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的干预策略研究

2013-04-29何伟锋邓梨莉

中小学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抑郁症

何伟锋 邓梨莉

摘 要:调查发现,留守中学生由于性格缺陷、学习压力、家庭影响、情感缺失等原因比非留守中学生更容易诱发抑郁症,从而引发各种教育问题。心理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移情疗法等进行干预。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6-0050-03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增城市北部山区,是典型的农村学校。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民外出务工,据了解,学校目前每个班的留守学生比例均达到30%-40%。从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些抑郁心理方面的问题,内在表现为情感上的孤独、自卑、性格内向、喜欢独处等,外在表现为厌学和各类违纪情况等。留守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会发展为抑郁症,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增加学校的德育管理难度。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农村留守中学生

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的农村学生。[1]

2. 抑郁症(depression disorders)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TR)将抑郁症定义为一种“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其在临床上最为显著的表现是情绪低落、精力减退、活动降低,以及愉快感与兴趣感的丧失。[2]重度的抑郁症是一种有生物性基础的疾病,而且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因此,及时发现抑郁症的前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的诱发原因

对于农村留守中学生而言,出现抑郁症的因素比一般中学生要复杂和多样,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重度的抑郁症,需要进行医学治疗才能康复。由此,教师需要多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留守学生抑郁症症状出现的早期就能够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及时识别,进而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留守中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常见原因有如下几种:

1. 性格缺陷

抑郁者的性格一般内向、文静、不爱交际、孤僻、多疑、倔强,常常关注事物的消极面。[3]这种性格特征的留守中学生本来自身的抑郁因子就比其他人要高,一旦出现学习或生活上的应激事件,就很容易诱发抑郁症。

2. 学习压力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依然普遍存在。留守中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当其兴趣爱好受到限制,一旦再遭遇学习挫折,就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3. 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从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曾出现抑郁症状的留守中学生均来自困难家庭或单亲家庭。

4. 情感缺失

留守中学生因长时间缺失父母的关爱与陪护,对父母情感淡漠,身处缺爱的环境中,很容易诱发抑郁症。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的干预策略

1. 认知行为疗法

【案例1】

男生小亮,读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亮性格内向,且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了较严重的自卑心理。班主任多次引导均无效果,向笔者寻求帮助。在详细了解小亮的情况后,笔者决定首先从提高小亮的自信心入手。

首先,笔者与小亮的科任教师联系,让教师安排在上课时向小亮提一些简单问题,一段时间后发现,小亮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此外,笔者了解到小亮爱劳动,于是建议班主任对小亮“委以重任”。此后,小亮在劳动中果然表现积极,并在班级卫生评比中获得满分。当班主任公开表扬且全班同学为其鼓掌时,小亮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分析及干预对策】

案例中,小亮的自卑主要源于家庭父母之爱的缺失,加上性格内向,长期缺乏自信,从而诱发抑郁症状。对于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所导致的抑郁,可以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所谓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消除心理问题。在本案例中,笔者设法让小亮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帮助其重新构建认知,合理评价自己,最终提高其自信心,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2. 音乐疗法

【案例2】

女生小丽在期中考试中由于发挥不好,成绩不理想,由此情绪低落,走进了笔者的咨询室。小丽的父母在外打工,辛苦赚钱供她读书,期望她能考取重点中学。因此面对考试失败,小丽难以控制情绪,大声哭泣,并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考取重点高中的目标了。

对于这种突发的情绪低落,笔者采用了音乐疗法。首先,播放旋律优美的《悲痛圆舞曲》和《b小调第十四交响曲》,并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从而缓和其心情。之后,播放《我相信》这首歌,并让小丽跟唱。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感染力使她摆脱了负面情绪,心情也慢慢平复。

【分析及干预对策】

根据相关实验研究,音乐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和低落的情绪。音乐疗法一般应用于突发性的情绪问题。上述案例中的小丽是一位较优秀的学生,但一遇到挫折,就会突然产生抑郁情绪,这正是农村留守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也是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小丽平复心情,调整心态,重新焕发其乐观自信。此案例中,运用音乐疗法的效果明显。

3. 运动疗法

【案例3】

男生小王在七年级时性格开朗,成绩优秀,但升入八年级后,班主任发现他变得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原来,小王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因与其母亲的感情出现问题而离婚。小王为此特别苦恼,无法理解父母,并认为父母离婚的原因是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因此陷入自责中。

了解情况后,笔者先让小王宣泄负面情绪,组织了一场小王热衷的篮球比赛。到了球场的小王很快进入了比赛状态,挥洒自如。比赛在小王一个精彩的灌篮后结束。这时,笔者抓住机会,开始与小王轻松交流。事实证明,已通过运动宣泄了负面情绪后的小王,与笔者能较好地沟通。

【分析及干预对策】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多巴铵物质,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经常运动的人,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运动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则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在运动中,运动者的注意力会在不经意间被转移,如此就不会一直纠结于郁闷的事情中。当发现热爱运动的留守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时候,辅导老师可采取运动疗法,让学生在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中宣泄负面情绪,为之后的心理辅导奠定重要基础。此案例就是一个成功个案。

4. 移情疗法

【案例4】

七年级男生小郑从开学第一天起,上课时就常常趴在自己的座位上,无精打采,下课也不跟同学交往。调查发现,该生户籍在本地,但其自小随父母在外地生活,小学毕业后才回到本地念初中,并寄宿在亲戚家。笔者的建议是:让小郑回归集体。

当时,学校举行庆祝国庆诗歌朗诵比赛,班主任特意安排小郑代表本班参加了比赛,并获第三名,成为了同学的偶像,大家开始乐意与他交往,小郑也因此开始和不少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此,小郑像是变了一个人,性格开朗,主动申请担任班级文娱委员,热心为班集体服务。

【分析及干预对策】

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缺失了正常情感支持的中学生较容易陷入孤僻、抑郁的情绪中。回到户籍地上学的小郑由于失去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加上往日的玩伴不在身边,情感得不到依附,一时难以适应而产生抑郁。

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移情疗法。所谓移情疗法,即转移注意力。本案例中,当小郑在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情感转移到班级、同学身上,抑郁心理随之慢慢消除,从而逐步重塑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可见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帮助学生走出社交障碍的阴影,融入师生交往、同伴交往的广阔天地。而对于班主任,则要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懂得人际交往的礼仪,并能正视自己,宽容别人,做到真诚主动,不拘小节,还要学会倾听、微笑,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通过交往,学生能走出自伤、自恋、自怜的封闭狭小的心理空间,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情味。当然,班主任要创造条件,使留守生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提升其在班集体中的认同感,帮助其产生集体归属感。

总而言之,诱发农村留守中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因素很多,因此,教育者需要准确了解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症进行干预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实现自我调适、自我成长,增强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2]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J].上海精神医学,1994,新六卷增刊(95号).

[3]朱新筱,吴利国,谢廷龙等.中学生抑郁的预防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3(3).

(作者单位:增城市小楼中学

广东广州 511396)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抑郁症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疏肝解郁汤治疗冠心病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