机理、科技的“潘多拉”现象、全球化问题等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其次,要不断建立健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尝试建立强制性淘汰制度,坚决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推动发展生态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同时引导人们理性化的消费行为,鼓励和引导人们优先使用和购买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倡导低碳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再次,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生态化产学研服务体系可以由政府牵头,提供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构建技术创新的孵化平台,弥补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信息相对封闭、设备水平不高等缺点,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进行联合,实现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整合相关技术优势,做到优势互补,最终保证整个创新集群(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生态化最优。

参考文献:

[1]张勤德.树立科学发展观[M].红旗出版社,2004.

[2]刘琪.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3]陈彬.技术创新生态化: 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 (2) : 54 - 56.

[4]张保伟.论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生态化[J].科学管理研究,2012 (1) :201-204.

[5]王学荣.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 (4) :101-105.

[6]王学荣.“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立体透视的几个角度[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6).

[7] 易显飞,李兆友.后现代主义生态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转向[J].东北大学学报,2005(6):395-398.

[8]史运伟.生态生产力与科技生态化转向[D].赣州: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4.

[9]傅晓华, 易果平. 论“两型”与“新型”的内在统一[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 : 156 - 159.

[10]湖南两型研究院.两型社会干部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11]易显飞,廖小平,张昊天.“绿色湖南”的实现与两型化科技创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9): 89-92.

[12]唐占忠. 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取向[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31-32.

(责任编辑 王保宁)

Realizing Route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LIU Qi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the uniform of so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the only roa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era.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discipline, human-oriented core idea,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these understandings will help us to find an integrating point for both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ses the realizing route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the ideological concept,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Ecolog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alizing route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实现路径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