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文化 等
2013-04-29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文化
《非典型蒋锡培:利他成人》2013年5期
当这个世界浮躁到时时处处都在极尽谋术之能事,智者早已洞悉大道至简,且渐行渐远。远东的“聚人、助人、成人”之术,归根到底源自蒋锡培在利己和利人之间的制衡之道。“中学为魂,西制为用”的中国企业成功之道,在远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是经营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根本就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蒋锡培用自己的价值观塑造了远东的“为己即是为众,为众即是为己”的企业文化,而且这个企业文化自上而下、融会贯通,并一次次高效地转化成生产力。所谓心正自然道正,方向对了,纵使摔个把跟头,也无碍大路朝天。合上文章,每个管理者能否说出自己的价值观?
大德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 张 衡
管理者要善用“积极抱怨”
《学会积极“抱怨”》2013年5期
作者给我们做了区分,抱怨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这就需要高层管理者重视了,他们听到抱怨时,不要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区分是哪一种。甚至可以适当地提倡下属发一些“积极的抱怨”,这对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是有好处的。
对于经理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积极的抱怨,恰恰可以把心中的不满和消极的方面有效地释放出来,体内存留更多的“正能量”。此外,对于抱怨要注意掌握好时间、地点和对象,同时把握好度。我们每个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抱怨的容忍,把消极的方面通过自身转化为积极的方面。
净雅集团总裁助理 汪智杰
理性对待面试细节 系统评估候选人
《面试细节中的天使与魔鬼》2013年5期
市场上很多“面试宝典”告诉大家,细节决定成败。于是,A君按照“宝典”认真准备,比如在面试中保持微笑。然而,面试官坚决地给出了“缺乏自信”的评语;B君在赴面试中努力表现的“认真、谨慎”,但面试官认为他城府太深。哪里出了问题?关注细节是对的,然而有时候面试官的理解与应聘者的愿望截然相反。对于企业HR来说,如何才能在面试过程中,看到面纱背后真正的应聘者?作者提出“细节是一把双刃剑”,值得人力资源从业者思考。我们需要理性对待面试细节,系统评估候选人。
北京丽贝亚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 郑莉莉
■ 管理心得
泰山-新儒家管理模式研究中心 白立新
【理性看待英雄式领导】任何事物的结局,来自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二是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待事物的态度即是内向格物之道;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是外向格物之道,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英雄式的领导,人们永远敬仰并传承他们的内向格物之道,但不能局限于他们的外向格物之道,需要“与时偕行”,实现传承又创新的有机结合。如果孔老夫子活在当下,以他老人家“从心所欲”的活法,会不会也玩转微信?
华耐家居集团建设开发部采购总监 李枝娥
【做高情商组织的必要】上期《中外管理》一篇《史蒂文·斯坦:聚焦“高情商组织”》提出组织情商与个体情商的区别。一语道破高情商组织的核心。如果是个人行为,那么情商高的人一变动,随之团队就会失去凝聚力,如此看来,企业成为高情商组织非常必要。我入职公司已超过十年,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举行10年员工座谈会并发奖。今年又对入职10年以上员工补增一枚银质胸章,这枚有标志、有年限的胸章,在我眼中就是对老员工的肯定和尊重,让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这就是高情商组织的作用。
德邦物流企业文化部总监 官同良
【为何外行也能成功?】一般认为,懂技术或有行业经验的人做事业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事实并不一定如此。记得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怪哉!为何外行也能成功?其实这不是核心所在,核心在于摒弃“技术情结”,从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和普遍的商业规律出发做事。如马云说的“我可以用的,百分之八十的客户也可以用”,也如厨电品牌火星人的创始人黄卫斌所说:“你必须打动自己的客户,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看似颠覆性的改革,也是一种守正出奇。
■ 新浪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杂志:【马云卸任CEO演讲】我很荣幸自己是商人。商人在这个时代,没得到应有尊重。商人的最大的成就是员工的微笑。从明天起,生活将是我的工作,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王孟之Peter:从“赢在中国”认识马云,对他狂热般的迷恋,视他为导师;后来回归理性,觉着他凭借一张嘴忽悠了全世界;现在冷静思之,他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家兼战术家,成就他这般前无古人的事业,绝非易事。Key learning(关键体会):战略眼光,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中外管理杂志:【精众人群占城市11.6%】@李靖 国家广告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精众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2年,精众人群占总城市人群11.6%,达8004万人。他们正从炫耀消费向精致消费升级。他们对健康、服装服饰、旅游、户外运动、IT数码等消费关注度最高。中国社会正发生深层分化,适者方能兴旺。
@肖明超:捕获最有价值的人群,才能找到撬动消费群潮流的引爆点,精众就是引擎,就是支点,就是源头。每个品牌都要思考如何去影响精众,并要用精众去构建大众文化,去引领大众潮流,消费潮流和趋势的扩散是精众领潮者与大众赶潮者的上行下效,双向互动,以及“趋异”和“求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