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胜利了吗?

2013-04-29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城市胜利贫困人口

尹凝瑶

人为什么要到大城市来?究竟是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目前的舆论是,对大城市诟病多,褒奖少。而《城市的胜利》旗帜鲜明地对大城市进行褒奖和推崇,书中引用了大量美国和西方的数据和案例,以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思考,阐明大城市的优越性。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50%,正式告别了乡土中国,进入城市中国时代,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深受未富先老、大城市病、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的困扰。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大城市的道路走不通了。而本书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坚定地认为,无论是环保的诉求,还是经济的诉求,抑或是社会学关于贫困人口的关怀,大都需要通过大城市化来解决。

爱德华·格莱泽和另外一位经济学家马休·卡恩通过研究,揭示美国的碳排放有40%来自家用能源和交通,其中私家车又是最大的排放源。私家车的使用和人口密度紧密相关;人口越密集,私家车使用越少。从市区移居到郊区,意味着家庭用电量将增长88%,每年多排放6吨二氧化碳。所以,格莱泽呼吁,如果你热爱自然的话,就应远离瓦尔登湖,到拥挤的波士顿市中心去定居。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比住在森林中更环保。

在格莱泽看来,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而且还能刺激创新。高密度都市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进步的引擎。但是,战后美国的都市化,实际上否定“城市胜利”说。因为郊区化稀释了城市人口,造成了大都市的贫困和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中产阶级厌烦城市的多元性,宁愿搬到郊区,和自己经济状况类似的人群生活。表面上,美国战后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郊区化创造了新的社会隔离,不同种族和阶层的人,照样各过各的日子。

《城市的胜利》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什么样的城市选择什么样的胜利。以步行者为主的城市,街道狭窄曲折,道路两旁店铺密布;围绕火车和电梯建造的城市,路网更宽阔,街道两侧更多的是高耸的写字楼;围绕汽车建设的城市,道路笔直,商店和行人聚集在大型的购物中心里。汽车城市从本质上说,是水平扩张的城市,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格莱泽认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比居住在树木环绕的郊区的人口消耗更少的能源,其生活方式也更经济环保。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城市是集约立体发展的。

在很多地方,一旦遭遇经济衰退,决策者就会习惯性地依赖固定资产投资。他们以为,体育场馆、轻轨系统、高速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能带动经济和城市走出困境。格莱泽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在他看来,依靠高投入的开发建设试图振兴城市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公共政策应该帮助贫困的人群而非贫困的地区。改善人的处境,改善软性的制度环境,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机会,比上马大项目和大型基础设施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因为供大于求的公共设施,除了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之外,并不能改善人的生活。同时,格莱泽认为,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充满了活力。贫困人口固然会带来城市化成本的增加,但他们也使城市更繁荣,更充满活力。

因此,《城市的胜利》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印度、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更环保经济的城市化道路,提供了借鉴与启示。这些地区的城市人口众多,空间格局尚不确定,到底选择汽车城市,还是集约的立体城市的发展模式,这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人类共同的命运。

西方城市的发展,经历过对大城市的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我们现在刚刚经历对大城市的肯定,而否定之声不绝于耳。在这个时候,《城市的胜利》似乎是一种“不和谐”之音。但无论你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你是大城市的支持者,还是田园城市的铁杆,读读这本书,都会对城市有新的认识,并能够更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城市发展问题。

格莱泽说:“就城市而言,失败似乎都是相似的,成功却各有不同。”城市的成功者,一定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城市。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的城市发展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猜你喜欢

大城市胜利贫困人口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坚持就是胜利
隐形贫困人口
大城市里的小象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