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阳医学院“低碳·生态”校园规划

2013-04-29秦良赵建彬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低碳生态

秦良 赵建彬

摘 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挑战的环境问题。低碳、环保的认识已经广泛推广并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在建筑节能、新材料利用等方面进行实践,并以规划、建筑、管理等部门指导下,推行低碳、生态的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为社会各界起到带头作用。本文以汾阳医学院校园建设为契机,研究和探析低碳·生态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汾阳医学院;低碳;生态;校园规划

1 引言

提倡低碳生活是顺应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倡导“低碳”要求我们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在实践低碳绿色生活上重任在肩,如何构建高校“低碳绿色校园”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校园建设中,探寻创建低碳校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便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时代课题,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从众多的校园低碳化设计过程中,归纳出一些建设经验和前瞻性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更多的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2 校园规划概况

2.1 学校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前身系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1923年由美国基督教华北公理会创建,1985年恢复重建,征地153亩,截止2002年建筑面积40921平方米,其中出租用地9008平方米。2004年校园一期建设工程,向汾阳市征地163.6亩,建筑面积44653平方米,学院现占地316.6亩,现有建筑面积94582平方米。规划在校本科生10000人。将一期以东17.395公顷作为二期,规划二期占地260.925亩。总建筑面积达10-12万平方米,在校本科生达到10000人。

2.2 场地评价

场地环境:二期规划校址在一期规划北侧,呈不规则形。

周边环境:西侧临汾阳宾馆,北侧和东侧均为城市绿地,风景优美。

场地条件:基地范围内地势平坦,适宜建设,东南侧为现有民房,需分期建设。

交通条件:西侧为英雄北路,北侧和东侧为城市规划规划路,交通十分便利。

3 校园规划纲要

3.1 总体优化原则

新校区规划以生态规划为指导,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考虑低碳校园规划设计。结合旧校区规划扩展,强调规划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追求校园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优化,而不只是校园结构部分的局部最优。

3.2 低碳生态原则

在校园规划中采用中心式或者环形路线,加大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碳排放。规划一个符合生态学基本规律的绿色校园,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低碳,绿色生态发展。

3.3 以人为本原则

规划根据校园的运作、发展和管理模式,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和环境设计。优化各功能空间的合理分区及其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求设计理念应有前瞻性的思想,科学预测、充分考虑大学校园发展的可能方向与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彰显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校园传统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倡导具有可持续的校园发展。

4 规划手法

4.1 总体规划设计

以生态为核心,以空间为特色,以景观为载体,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式生态校园环境。中心区为校区共享的行政办公和现代图书信息中心大楼,校园主次入口为育人-教学轴线,东西向为人文-景观轴线。在原有道路整合下自然形成4个不同的功能组团,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科研区、图书信息中心以及预留区。此外,校园外围还有小农地以及街心植物园等。

规划采用环形的构图模式,并协同几何形各功能区相连接,形成围绕中心区布局的“环心性”结构。有机组织的各功能分区,使校园环境疏密有致、动静分离、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规划。

4.2 绿化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可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在设计中运用低碳与生态概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景观因素规划成生态型园林景观校园。

规划组织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在校园主轴上组织水景绿化、图书馆前绿化广场、广场绿化,在生态轴上组织连续的、茂密的生态绿带,再结合建筑庭院绿化、体育场绿化、道路隔离绿化,各层次绿化系统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渗透,通过点、线、面的绿化层级,形成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統。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生态规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结合当时气候特点按照专类植物园整体设计理念来进行规划,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环境特点,充分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季节性的特点,形成有机整体的生态系统,从而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4.3 道路交通设计

校园交通系统树立“人车分流,绿色生态”的规划理念,协调人车关系,建立步行者优先的教学空间特色。通过环形道路系统直接连接各功能交通组团,形成内环人行,外环车行的交通系统。校园内部以步行为主,并在组团和绿化之间根据景观的需要设置人行小径,将学生的出行缩短到一个步行比较合理的距离。这样的步行者优先空间,减少了机动车是校园发展的低碳化方向。

对于停车场规划,新校区依托旧有停车带,并在校园外环车行道路上一定间距合理设置,并将停车场掩映在植被之间减少其对园林景观的影响,为师生方便停车、就近停车提供便利。

4.4 废水废物处理

新校区规划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经排洪沟及截洪沟收集后汇入雨水管道系统,再汇入水库,利用水库作水景及调洪处理。

配备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分类垃圾箱、垃圾站等。必须做到日产、日清、日运、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实行袋装化、减量化、密闭化、回收可再次利用的垃圾,由垃圾中转站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集中处理,实验后产生的有害有毒垃圾,集中后打包送往省危险品处理厂。

4.5 建筑低碳设计

整个建筑规划强调“简洁、大气、统一和谐”,延续原有建筑特征,创立统一、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学术性,以自身特有的形象和独特的表达语汇结合有变化的材料与色彩,创造有别于其他性质建筑的形象特征。同时,校内建筑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呈低密度布置,强调建筑群体空间效果和单体的建筑比例关系,同时与环境和谐交融,辅以广场绿地形成高低错落的、疏密有致的、结合生态绿带树体体现出“生态校园”的规划构想的整体形象。

5 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建筑规划和能源使用中力求低碳、生态,通过节能措施降低校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如在屋顶设置空气源热泵机组,利用热泵装置解决大楼热水供应,具体节能措施见表1

6 结束语

提倡“低碳、生态、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理念,紧密围绕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现有校园布局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地方特色和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上,要注重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同时,强化校园低碳生活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自然环境氛围,促进大学师生生态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提高,努力营造优良人文氛围,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把本校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校园。

参考文献

[1]周岚,张京祥,崔曙平,等.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建平.确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促进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导刊,2004,(12).

[3]李佳,陈娜.浅析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2).

猜你喜欢

低碳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