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儿童生存状态与儿童课外阅读

2013-04-29魏仪余达忠

关键词:生存状态课外阅读儿童

魏仪 余达忠

摘 要:当下儿童的生存状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是课业负担繁重;第二是处于新媒介的重重包围圈中。因而儿童课外阅读在表面上阅读动机、阅读量等良好的状况下,隐含的是极具功利化的阅读倾向,纸质阅读的传统地位在进一步地被解构、衰弱和式微,新媒介严重影响和冲击了儿童的课外阅读。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媒介时代的阅读观与阅读模式。

关键词:儿童;生存状态;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6011806

当下儿童的生存状态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存在新媒介的重重包围圈中,新媒介构成了当代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的环境要素,也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生态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国家儿童的生存状况尤其特殊,学业的负担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儿童稚嫩的肩膀担当着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独生子女又使我们国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呈现出十分独特的状况,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孩子往往处在长辈的高度关注中,孩子们难以自由呼吸,自主发展。三明市地处福建中部,是一座山区城市,这里儿童的生存状态如何?课外的阅读情况又如何?如何构建适应新媒介时代的阅读观和阅读模式?本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调查了三明市区六所有代表性的小学,收集了相关数据,试图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有效数据,一方面,能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当下儿童的生存状况与阅读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指导小学生阅读,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推动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提供在新媒介作为阅读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协调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后现代阅读的关系,建立全新的阅读模式的新视角,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与理论的依据。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以三明市区为主,不包括乡下及辖区小学,选取的这6所小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随机抽取这6所学校的三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被试人,发放问卷950份,实际收回问卷921份,有效问卷910份,问卷基本有效(表1)。

(二)调查的方法

第一,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填写答卷的方式,所获资料采用人工统计处理。第二,访谈法。与各校的校长、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交谈,获取更细致深度的信息资料。

表1 调查对象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的生存状况

1.小学生阅读的家庭环境条件

独生子女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基本上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一般是书房兼卧室,这样的学生阅读情况更好,这与彭瑞2006年在天津的调查相同[1]78。99%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90%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计算机。这说明儿童容易接触到新媒介。90%以上的小学生获得图书的途径是自己购买,十多年年来没有多大变化,王亚军1999年在郑州市调查就是这个数据[2] , 彭瑞2006年的数据有所好转,为73%[1]79,此外没有看到更好的数据,这说明图书馆的利用率很差。22.8%家庭拥有200本以上的藏书,43.9%家庭订阅多种报刊,13%家庭一种报刊都没有,36.9%的小学生自己拥有50本以上的藏书。家庭藏书、订书情况、小学生自己拥有书籍情况,三类学校有较大的差别,依市属学校,区属学校、一般学校递减。父母在家的阅读情况,15%的家长每天阅读,25.9%的家长经常阅读,43.7%的家長偶尔阅读,13%的家长从不阅读。一般学校的家长从不阅读的占18%。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家长并不多。80%的家长每天看电视,75%的家长每天上网。父母文化程度高,社会地位好的家庭藏书较多,父母自身的阅读情况也较好。

2.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

65.7%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外作业刚好,14.5%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外作业偏多,4%的小学生觉得太多了,4.8%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作业太少了。32.96%每天要花半小时左右完成课外作业,37%的学生花50到60分钟,17.25%的小学生花一个半小时,9.89%小学生两个小时完成课外作业。78%的学生是自己完成作业,另有22%的学生是由家长(父母或祖辈)、家教陪伴完成。90%以上的小学生课外曾经参加或者正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或者补习班的学习,最多的学生同时参加7种课外的学习班。学生的双休日往往被这些学习班占用了。这与现有的大多数调查相同,说明这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越是城区的学校这样的情况就越严重,我们的孩子学业负担沉重。

3.小学生接触新媒介的情况

71.76%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在问道你是否拥有QQ及QQ空间、QQ农场、博客和微博时,仅有10名同学选择无。30.98%的学生上网第一是为了查学习资料,18.2%的学生是为了挂QQ,和同学聊天或者看Q群动向,13.4%的学生为了玩游戏。男女生在此差别比较大,女生上网第一目标是查学习资料的占42.46%,男生占20.33%,玩游戏男生也比女生百分比大,男生14.40%,女生12.31%。教师与家长需要监控小学生的上网,尤其是男生。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生阅读时间、看电视时间和上网时间的选择人数和百分比比较,每天看书远远大于每天看电视、上网的比率,比原先估计的情况要好得多。小学生每次阅读时间、看电视时间和上网时间选择人数与百分比见表3,每次玩电脑的时间在两小时以上的比率远远大于看电视或看书的时间,这点很值得警惕,需要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

表2 小学生阅读时间、看电视时间、上网时间比较一览表

(二)小学生的阅读情况

1.小学生的阅读动机

小学生的阅读动机呈现出良好的态势,42.7%以上的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喜好,48.9%的学生知道阅读有极大的作用,选择不喜欢或者不知道的学生占少数。这是中国儿童独有的特色,表现出不一般的成熟。浙江省金华市北苑小学校长施益新一直感慨中国孩子的“早熟”和“成人化” [3], 施校长2011年底到英国诺丁汉郡结对学校交流访问,期间抛给了英国孩子关于生活和学习的12个问题,回国后他把同样的问题,交给同样年纪的中国孩子回答。结果是中国的孩子太“懂事”了。因此调查小学生的阅读动机,迄今为止情况良好。

2.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3.4 %的小学生喜欢文学类书籍, 男生 18.6 %, 女生28.5%,16%的小学生喜欢科普读物 ,男生17.5%,女生 14.6%,21.3%小学生喜欢教辅类(如作文书)书,男生 13.5 %,女生 27.5%,军事体育有8.5 %小学生喜欢,男生14.8 % ,女生1.8%,漫画类书无疑是小学生的最爱,29%的小学生选择了这项,男生30.5%,女生27.8%。男女生的阅读兴趣有明显的差异,女生更喜欢文学类、教辅类的书,军事体育类的书,女生的兴趣明显低于男生,科普读物,男生也优于女生。女生在此应该得到更多的指导,以扩大阅读面。

3.小学生的阅读量

每半年平均读1-2书的4.94%,3-4本16.92%,5-6本18.13%,7-10本22.53%,11本以上的38.48%,女生的阅读量总体好于男生。级别越高的学校阅读量总体越高于级别低的学校。即按照市属、区属和一般学校阅读量依次递减。即使按照最低标准计算,大部分小学生也可以完成小学阶段的145万字的阅读量。

4.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38.6%的学生阅读习惯是做笔记,其中男生33%,女生44.7%。28%的学生在书上做记号,男生26.6%,女生29.9%。20.4%的学生和别人谈感受,男生24%,女生16.4%。12.8%的学生看完就算了,男生16.7%,女生8.6%。女生的阅读习惯明显好于男生,男生更乐意与别人交流读书感受,级别高的学校交流情况更好,看完就完了情况正好与之相反。62.5%小学生更喜欢纸质阅读,这个数据比事先的估计更好,说明纸质阅读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通过访谈进一步掌握学生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纸质阅读属于静态阅读,更容易进入情境,可以更深入的思考,阅读的地点、姿势可以自由选择,网络阅读是动态阅读,需要不断地拖动鼠标,这点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思考,而且读书姿势受到限制。

5.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65.3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很大,男生59.3%,女生 72%。24%的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对自己有点帮助,5.9 %的学生认为一般 ,没有什么影响的占2.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比较好,女生明显好于男生,这可能就是现在高考女狀元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小学生的阅读量,阅读习惯,阅读效果都依市属学校、区属学校一般学校递减,说明家庭文化生存环境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深刻的影响。

6.影响小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

关于影响你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33.7%的小学生认为作业多没有时间阅读,22.7%的小学生认为电视节目更好看,28.6 %的学生认为网络内容更丰富,1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书可看的。课业负担依然是儿童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网络与电视占据了儿童课外一半以上的时间。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是造成一些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重要原因,列西小学图书馆有一套很好的《海底两万里》绘本,但是近三年来只有一个学生借阅。

三、问题与成因

(一)家庭、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父母的阅读习惯不够好,阅读的时间没有保障,每天阅读的家长少数。父母阅读的内容也大多为一般性读物或消遣性的读物,如《广播电视报》、《每周文摘》、《知音》、《家庭》和《读者》等。父母在家更多的时间是看电视或者上网,有些父母外出应酬的时间比较多,家庭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父母不能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全民阅氛围与习惯。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氤氲着浮躁、娱乐化的倾向,阅读呈现出图片化、动漫化、肤浅化的趋势,大量的娱乐节目充斥着荧屏,吸引着成人与儿童的眼球。

(二)阅读时间不能保障

1.课业负担依然是影响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

课业的负担仍然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小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阅读,白天小学生在学校,正课排满了所有时间,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或者说是唯一要事就是“做作业”。很多学生说等作业完成了,也没有什么精力再读课外书了,双休日又被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补习班占领。这也就是65.9%的学生虽然选择自己的作业刚好,但其实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各补习班还有大量的作业,每天必须在此花不少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保障。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自由阅读课,市实验小学的快乐书吧,开放的时间不足,没有固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而且场地小,一次只能一个班级进入阅读,学生能轮上的次数极其有限,阅读并没有成为学校的常态化规范化的形式。附小虽说各班有图书角,但是学生通常只是用课前课后的零星小时间阅读,这样的阅读只能是快读或者说略读,当然它是阅读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阅读就容易沦为快餐式阅读,浮光掠影,没有更深入的思考。曾祥芹教授在他的《阅读学新论》中认为“任何有成效的阅读,都必须以一定量的时间作保证。阅读所获得的精神成果与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是成正比的”[4],一定长度的时间保证阅读的完整过程,即投入状态,进入情境,调动情感跟着文本走,触发理性思维,思考分析,获得收获。一定量的阅读时间积累才能量变质变。

家长老师乃至学生本人更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在跟学生交谈中,许多学生都说,他们很多时间都花在跟考试有关的知识上,跟考试无关的他们想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这点年级越高表现的越明显。

2.新媒介占满了儿童课外的时间与空间

电视与网络占据了小学生课外51.4%以上的时间与空间,许多小学生往往手机不离手,年级越高越明显。新媒介极其强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儿童不仅习惯处在新媒介的包围圈中,而且儿童高度认同新媒介的表达与表达方式,比如就有50%的学生选择最喜欢看的电视是《快乐大本营》,如果哪一天离开了新媒介还浑身不自在,新媒介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媒介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纸质阅读

其一,新媒介具有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只要你有需要,就能迅速获得资料,改变了传统阅读需要你的记忆积极参与的状况,令阅读变得无比轻松、随性,不用费时费力就能迅速及时地得到消息,于是儿童就可以放弃纸质阅读。

其二,新媒介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具有声像结合的特点,它是多维度、非线性的超文本,而纸质媒体则是单向度的、线性的、平面的,因而新媒介更受儿童的青睐。尼尔·波滋蔓认为纸质阅读参与塑造“理性”、“有序”和“成熟”的思维与行为品质,而声像语言则使儿童注意力无法集中,扼制了理性思考的深度[5],新媒介重塑了儿童的感知器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纸质阅读的主导地位被解构,被摧毁。樊未晨认为“眼睛永远没有心走得远。阅读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单纯的视觉享受无法提供的。”[6]放弃纸质阅读就可能远离深度阅读,长此以往不仅阅读没有效果,而且也让人散失理性思考的深度。

其三,新媒介所带来的信息爆炸也导致了一种“浅阅读”方式的产生,人们在新媒介的信息面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是一种“放弃深度,追求速度、广度、利益度的快餐式阅读”[7]。心理学家著名节目主持人乐嘉认为那是在玩耍,与阅读无关,只是碎片信息的吸取,“不能让你有任何系统性的思考,也不能帮助你成长”[8]。

其四,新媒介在某些方面为其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交流平台。如博客微博,一旦有什么新闻事件发生,围观者无数,参与其中的人会有一种社会身份的认同感与自我满足感。至于游戏更让儿童有参与感与主宰感。而传统的纸质阅读是静态的,甚至是孤独与寂寞的。新媒介就是这样导致传统纸质阅读的式微与衰落,动摇和瓦解着当代人的纸质阅读观念,影响和冲击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四)功利化阅读毁坏了阅读本身

小学生的阅读动机,更多的在于功利目的,在于帮助学業成绩,这点女生的表现更为明显。家长最乐于给孩子购买的是与教学进度相一致的教辅书、作文书。列西小学阅览室摆放的图书竟也是各类的作文书,和少量的几种报纸,此外笔者没有看到多一种的其他书。这说明我们阅读的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初中、高中的文学名著的阅读,真正能阅读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缩写本,或者背诵老师归纳好的各种问题应对中高考。这样的阅读谁都知道是低效能的,甚至是完全无意义的。社会上依然是功利读书多,人文阅读少,《淮海晚报》的“人文阅读少 功利读书多”[9]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中国青年报 》2012年5月2日发表了题为《功利化阅读催生最愚蠢一代》[6]文章,作者认为功利化阅读不仅会毁坏阅读本省,还会毁坏孩子,催生最愚蠢的一代。功利化阅读肢解了活生生有灵性的读物,使之七零八落,功利化阅读使小学生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可能有些字词句在身,但是没有唤起心灵的成长。什么时候升学的制度、考试的压力改变了,这种现象才能改变。阅读才有快乐,阅读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心灵。

四、意见与建议

新媒介所带来的知识冲击和视觉霸权,严重逼仄了传统纸质阅读的疆域,纸质阅读在它的面前节节败退,束手无策,然而问题的根本却出自于我们的不作为,出自于阅读本身。任阅读越来越具功利化,任考试的迷恋,成绩的崇拜,左右小学生的人生,以及阅读主体利益追求的更迭,都使得纸质阅读逐渐丧失其曾经的优势地位。相对于其他信息载体,纸质媒介的颓败也标志了阅读的溃败。我们需要强有力的行动,去提倡阅读,建立适应当下的阅读观与阅读模式。

(一)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还孩子一个清净的世界

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打造的,提倡全民阅读,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风气, 建立有利于阅读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比如电影电视分等级,不催促儿童早熟,过早地成人化;电视不一味的娱乐化、庸俗化,让儿童浸淫在肤浅、浮躁的情绪中,给孩子一个能安心阅读的环境;网络管理更规范,让儿童接受更具针对性的、良性的适合他们年龄的正能量节目,还孩子一个澄明的清净世界。

(二)去功利化阅读,促进素质教育

阅读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唤醒儿童的天性,启迪儿童的心智,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获得终身的知识与精神力量。阅读作为一种成长方式,一种生命展开的方式,是丰富孩子们当下生命的有效途径。阅读应该是常规化的,生命化的,阅读不只是孩子、学生的专利,是每一个人的必须,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10]。

因此必须转变评价机制,改变学习成绩即分数对学校、对学生的唯一评价,让阅读真正促进素质教育。具体做法可以是减少课外作业,把阅读纳入学校的课程表,每周至少安排两次自由阅读时间,低年级一次一课时,中高年级可以是两课时。这样即能保证阅读时间,又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给孩子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重塑新媒介时代阅读观,建立现代后现代的阅读模式

新媒介时代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信息的获取也应随之相同,丢弃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当下正确的阅读观念。多管齐下,打造新媒介时代的阅读模式,即纸质阅读与新媒介阅读并生共存,互相参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现代阅读与后现代阅读的方式。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比如为了获取文学体验而阅读,可以选择纸质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可以选择纸质阅读或者新媒介阅读,可能只选择所需部分进行阅读,也可能是全篇阅读,为完成任务而阅读,自然是选择最快捷最具实用效果的阅读方式,就是寻找信息然后做事。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介绍与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介绍与推荐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然后让学生借阅纸质书籍,并且提供网络在线阅读。

(四)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第一,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读好书,首先要有书供给学生读。我认为市政府要加大对市图书资源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丰富儿童阅读的书目,方便儿童借阅,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前来阅读,把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各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必须发挥儿童课外阅读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向学生开放,真正发挥达标图书馆的作用。

第二,提供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书目,指导小学生阅读方法。注意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的区别,如果说课内阅读教学是精读细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可以相对的说是略读和泛读,它不要求对一篇文章的研究面面俱到,样样掌握,它更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一个学生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思想道德方面的营养,另一个同学可以从同一本书中收获写作的技巧。这本书是内容上吸引人我就学习它的内容,形式上取胜我就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如果给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如果不尊重儿童个性化的阅读会令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从而无法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将精读﹑略读﹑浏览和速读等几种常用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读物的阅读中,让课外阅读生动而有趣。

第三,搭建阅读交流展示的平台,开展多样的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演讲和戏剧演出等,展示读书的成果,提高阅读的效益,推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改善儿童的生存状态,还孩子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促进儿童的课外阅读,促进儿童精神的成长。让阅读真正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一种方式,一种生命展开的重要方式,走向人的自由与解放,达到理想的空间与未来。

参考文献:

[1]彭瑞.天津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78.

[2]王亚军.郑州市(市区)儿童阅读情况调查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19(4):70.

[3]请不要让孩子过早成熟[N].三明广播电视报,2012-01-13(A13).

[4]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84.

[5][美]尼尔·波滋蔓.消失的童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

[6]樊未晨.阅读缺失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愚蠢的一代[N].中国青年报,2012-05-02(03).

[7]李玲.新媒介传播中的浅阅读现象[J].电影评介,2007,(7):95.

[8]樂嘉.写给十五岁女儿的信[EB/OL].(2012-05-17)[2012-08-15].http://baby.163.com/12/0517/15/81NFIDB200262USS.html.

[9]张海.人文阅读少功利读书多[N].淮海晚报,2008-05-07(20).

[10]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EB/OL].(2010-08-20)[2012-05-31].http://www.wordbook.com.cn/news/1081.html.

编辑:韩冬苗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课外阅读儿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留守儿童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六一儿童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