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反弹琵琶”

2013-04-29李亚宁

亚太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琵琶自学习惯

李亚宁

语文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际上是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把学生推到“舞台”中央,使其担任“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是一种学法改革的尝试。语文教学中“反弹琵琶”不但可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学习惯

任何一种新学法都应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习惯。“反弹琵琶”,教师不做“演员”而做“导演”,让学生演活演好自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讲授《谈骨气》一文时,我们提前布置,这样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们不仅认真观察教师上课时如何组织语言导入课文、如何帮助他,理清文章脉络,如何设计提问,而且还认真刻苦地钻研课文,学些“教案”,演练试讲。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求问、求知,我们画龙点睛,双向交流。这样,学生自然地吃透了教材,笑话了知识。“角色”换位,我们不再作为学生单纯依赖的“拐杖”,学生感到有压力,这样就会形成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定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二、质疑习惯

主动质疑,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经常的做法是:课堂上,放胆让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鼓励学生“难”教师;课后,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学段结束,让学生自拟试卷,并确定答案;作文互相批改,有时让学生给老师的“下水文”写评语、打分数……

例如,学习《哥白尼》一文时,我们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最疑惑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由老师集中回答回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有的学生三番五次将纸条送上来,提出的问题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全面,真正“陷”了进去。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更加入趣、入耳、入心。

三、思辨习惯

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教师代读代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它却带有不可避免消极因素。而“角色”换位对学生提出了自我设疑、自我纠疑的高要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掌握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其实质就是诱导学生“动”,在“动”中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学生从设疑到解疑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有的设计“盼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板书;有的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了“富在天涯有人盼,穷到眼前不认识”的顺口溜。多数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结论。这样,学生不但较好地把握了学习小说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识别真、美的能力,培养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作者单位:陕西杨陵区五泉镇夹道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猜你喜欢

琵琶自学习惯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上课好习惯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窈窕淑女琵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