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2013-04-29迟希新
迟希新
摘 要:主题班会从主题类型来看,主题班会可以分为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性主题和偶发主题。主题班会设计与开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关于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理念;平日的相关知识和素材积累;主题班会组织实施中的实践智慧。主题班会一般经过主题酝酿、组织实施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而计划性、针对性、整合性和创新性是主题班会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教师德育专业化;班主任;主题班会;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6-0014-04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阵地。从班级管理的视角,主题班会还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有效途径,内容新颖、形式活泼、为学生所喜爱的主题班会本身就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一、主题班会概况
(一)主题班会的特点与类型
从主题类型看,主题班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日常主题班会,即班会的主题来自学生日常的生活,从与他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活动中提炼而来,例如“我们班里的故事”“同桌的你”等。
政治主题班会,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的主题班会。这些主题可以国内的重要政治活动为背景,例如“我们身边的八荣八耻”“畅谈科学发展观”“祖国发展60年”等。
阶段性主题班会,是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阶段,帮助学生解决阶段性发展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心理压力,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在考前组织“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中考”的班会。
节日性主题班会,即选择在有教育意义的节日或纪念日里开展的与之相关的班会。很多节日都适合作为班会的主题,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把相关主题的班会放在这一天,节日或纪念日的特殊氛围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偶发主题班会,是由突然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所引发的主题班会。如“5.12”汶川大地震,既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涌现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很多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从活动类型看,主题班会可以分为体验型、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几种。这实质上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真正的主题班会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综合。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之类的感恩主题班会,通常会用到叙事、讨论、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
(二)主题班会对班主任的要求
总体上看,主题班会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理念;平日里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主题班会组织实施中展现的实践智慧。
首先,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决定主题班会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决定着班主任怎样理解德育的本质,决定着班主任如何看待班会中的师生关系。具体而言,科学的理念可以避免方法上的强制与灌输,可以保证主题班会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主题班会实施中的“新形式主义”。
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班会中的道德灌输。道德的强制与灌输不仅有悖于德育过程的本质,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拒斥与逆反心理,也极易导致学生人格的两面性。班主任要用科学的理念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实现道德移情,进而改变道德行为,真正成为道德的自我建构者。
“感动中国”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备受观众好评的社会公益性节目,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营造了一个强大的情感感染的氛围,它不是生硬地向观众讲述抽象的道德故事,而是以普通人的真实的道德故事和道德情怀去打动观众,唤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故事中的人物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所接受和认同。这个栏目体现了情感教育的成功,也是主题班会在设计理念中值得去认真研究和借鉴的成功范例。
其次,主题班会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教师与主题班会相关的知识储备。具体而言主要有:大量素材的搜集与积累能力、对具体主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对主题的提升技巧和创造能力。
大量素材的搜集与积累能力是教师开好主题班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大量素材的积累也是教师开好一个主题班会不可逾越的准备阶段。很多老师开主题班会或者设计主题班会的时候,常常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和老师素材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一个老师如果平时没有任何积累,而只是在开主题班会的时候,才想到去搜集、整理资料,是没有办法呈现一个充实、生动的主题班会的。
具体主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也是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决定了班主任能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主题,引领学生深刻地体验主题,并最终提升主题。
一个主题班会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活动类型或主题类型,最终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对主题班会的提升。主题班会的提升是一个主题班会的点睛之笔,经过提升以后的班会主题才能更鲜明,学生才能更清楚班会要达成的目标。
教师关于主题班会基本能力的核心是创造能力。不管是分析综合能力,还是提升的技巧,最终都是班主任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三个方面的影响源自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中的实践智慧。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班会设计思路,在班会实施过程中根据班会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境,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注重班会过程的生成性效果,而不是刻板地按着既定的班会设计方案演绎班会,都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
主题的导入方式是影响学生对主题班会兴趣与参与热情的重要因素。如果导入的形式新颖、导入的活动具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就会给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班会的导入形式上,也如同其它的学科课程,有直接的主题导入和间接的主题导入方式。班主任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实践智慧,采取灵活、生动的间接导入方式。例如,通过当下大家关注的问题,以有启示意义典故等导入主题;通过有趣的视频片断,或者能带给学生深刻启示,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或者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故事导入主题;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如趣味智力活动、趣味心理测验活动导入主题,等。
班主任在班会设计实施中往往要面对班会方案制定中难以预见的问题情境,需要班主任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班会的内容或改变班会的进程。例如,在班会方案的时间计划里,研讨交流的时间是5分钟。但是,问题提出以后,大家的兴趣十分浓厚,围绕话题的争论异常激烈。5分钟时限到的时候,大家的讨论还没有实质性结果。这时,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强行结束任务,显然是不恰当的。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延长讨论的时间,让问题讨论更加深入,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
二、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
(一)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的阶段
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主题酝酿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提升阶段。
主题酝酿是班主任选择班会主题的阶段。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中存在的具体教育问题和班会的目标来选择适宜的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让所有学生在班会运作、开展过程中都有责可负、有事可做,以达成其应有目的。
组织实施是在主题确定以后,以班级为单位,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班会计划的过程。班主任要合理安排时间,考虑角色的分工,准备媒体介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由于一次主题班会只有45分钟,班主任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计划。另外,如果主题班会要使用多媒体的手段,还要准备好所需的媒体介质和硬件设施。如果要邀请家长或者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
最后,在班会的结尾,由师生共同总结,深化和提升主题。总结提升是主题班会必不可少的环节,适宜、恰到好处的主题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班会主题的清晰感觉和印象,也是检验一个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评价指标。
主题班会的总结提升有三个基本策略:凸现主题、深化体验和定向引领。凸现主题策略旨在解决班会活动淹没主题的问题。在班会上,活动除了能够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外,也会带来“负效应”,即活动有时会淹没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对活动进行全面概括总结,重申主题内涵,以强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凸显主题的教育意义。深化体验策略是指,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体验活动、讨论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情感层次。定向引领策略要求,做好主题系列设计的预设和过渡,使学生对主题教育内容的理解符合教师所期望的方向,为下一次班会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班主任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计划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是主题班会的首要原则。坚持计划性原则要求班主任从课程计划的认识高度设计和安排主题班会,把它纳入学校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中。一方面,要注意时间安排的计划性,主题班会是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班级学期和学年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做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时,必须把主题班会的计划和安排写入其中,避免产生随意性和零散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主题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要打破单一主题和一次性的主题设计模式,根据学生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从系统课程的角度设计一个学年段或年龄段的主题班会的系列主题,构成了一个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关照教育对象和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一,班会的主题必须针对班级中现实的教育问题,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其二,班会的主题和具体实施方式的选择必须关注学生特定年龄的阶段性特征,以学生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如少年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会表现出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懦弱、自卑和高傲、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等矛盾心态。主题班会就必须关注这些矛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设计。
3.整合性原则
所谓整合性原则,是指在班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主客体关系与各种活动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和协同运筹,在发挥一方作用的同时,不偏废另一方的作用。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整合;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的整合。
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1)在选择与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在主题酝酿阶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来共同确定主题内容,但必须清楚主题的针对性,把握主题的方向。(2)班主任还应通过动态掌控班会的实施过程实现主导作用。班主任在班会设计中通常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容计划和大致的时间安排。有经验的班主任常常会根据班会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主动改变班会的进程,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3)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上。当采用学生主持班会的模式时,很多班主任在班会开始以后就完全躲进了“幕后”,直至班会结束。教师完全游离于班会以外,这种做法不可取。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重要的环节上回到班会的现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的主题班会,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掌控能力有限,班主任要在必要的时候适时介入班会现场,及时引导。(4)在主题班会临近尾声时,需要班主任对班会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主题班会的提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班主任讲话,而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二是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的整合。目前,多数教师都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完成主题班会。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班主任在班会中大量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成为可能。但在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给学生呈现图片资料时,并没有进行积极的言语解说,而只是简单地呈现。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事实证明,教师对图片内容的适时、恰当的解说,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关于图片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决定着他们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的深度。
4.创新性的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根据时下学校德育外部环境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对班会主题类型、班会内容和开展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改变主题班会一成不变的模式。创造的本质就是出新,巧妙的构思才能令活动焕发出新意。主题班会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强的吸引力,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公益广告借助文字、声音、图像等广告艺术表现形式,传播社会道德文化信息,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伦理观念、道德信息,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公益广告之所以可以成为主题班会中的重要素材,这是由公益本身特征所决定的。从教育目标上看,公益广告和主题班会尽管所设定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是社会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相契合的。公益广告的新颖性和价值隐含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具有了审美特征和可欣赏性,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总之,班主任只有准确把握主题班会的特点与类型,明晰主题班会的实施阶段和基本原则,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