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013-04-29蔡岳伟

中小学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浙教版小琪小欣

蔡岳伟

小学品德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传统美德”主题的相关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和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此类题材的教学中常常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有的说教味浓,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的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有的虚情假意,教师自己游离在课堂之外,实效性不强。经过思考和实践,且行且思,笔者初步摸索出以下提高“传统美德”主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的品德教材涉及到的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孝敬父母、宽容礼让等都是关涉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对小学生而言,这些道理比较抽象,如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就很难取得实际的成效。因此,要让学生理解、认同并践行这些抽象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到学生在学习和践行这些美德时遇到的困难,以此细化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一些教师在设计这类题材的课程时,容易走入两大误区:其一,缺乏问题意识,围绕美德本身来展开教学,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其二,有问题意识,但是没有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代以教师的主观意志或者教材中预设的学生问题。

如某教师这样执教《诚实是金》(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开头用故事导入主题——诚实是金,然后重点学习《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阐释诚实的含义,最后用一些判断题强化诚实的重要性。这节课虽然重点解决学生对“诚实”观念的认识问题,但是学生认知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就概念论概念,而需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突出问题。因此,这节课上,尽管教师用心良苦找了很多材料,可是收效甚微。而且,最后一个环节展示的判断题,如“几个伙伴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破了,大家一哄而散”,是教师预设的问题,而不是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了解学生在生活中不诚实的现象,如:没完成作业撒谎;上课偷偷玩手机;背着父母偷玩游戏等。课堂上先抛出其中典型的问题,与学生真诚对话,了解他们不诚实背后的原因。也许有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习惯性行为的问题所在,而有的仅出于贪玩,有的却是另有隐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引导,重点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特殊的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诚实不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要求,而是学生日常行为的隐形指挥棒,规范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传统美德的内容比较枯燥,一些教师为了使课堂出彩,从课堂形式入手,费尽心思设计出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虽然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是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却很少。这与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有关。而教师与其多在课堂形式上下功夫,不如多去了解学生,找到教学的关键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二、教学资源贴近学生

有关传统美德的教学资源很多,但是教师在选择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所选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时代性。一些学生熟知的经典案例或故事,最好少用或不用,以免引发学生反感。如在执教《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时,笔者摒弃了教材中的案例——《淘粪工人时传祥》,而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展现新时代风貌的普通建筑工人。对学生来说,掏粪工已离他们很远,建筑工人却跟他们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班里有不少外来民工子弟,他们的亲人或许就是从事这样的工作,选用这一材料学生能够深有感触,有话可说。

其二,所选的材料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一致。如某教师在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时,选了一篇哲理散文,还引用了一些类似“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则是人的心灵”的哲理性文句,伴着舒缓的音乐,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但对于以形象思维水平为主的学生而言,这类抽象、空洞的语言难以引发共鸣。

当然,故事作为传统美德主题教学最常用的教学资源,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搜集。或从学生身边、班主任、科任教师那里搜集素材;或从语文教材、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寻找精彩的案例、故事;或对传统美德资源进行更新、创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这些材料待分类整理后,既可以作为课堂直接使用的案例,也可作为与学生分享、讨论的话题资源,还可以拓展一些课堂活动。

三、教学方式情理交融

情感的激发是品德课堂追求的目标之一,可很多教师在追求中往往缺失了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培养。在传统美德题材的课堂中,情理交融从而提升道德认识对于师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推波助澜的高手,在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找到切入点适时“介入”乘胜追击、推波逐浪。这种介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资料补充、事件分析、经验分享等。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把事物联系起来,触类旁通,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当冲突发生后》(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片段

师:(播放《小欣和小琪的故事》片段)小欣回到家里,大哭了一场,但仍然非常难过。听听她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旁白:我好心好意地去安慰小琪,可是她不但不领情,还冲我发脾气,我很难过。)谁能劝劝小欣?(师扮演小欣,与学生展开对话。)

生:你要体谅她的心情,等她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去劝劝她。

师:我好心去安慰她,反而被她一把推开,我难过极了,你让我怎么去体谅她啊?

生:小欣,假如你是小琪,看到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你会怎么样?小琪是冲动了点,但你应该原谅他。

师:哦,那倒是,如果我是小琪肯定也会很难过的!

生:小欣,我觉得小琪一定是误会你了,以为你是在看她笑话。

……

师:你们说的很对,我要是小琪,当时可能也会这样做。我现在能理解她当时的做法了!

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能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与父母之间产生误会。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化解冲突的方法,笔者选取《小欣和小琪的故事》的片段,设计了师生扮演角色的活动,创造了逆向思维对话的情景。通过一步步反问,学生换位思考,内心的情感体验被唤醒,进而冷静地反思故事中主人公的不当情绪,真正认识到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教育就像是一段旅行,终点的美好和沿途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采菊”的同时隐隐约约看到了美丽的“南山”风景,明白了教育之旅需要有意识的“停顿”,放慢脚步,回头去咀嚼、消化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让教学更有实效。

(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

浙江宁波 315194)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浙教版小琪小欣
城市“白夜”
——繁华背后竟是伤害
鸟儿的时髦“发型秀”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教材《圆及其性质》相关章节为例
同桌(小小说)
帮助队员体验人生的意义
一句话点亮我的世界
数形结合思想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风铃
谈《 我是小小安全员》“童真”课堂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