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 以人化文

2013-04-29苏艳

中小学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品德服饰

苏艳

文化是小学品德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就高达15个。然而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包含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异文化理解两大板块。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具体包含传统美德、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历史等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

文化主题的教学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而是形成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态度,尤其是要掌提升识别文化、理解文化、反思文化的能力。2011年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这类题材也是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品德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异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

一、化大为小,立足传统

要了解一种文化, 首先要识别它的存在及其特征。每种文化现象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课堂上可探究的教学点也很多,面对文化主题的课程,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取舍。其实,品德课堂不必面面俱到地展示关于某个文化现象的所有知识点,而需要化大为小,立足传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选择一个他们可以接受的代表性研究点展开教学,挖掘其中蕴涵的深意,把深远的大目标化作浅近的小目标,让学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异文化,必须以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学生只有在识别本民族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逐步认识和理解其他异文化。否则,必将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不屑与遗弃。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彩服饰》(片段)

师:猜猜这个盘扣做在谁的衣服上最合适呢?为什么?

生1:中间的给老年人用最合适。祝福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人看见一定很高兴。

生2:下边这个盘扣适合新娘子,上面有两个“喜”字,表示双喜临门,表示很开心。

生3:每个“喜”都做成了爱心,是新郎新娘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的意思。表示夫妻恩爱,甜甜蜜蜜,喜气洋洋。

生4:盘扣不仅颜色形状好看,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美好的祝愿!

四年级的学生对多姿多彩的服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多样独特的民族服饰更加喜爱。这节课把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盘扣作为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笔者有意识地将盘扣知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上,让学生通过赏析,拨开其精美外表的面纱,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服饰尊重、欣赏的态度。在了解世界服饰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认同,这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世界民族服饰所蕴含的多元化文化的契机。这节课把以旗袍为典型性代表的民族服饰作为研究点,从盘扣引入,然后延伸到旗袍、56个民族的多彩服饰,最后把欣赏中国服饰的方法,学习运用到国际服饰中去。由此,学生体验到旗袍、盘扣不过是绚丽多姿的中华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小花,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才赢得世界的尊重,进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精选亮点,踩点踏面

能够识别某种文化的特征, 并不意味着能够了解这种文化。学生如果不知道这种文化的渊源、内涵和意义,只看表象,就会简单地把他们所不理解的群体看成是一群怪人。在文化题材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精选亮点,踩“点”踏“面”,让学生深刻感知、体悟不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此才能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集于一身。

如《多彩服饰》一课,世界民族服饰数不胜数,必须精选亮点。“点”的选择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趣味性。虽说服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世界民族服饰又离学生有点远,造成学生的兴趣点往往聚集在服饰款式、色彩等感性的外在元素上,而对世界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困难,从而在情感上表现出不理解,缺乏一种尊重、欣赏的态度。笔者精选了三个教学点:探究阿拉伯服饰的秘密、辩论APEC峰会上各国政要为何身着民族服饰和赏析多彩服饰。在阿拉伯长袍的学习中,通过模拟服装设计,让学生探究阿拉伯长袍的奥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到阿拉伯长袍的发展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当“点”的研究步步深入后,必须回归到“面”的丰富多样,本课设计中三次出现“面”的感悟。第一次是在阿拉伯服饰研究结束后,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世界民族服饰(苏格兰裙、韩服、印第安服饰等),说明其起源和内涵,他们体会到每一种服饰的缘起都有特殊的意义,都包含当地的文化。第二次是提出APEC峰会上各国政要是否会穿当地民族服饰这一问题后,学生不同观点进行碰撞。笔者以历史的瞬间镜头告知学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尊重各国服饰也就是尊重各国文化、珍爱世界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历届领导人都愿意穿上东道主的民族服饰。第三次是呈现世界民族服饰集锦,让学生在感受多姿多彩服饰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对世界服饰的喜爱之情。

三、化点为线,螺旋上升

小学品德教学内容螺旋上升,指的是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主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三次,虽然教学目标中都包含有对“春节”这一民俗的文化识别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每次所呈现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呈波浪式推进。(如下表)

可以看出,学生文化识别、文化理解、文化反思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低年段只注重文化识别能力的培养,只有高年级才更多地重视文化理解的内容。实际上,这三种能力是相互影响、交叉发展的。因此,同一个文化主题的教学,教师既要把握其螺旋上升之路,化点为线,设定层层深入的坡度,引导学生从微观的文化情境一步步深入体验,增强文化理解的能力,又要培养跨文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在文化识别和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反思。同样,对于异文化的理解也是通过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比较完成。如中国的春节传播到世界各国,而中国人也在过西方的圣诞节,这就是文化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事实证明,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文化理解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实施文化理解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具有基本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要有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具有全局观念和品质。因而,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杭州市

省府路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7)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品德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