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
2013-04-29
好钻还需
美人配
@蒋璐阳:本月佳士得拍卖行珠宝部和名表部做春拍新闻发布会,邀请美女熊黛林Lynn 来捧场,并与佳士得专家一道向媒体记者介绍5月底佳士得春拍的珠宝和名表。现场直观,熊黛林本人比照片上还靓,气色相当地好!
作假永远是
生意场上的大忌
@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一年半前关闭的“Knoedler & Company”画廊至今仍是非缠身。上周前驻罗马尼亚大使Taubman向曼哈顿联邦法庭提起诉讼,状告该画廊前主管Freedman在2005年诱骗其花费430万美元购买了一幅 Clyfford Still的伪作,成为第6名起诉该画廊的前顾客。Taubman提供了一份法医学鉴定报告以证实该幅“无题1949”系伪作。
与其指责
不如自省
@艺术经济学家马健:拍卖行绕过画廊,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大学生作品,与其指责这是拍卖行的问题,不如好好反省画廊业的缺位。按照很多人的理想模式:艺术家的发掘、培育和推介工作是画廊的份内事,甚至关乎其在艺术生态系统中地位的合法性。但假如这是画廊应该做的事,而拍卖行却在攻城略地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画廊没做好。
艺术的根本是
创作者思想的体现
@朱其在这里:目前国内当代艺术的问题是:大部分作品中没有问题,只有小情调、工艺性和技术游戏。艺术首先是要探讨精神议题,即我们的人性或精神哲学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这些东西,艺术不过是设计或工艺美术。经常有艺术家找我看作品,其实我不用看,基本上也知道会是什么作品。为何不看也知?因为目前美院的知识训练和艺术圈的思想水准没有什么改观,总体上苍白的状况短期内很难超越,顺理成章,很少会有出乎我意料的作品出现。
艺术所能为人类带来的最实际有益的作用
吕胜中:郭辉蒋岳红夫妇赠书《艺术治疗手册》。“艺术治疗”又称“艺术疗法”,是一个听起来很陌生的术语,却是一个全新的艺术行业,同时也是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作为法定专业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在国际上却已受到普遍重视。然而,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尚无此专业。
当代艺术好比韩国美女的脸:重复、讨好、模仿、失真
@徐钢:这次艺术北京的粗略印象:小清新多,取悦观众的多,80后占主体。和国外艺博会比,缺少胆大的、惊世骇俗的作品,也缺少60到70年代出生的、有轨迹可循的艺术家的作品。我也看中了几个年轻艺术家,但不能说。年轻艺术家有了点名,最好不要太快跳槽到大画廊,否则容易被大画廊的品位所左右而失去自己所本。
重视才会发展
@那日松的微博: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聊华辰摄影拍卖突破千万的新闻。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但翻看了图录,还是有些失望,此次拍卖基本由毛和文革影像以及老照片组成,所谓当代摄影不过八、九幅,不仅缺少名家,限量编号等方面也不专业。希望华辰以及社会上众多大收藏家能更多关注当今的中国摄影。
掐架的不理性理性的不掐架
@艺术工作者梁克刚:微博上天天都是掐架的!那边民斗界正肉夹馍呢!这边艺术圈狂批绘画原教旨!看了半天发现中国人这个品种实在不适合辩论,有理的没理的最后说的都不是理,全部沦落为人身攻击互揭老底彼此污化,啥正经事儿也说不明白,好比街头泼皮打乱仗!一塌糊涂一地鸡毛!
大家一起学
成语
@皮力:问:“请用一个成语形容中国艺术界对于哲学的态度。”答:“叶公好龙”;问:“请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和朗西埃的关系?”答:“狐假虎威”;问:“请问读朗西埃小百科和读朗西埃的关系?”答:“买椟还珠”。
回应批评和吵架有区别么?
@北大彭锋:艺术创作、批评和哲学有阶的区别。哲学家去批评艺术批评,批评家去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家去批评艺术家,要么在做艺术批评,要么在吵架;批评家批评批评家,要么在做艺术哲学,要么在吵架。哲学家批评哲学家,要么在做哲学史家,要么在吵架。艺术圈存在太多的错位和吵架。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批评家王小箭:到川美13年,今年年底退休,学生从80初教到90初,总体印象:80后普遍迷茫,觉得没用的就糊弄,觉得有用的就上心。90后普遍脑残,一切都是能糊弄就糊弄,能糊弄到什么程度就糊弄什么程度,能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直到把自己彻底糊弄成脑残。
艺术开放的
尴尬转型
@策展人顾振清: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从意识形态艺术到当代艺术,从6届、7届全国美展争金夺银的体制内生存到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自由集结的“中国300壮士”,艺术家在中国30年来现代化进程中体验着痛苦的社会转型和身份变革。政治驱动变为资本驱动,折射出中国艺术家各种生存本相和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