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达如旧照片般逝去

2013-04-29殷丽萍

中外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胶卷柯达数码相机

殷丽萍

影像行业的“黄色巨人”——柯达正举步维艰地摆脱破产阴霾。

近日,柯达公司已经向美国破产法院提交申请,退出破产保护。CEO彭安乐自信地表示,“柯达现在已经有了清晰的前进路线,我们力求企业盈利,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公司未来将向商用打印市场转型,彻底告别传统个人影像时代。

真的会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打印机市场已严重萎缩,柯达向商用打印机市场转型,必然不会停留在传统打印市场,或将涉足3D甚至4D打印市场,然而这一新兴领域的前景变数不小,能否成为企业的增长点仍未可知。

一年多以前,由于专利权出售乏人问津、退休员工福利负担沉重、经济疲软以及经销商的背离等原因,柯达无奈选择破产保护。实际上,这家曾创造了不少划时代印记的、132岁高龄的老牌影像产品公司,在与数码影像发展潮流失之交臂后,便频遭厄运。

创新行,做生意不行

很多人都知道,柯达靠卖胶卷起家,而数字革命对传统胶卷的摧毁,直接将一度自信到麻木程度的柯达拉下了水。

但是,柯达破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胶片的寿终正寝;现在濒临山穷水尽,也不是因为该公司固步自封。过去10年来,其实柯达一直在尝试着适应时代的改变,并推出了一些创新产品,但却不能将这些新产品转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其实柯达进入数字摄影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1996年推出其首款“傻瓜相机”。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的生意上。

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任柯达首席执行官丹·卡普宣布,将把2/3的研发经费投入数字技术开发。起初,柯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5年,柯达还是美国数码相机销量最大的公司。不过,虽然柯达的数码相机很受欢迎,对柯达的盈利却没什么帮助。早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就指出,数码相机的利润率将下滑,盈利变得越来越难。

柯达对数码技术的投资倒没有白费,产生了一系列高价值的知识产权,使其成为一个“专利巨人”。《华尔街日报》指出,2008-2011年,柯达靠出售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获得的收入约为19亿美元。靠专利挣到的钱帮助柯达开展了一项新事业的投资,那就是打印机。但不久来自专利诉讼方面的收入就开始枯竭了。

柯达的发展轨迹应了一句话,“创新行,做生意不行”。

从富士看柯达

行业领导者柯达的没落,与其最大竞争对手富士的上位,两家公司的命运浮沉令人感慨,从比较之中亦能发现处于产业巨变下生存者的智慧。

两家公司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在本土市场占据着准垄断地位:柯达在美国,富士在日本。美日两国1990年代的贸易摩擦也源于柯达对富士的打压。它们都逐步废弃了传统业务。但柯达一直未能适应形势变化,而富士却转型为一家盈利能力稳固的企业。为何这两家公司的命运差异如此之大?

它们都曾预见到变革的来临。柯达前高管、罗彻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教授拉里·马特森记得,他曾在1979年撰写过一份非常精准的报告,预测了市场的不同部分将如何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首先是政府勘测机构,随后是专业摄影领域,最后则是主流市场,到2010年将全面普及。这个预测的误差只有几年。

富士同样如此,该公司早在1980年代就预见到数码时代的崛起,并制定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的业务。

它们都意识到,数码摄影本身无法带来太大利润。“如果说胶片时代的利润为70美分,那么数码时代的利润可能最多仅为5美分。聪明的商人会认为,最好不要急于转型。”马特森说。

在这个趋势之下,富士早早未雨绸缪。事实上,最先数字化的产品并不是民用产品,而是B2B产品,比如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这正是富士的多元化经营领域之一。1990—1996年,整个制版领域因受数码冲击都在下滑,1990年代初期医疗领域又受到数码影响,特别是X光数码摄像领域,而普通照相领域受的影响则相对较晚。富士由于较早就开始做数码技术的研发,尽管受到冲击,但仍然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技术变革时迅速完成转型。

这时,柯达却慢了一步。

障碍首先来自柯达的文化。尽管优势仍存——研发投入非常庞大,生产工艺十分严格,而且与本地企业关系良好,但柯达却逐渐成为自满的垄断者。富士1984年拿下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赞助权,而柯达却对此犹豫不决,这也凸显出柯达文化上的软肋。这次推广帮助富士凭借廉价胶卷打入柯达的本土市场。

曾经担任柯达顾问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萨白·莫斯·坎特表示,导致柯达反应过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高管“过于迷信完美产品,而没有遵循科技行业‘边推出,边改进的模式”。坐落于一个一家独大的城市里同样对柯达不利。坎特称,柯达的老板们很少会在罗彻斯特听到批评。即使当柯达决定多元化时,迈出并购的第一步仍然花费多年时间。该公司成立了备受尊敬的风险投资部门,但却从未通过足够大的赌注来创造突破性的技术。

当然,运气不佳也是原因之一。柯达原本认为,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数千种胶片化学材料可以被用于发展制药业务。但这一计划并未成功,柯达于1990年代卖掉了该部门。

在理论上,公司可以永生;但在实际上,大部分公司都会“英年早逝”。富士成功地把握了新策略并生存下来,胶片业务在其利润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60%下滑到现在的近乎为零,与此同时,它还找到了全新的收入来源。而柯达在诞生132年后,却像旧照片一样走向了末路。

责任编辑:焦 晶

猜你喜欢

胶卷柯达数码相机
这个“数码相机”不一般,全球最大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Foma与Rollei黑白胶卷试拍
柯达权:一片丹心 德才双馨
柯达退出破产保护将公司控制权交给债主
数码相机 手机 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