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孩子
2013-04-29朱丽芳
朱丽芳
【案例描述】
赵一(化名),是我班的一名普通男生。初一刚进校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听话、积极、阳光。开学第三周的周五中午,我督察班级纪律时发现,全班只有赵一的座位是空的。于是,我让寝室长去寝室找他,但没找到。有点着急的我,只能等上课再说。因为在我眼里,赵一是肯定不会无缘无故逃课的。
没想到,第一节体育课,赵一又缺课了。我带着体育委员找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此时,我有点心慌了。一位同学反映,吃完中饭后就没再见过赵一。我向学校报告了这个情况。接着,电话联系赵一在杭州的监护人,简要说明了赵一的情况。监护人到校后,我们一同在校内外仔细寻找,但均未发现赵一。当天深夜,赵一的监护人回家后打电话告诉我,赵一仍没有回家。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与等待的日子……
【案例分析】
事发当天下午,我利用班级周小结的时间,了解赵一在同学中的印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反映,赵一在老师面前表现很好,但课后却很孤僻神秘。在周三晚上,他还曾说想要一个人去国外旅游。
当天晚上,我在和赵一的监护人的交谈中发现,赵一这次“出走”绝非偶然,原因有两个:
一是性格原因。赵一小时候性格就特别内向敏感,对自己的要求、目标和理想都较高,但又缺乏实际行动。对学习不太上心,只想动嘴,不愿动笔。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消极悲观,也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喜欢独自行动。
二是家庭因素。赵一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被现在的养父母领养。但因养父母工作环境特殊,赵一在读小学二年级时就来杭州求学,寄宿在现在的监护人家里。赵一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但内心却非常渴望得到家人的爱护。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他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坐公交车回家,因为睡着而坐过站,被好心的司机送回家后,意外地得到了家人很长一段时期的呵护。此后,他曾在特别渴望家人爱护时,选择类似的方法以引起家人关注。进入初中后,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他一时难以适应,老师对他的要求相比小学更高,加之天天住校,感觉家人对他有所忽略,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也使其内心更加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
于是,这一次,他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来引起家人对他的关注。
【沟通策略】
赵一离校三天后的一个上午,他的监护人给我发了条短信,说是找到孩子了。为了能使赵一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班级学习生活中,我召集班干部开会,就“赵一返校后如何使他感受到班集体如家一般的温暖,从而帮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这一议题,让班委们发表建议。
赵一返校当天,班里出了一期温馨的板报,欢迎赵一回校。此后,大家又主动与他交流,并给予他真诚的帮助,使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同学的关心。
策略一:适时沟通
赵一返校的当天晚上,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进行了真诚的交谈。“你去哪儿玩了?”我微笑着问。“你知道我有多难过吗?怕你饿着了,怕你生病了没人照顾……”我的第二句话还没说完,赵一就突然大声哭了起来。我把纸巾递给他,让他把眼泪擦干。接着,我把这些天寻找他的“故事”告诉他,把老师和同学的担心与牵挂告诉他。而他也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道出了他出走的原因和这些天的经历——果然是一出为了引起家人关注的“离校出走”。在轻松的氛围中,赵一的情绪慢慢放松,紧握的小拳头也舒展开来了。
师生沟通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当发现学生有情绪波动时,班主任要马上了解情况,创造有利的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班主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学生多沟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心结,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策略二:善用同理心
“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上班特别忙,根本没时间顾及我,那时我也像你一样,特别渴望父母能带我去公园玩,每天能多花一点时间陪我。”我直视赵一的眼睛,边说边观察他的反应。此时,赵一的眼里闪现一道亮光。“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但我想告诉你,当时年幼的我没有用你这样的方法去吸引他们的爱。每天放学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做完,然后把地扫干净,还帮爸爸妈妈倒一杯茶放在桌子上。当他们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干净整洁,还有热水喝,心里特别高兴,陪我的时间也就慢慢多起来了。”听到这,赵一低下了头:“老师,对不起,让您难过了这么久,我下次一定不让你们伤心了……”听孩子说出这话,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可见,老师要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以学生的眼光去观察他的生活,以学生的思维去了解他的思想,然后适时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并创设相互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如此,学生自然就会愿意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感受老师的难处,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有在既能消除师生间的误会,又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同理心教育的沟通中,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策略三:特别的关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走进教室,只要看到赵一发呆,我就会主动关心他,有时还会从家里带点小零食给他。看见他独自一人时,我会邀请他到操场上散步聊天,给他讲故事或笑话。当他的作业正确率很高时,我会在他的作业本里夹张小纸条,画上笑脸,写上鼓励的话语。更多的时候,我会故意忘点东西在讲台上,让他帮我送到办公室来,或是让他帮我干些轻松的活……慢慢地,我发现赵一改变了很多,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还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与我分享他看过的书或有趣的事;另外,班委们的轮流陪伴,不让他掉队,也使他很快地再次融入了班集体生活。
在温馨的班集体里,赵一开心地度过了初一学年。今年开学后的第三周周日,我走进教室,抬头发现赵一的位置又是空的。我心里一沉,难道历史要重演?压下心头的焦虑,我等待着赵一的出现。半个小时过去了,赵一背着书包站在了教室门口,手上全是蚊子咬的包。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他喷花露水。“老师,对不起,我的科学作业没做完,就到后山的路灯下补作业去了。作业做完后,我才发现迟到了。您没生气吧……”听到赵一如此质朴的话语,我的心里溢满了感动,同时顿悟了一个道理:师生沟通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的过程,而且是在给予的同时,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回馈。
(作者单位:杭州民办东方中学
浙江杭州 310023)
责任编辑 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