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的新动向
2013-04-29谢春风
谢春风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育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是华人占多数的年轻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研究这三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新动向,对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新动向
(一)美国教育政策动向
1.查找自身教育问题,提出教育发展新方向:让美国教育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羡慕的目标
2009年3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阐述其教育改革方案。他揭示了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中学学时较短,辍学率太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大锅饭”等。奥巴马在演讲中提出,美国教育要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羡慕的目标。他说,美国繁荣的来源从来不是如何积累财富,而是如何更好地教育人民。教育不再仅仅是成功的桥梁,而是成功的前提。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他主张向亚洲国家学习,如增加学时、加大课程难度等。
2.强化教育作为美国竞争力的基础,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致力于以教师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
不论是2010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的《改革蓝图:初等和中等教育法重新授权》,还是2011年白宫的《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不论是“力争上游计划”,还是“为了创新而教育”运动,美国都努力打造能提升教育质量的优秀教师队伍。2012年2月15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启动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尊重项目”(RESPECT Project,RESPECT是“确认教育成功,专业优异和合作教学”英文首字母的缩写)。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强调:“我们的目标是与教育家一起来重建他们的专业,并提升教师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参与度。我们更大的目标是使教师职业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职业,而且是美国最受尊重的职业。”打破教师“大锅饭”,在教师薪酬上引入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教师,逐步淘汰滥竽充数的教师。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牵头组建的“蓝带小组”向联邦政府提交了《通过临床准备改革教师教育》报告,提出美国将通过临床型教师教育模式,促进有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提高。
3.在早期教育等领域加大经费投入,为实施教育改革提供经费保障
奥巴马在第一个总统任期时,曾经呼吁加大早期教育投入,儿童优先。他还指出,“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新的投入,而是新的改革。”要增加特许公立学校数量,以克服公立学校的僵化教育风气;简化联邦奖学金的申请程序,并加大奖学金力度,为美国家庭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2013年,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的首个国情咨文中谈及儿童教育时再次强调说,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美国的教育目标是,2020年前,美国大学毕业生比率在全球达到最高。
4.强化励志教育,要求学生成为胸怀理想、勇于创新、积极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
2010年6月7日,奥巴马在美国密西根州卡拉马祖中心高中毕业典礼上给美国高中毕业生提出教育忠告;9月14日,他在费城朱丽叶·马斯特曼实验学校再次以开学讲演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他提醒学生减少抱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从小处做起,胸怀理想。奥巴马说:“要明白,决定你一生成功的,不是你曾被给予了什么,也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面对这一切做了什么——你作了多大的努力;你把自己推动了多远;你想达到多高,因为真正的卓越唯有通过持之以恒才能获得。”他还要求学生扩大与社会的接触,积极服务社会,以服务精神凝聚社会。他说:“无论在哪儿,用你的所有,尽你的所能。”“最终,服务把我们每个人——跟我们的社区以及跟我们的国家——凝聚在了一起——以不可替代的方式。这是我们成为更加完全的美国人的方式。”
(二)英国教育政策动向
1.针对2011年7月英国伦敦等地区出现的“道德崩溃”(街头骚乱事件)问题,强调精英教育和纪律性教育,建立一种“真正优秀”的教学体系
针对之前伦敦和英格兰其他城市发生的严重骚乱,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有必要在教育中强调纪律性和严格性来解决“支离破碎的社会”,确保未来英国的经济繁荣。政府要在英格兰建立一种“真正优秀”的教学体系,倡导“精英主义”,而不是人人有份的教育制度,要把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教育制度上。
2.积极借鉴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教育经验,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好公民
卡梅伦指出,需要迅速进行课堂改革来培养新一代的“好公民”。他说:“如果我们希望在全球竞争,就要有远大志向。中国正在经历教育的复兴时代,印度有很多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自满的做法将会给我们社会的繁荣带来打击。”
3.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开办自主学校
英国联合政府对在英格兰开办的“自主学校”(Free Schools)非常支持。家长、老师、宗教组织以及其他组织都可以开办这种由政府出资的“自主学校”。这些自主学校虽然获得政府的出资,但实际上是不需遵循国家教学大纲、不受地方政府管制的独立学校。目前,共有24家自主学校在本学期正式开放招生。针对社会上的批评声音,政府表示,这些自主学校可以帮助一些地区解决学校供不应求的问题,也会推动学校间的竞争。
(三)新加坡教育政策动向
1.大力推进品德教育,使中小学教育发展重心由“能力导向”转为“价值导向”
2012年大年初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出席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通商中国联办的新春团拜时表示,向年轻一代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希望他们认识到身为公民,他们有权利,但也有责任和义务;在追求个人的目标时,也会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同时,我们希望他们会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李显龙表示,由会馆主办的学校向来深受家长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重视灌输价值观和塑造学生的品格。他呼吁会馆所开办的学校协助推动品德教育,以支持教育部新的教育方针。
2.强化母语(华文)教育,学习儒家传统文化,以把握好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良机
母语教育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一大基石。新加坡教育部委任一个工作小组,在2011年底开始探讨如何改进母语教学,把因材施教、活学活用等大原则,具体地贯彻到教科书、教材等一套系统内,让学生觉得母语不只是一门考试科目,而是跟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励他们多学多用。政府的长远目标是要保留母语和传统文化,以彰显亚洲社会的特性,并且使母语继续成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从而把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良机,也保留新加坡在亚洲作为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多元的文明社会典范。新一轮有关母语教学法、课程内容和考试法的改革行动,将是一个五至十年的、长期的、渐进性的计划。
3.充分肯定社会流动的积极价值,为社会底层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强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2年说,随着社会日趋成熟,经济方面的成就已不再是衡量成功的主要标准。新加坡必须维护包容性增长与社会流动性,作为团结新加坡的支柱。2011年5月,新任教育部部长王瑞杰说,社会流动性需从全面的角度去探讨,不单是教育的问题,也涉及整个经济结构、就业市场等。政府将改变政策,缓解既有社会经济模式所带来的政治紧张。在2011年财政预算案辩论时,当时的教育部长黄永宏便宣布,大幅增加大专教育助学金的拨款,使收入在最低的三分之二的家庭子女都可获得助学金。
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动向的共同特征
1.更加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中的独特价值,把教育政策作为新政府施政方针的首要内容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繁荣的来源从来不是我们如何积累财富,而是我们如何更好地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不再仅仅是成功的桥梁,而是成功的前提。”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有必要在教育中强调纪律性和严格性来解决“支离破碎的社会”,确保未来英国的经济繁荣。新加坡新任和前任教育部长均认为,教育一直被视为低收入阶层摆脱贫困、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政策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教育继续成为促进社会流动的推动器。
2.大力倡导教育改革,激励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美国总统奥巴马指出,美国在中小学教育领域要向亚洲国家学习,如增加学时、加大课程难度等;要增加特许公立学校数量,以克服公立学校的僵化教育风气。英国卡梅伦政府则要在英格兰建立一种“真正优秀”的教学体系,把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教育制度上。新加坡在2011年底开始探讨如何改进母语教学,把因材施教、活学活用等大原则,具体地贯彻到教科书、教材等一套系统内,激励学生多学多用。
3.重视青少年品格教育和励志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服务意识、良好品德和进取精神的社会公民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服务把我们每个人——跟我们的社区以及跟我们的国家——凝聚在了一起——以不可替代的方式。这是我们成为更加完全的美国人的方式。”英国首相卡梅伦指出:“如果我们希望解决支离破碎的社会,也需要有雄心壮志。因为教育并不只是给人们谋生的工具,还应当让他们过幸福的生活,具备成为好公民的良好素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向年轻一代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4.中国成为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变化的一个共同因素,中国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讲、国情咨文中10余次谈及中国。2010年9月14日,他在美国费城朱丽叶·马斯特曼实验学校开学演讲时说:“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与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英国首相卡梅伦说:“中国正在经历教育的复兴时代,印度有很多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自满的做法将会给我们社会的繁荣带来打击。”新加坡教育部指出,政府的长远目标,是要保留母语和传统文化,把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良机,也保留新加坡在亚洲作为一个现代的、国际化的、多元的文明社会典范。
美国、英国、新加坡教育政策新动向的启示
1.增强危机意识和教育改革的使命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保持清醒头脑,针对教育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锐意改革。要尽快调整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主要致力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向教育管理理念、体制的系统改革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和体制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教育发展导向进行准确定位,切实确立教育的“价值导向”,把广大师生、家长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解放出来。当国外诸多国家教育发展重心已经或正在经历“知识→能力→价值”的转变时,我们却依然陷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恶性循环之中,师生身心负担沉重,学校和家庭苦不堪言,令人忧虑。如果教育价值导向不清,教育实践将南辕北辙。
3.切实重视教育对民生幸福、社会和谐的基础性作用,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以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来应对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带来的教育变化,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来促进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给底层人群向上层社会流动以希望和机会。教育者的心胸要博大,目光要长远,行为要高尚。
4.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衡量学校及教师的绩效,尽快解放学校、教师和学生。切实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鼓励校长、师生把主要兴趣和精力放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上,致力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美德培养和创新精神孕育上。一些政府部门往往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标准来考核学校及教师,这是导致我国教育思想功利化、教育行为错乱的根本原因。当前,创新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价标准与机制,建立独立、科学、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