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心课堂传递正能量

2013-04-29孙娟

中小学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白天鹅品德课品德

孙娟

正能量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理想。在学校,品德课堂应该是学校传递正能量的“沃土”,为此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耕好这块“地”。品德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键不在于演示和传导知识,而在于让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为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提供正能量。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明知不可为或不必为而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教材、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自然而巧妙的“创设”。教师要用良好的职业修养、开放的胸怀去创造理想的教学情境,才会在课堂生成“正能量”,转“负”为“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阳光教师释放正能量

课堂教学成效取决于教师自身所携带正能量的多少。阳光教师必然携带正能量,释放正能量。

教师一举一动深深影响着学生。笔者对武江区19所小学教师进行的“关于品德教师言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言行不一致”的教师占25.5%,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教师没有做到,如上课不迟到、不乱扔垃圾等。“容易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传递给学生”的老师占61.2%。此外,在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师还会使用讥讽性和威胁性的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面部表情。教师的这些不当行为传递给学生的是负能量,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脾气暴躁、待生冷漠,很容易形成对立,僵化师生关系;教师的病理性言语不仅伤及学生的人格尊严,还挫伤他们上进的积极性;教师言行不一,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长此以往,还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基本信任;如果教师总是把对社会的不满带到课堂上,学生将自然而然地产生愤世、怨世的情绪,极易对社会、人生失去信心。

因此,在课堂上,要想让品德课堂释放正能量,切实提升学生品德素养,教师不仅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示范,还要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赏识、激励学生,更要用充满阳光的人格魅力感染、鼓舞学生。

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火眼金睛”,适度的赞赏与激励,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获得认可,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能量。而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增加成功后的自信感和愉悦感。例如,学生李某由于表达、理解能力差,课堂上回答问题文不对题。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根据他的行为表现找出亮点表扬他,再以“如果你能这样做就更好了”的语言提醒、帮助他。有了多次赏识和鼓励,他产生了自信,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心态。此后,他每回答问题前都绞尽脑汁,争取答得更好。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颗潜藏巨大能量的种子,只要教师善于唤醒,学生在温暖的阳光之下,不断地向上成长。

当教师习惯了用正面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会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有一节品德课,当笔者走进教室时,看到讲台上有一大堆垃圾,当时很是气愤,后来转念一想:如果追问下去势必会影响教学,何不就此导入新课呢?于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这课的题目巧妙地导入新课。笔者用手指了指那堆垃圾,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到:请同学们讨论“如果我是你”。由于态度温和,教室里的紧张气氛立即缓解下来,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踊跃发言。讨论还没有结束,那个故意把垃圾丢到讲台的学生便主动上来清理,并当众道歉。如此,既化解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僵持紧张的关系,又为导入新课寻找了一个良好的素材。

二、正向引导传递正能量

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在教学中,由于价值观、人生观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特点,以巧妙的方法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事迁移法是引导学生价值观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某学生由于父母离异,一次考试在试卷空白处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不努力,可老天爷偏偏如此捉弄我。我真想解脱,真的……”笔者看完后,在惊讶之余积极想办法如何帮助他。于是,在一次课堂上讲了一则《走出人生的“枯井“》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只驴子如何走出“枯井”的历程。在故事的暗示下学生有所感悟。此后,经过多次私下交流,他逐渐开朗。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受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容易造成价值混乱。教师应该用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懂得爱护、保护动物。可是,课堂上,有一位体弱的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昨晚,我爸爸带我去吃天鹅肉,他说天鹅肉能帮助我提高免疫能力,让我不生病,我该怎么办?”笔者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相似的困惑。于是,笔者提了两个问题:白天鹅是国家哪一级保护动物,为什么要保护白天鹅?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搜集资料。第二次,笔者专门上一堂保护珍稀动物的课,邀请一些家长参加。在分享、交流白天鹅的信息时,学生达成共识:白天鹅是全球易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被问到“该不该吃天鹅肉”时,学生一致否认。笔者再趁机列举出一些珍稀动物,展示它们的生存状态,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保护动物的深意。笔者此时故意提及体弱学生的问题:“不能吃天鹅肉,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提高免疫力呢?”学生纷纷献策:锻炼身体、加强运动、饮食均衡、多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课堂最后安排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听课的家长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和学生一起保护动物。

可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当教师无法改变不良的社会环境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校关系,集聚正能量,如定期在家长会上与家长及时交流,或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只有让课堂的正能量拓展到家庭、社会上去,才能为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开辟一片绿洲。

(作者单位:韶关市武江区教育局

广东韶关 512026)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白天鹅品德课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白天鹅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桃花源里的白天鹅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