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李柳文

亚太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定势逆向浪费

李柳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多少年来,我们都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花的时间、精力不算少,但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把握得不好:重知识轻立意、重语言轻思维。其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写出了似乎合乎题意的文章,但多是套作、仿作或按照写作惯用的“框架”拼凑编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外壳,思维是核心。评价一篇文章,不只是看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社会意义。因此,写作不仅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我们都力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那么能力和智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笔者认为,作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上下功夫,在审题、立意、选材和结构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的作文从惯常的定势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解放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抓住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摆脱思维定势的“规矩”,进行无拘无束的联翩思考,广泛地探索与这个问题或这个中心有关的方方面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思考,把求同思维转变为求异思维,把单向思维拓展为多向思维,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维内容的求新创造。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两个方面谈点感悟和体会:

一、逆向思维——求异中出新意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其特点是: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事物的彼一面。如能运用逆向思维,从“从来如此”的定势思维中解脱出来,反其意而思之,探究出事物的彼一面,必定能挖掘事物的其他方方面面,派生出一个个新鲜的主题。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材料1)某建筑单位的一位领导,雇请了几个人撬取废旧材料上的废铁钉,每人每天可撬取5斤左右,可卖1元钱,而一天要付给每人15元工钱。这位领导究竟是怎么想的呢?答日:“收旧利废,厉行节约。”

(材料2)有一位镇政府的民政干部到所辖的15个村去办事,整整花了20天时间,步行180多公里才把事办完。人家问他为何这样花力去办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时,他说:“花的时间、气力是多了,但我为公家节约了几百元的车费,值得。”

(材料3)s市石灰岩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难于生存,于是政府决定把这里的群众迁到山外去开创新的生活,但有些人不肯迁徙,说:

“我要在这里战天斗地,决不怕困难。”

用定势思维的方式,去赞颂材料1和材料2的“节约”精神以及材料3的“不怕困难”的精神,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材料1、2的所谓“节约”,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时代,实质上是一种时间、人力的浪费。材料3所谓说的“不怕困难”,实质上是一种守旧的、不思变革的思想表现。由此可见,传统的简单的定势思维,有时很容易使认识被表象所迷惑而走入误区,因此,好些问题往往要借助逆向思维去分析思考,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所在。如,学生在写《我的家乡》时,总是千篇一律地正面描绘家乡的新面貌,歌颂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然而,是不是每个人的家乡都经济繁荣,精神美好呢?有没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角落?有没有“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还是唱着那古老歌谣”的地方?再就是,有没有“祠堂、神庙建得金碧辉煌,小孩上学没学堂”的情景?我们要从正面看到进步的、美好的,也要从反面认识落后的、丑恶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看问题、思考问题,不能是静止的、唯一的、绝对的,还可以以逆向思维求异、求新,拓宽思维的广度,开掘思维的深度。又如原高一6班的一个女学生,在一次写《开学的一天》时,没有写大家普遍写的诸如校园的热闹,师生的紧张与欢乐,以及所谓“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之类旧的话题,而是写这样一件事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辆豪华小车鸣着喇叭,冲开人群,驶进校园,嘎然停下。随后从车上走出一位打扮俏丽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女孩身后是一位西装革履、挟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和一位穿金戴玉的女人,他们都显得很神气而有身份。人们把目光投向他们,看着那一男一女一左一右地牵着那女孩的手,昂头向校长室走去。……这时,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位有地位的官员送女儿上学来了。我想,这位官员用公车送女儿入学,说明了什么呢?——那不是借公为私的腐败行为吗?而那个女孩又是怎么想的?——是显得光荣,还是感到羞愧?我怀疑她物质上的富裕和思想上的优越感,必然会成为她求学懒惰的精神鸦片。我认为,当父母的、做子女的都应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这位学生的作文表明,逆向思维往往使文章内容更新颖、主题更深刻。

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审题立意,既要认识事物的正面,又要认识事物的反面;既要注意认识事物的一般表现和正常属性,又要留心把握在特殊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和反常属性。比如,我们的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这是半过多世纪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但是我们党也曾有过许多失误和挫折,党的躯体内还存在着“蛀虫”,正如太阳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黑点。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残暴戾的一面,所谓毒虎如狼。蚕有无私奉献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自私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等等。这些思维客体的两面性,为学生的作文开拓了创新立意的广阔天地。

二、多向思维——辐散中见亮点

多向思维也叫立体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力图把握事物的多方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立体画面。事物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体,而是呈立体的发散状,故不能每题必逆。多向思维则恰恰弥补了逆向思维的不足。作文时,我们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给事物以多方面的说明,多角度的论述,从中挖掘事物的广泛意义,使文章内容丰富,说理透彻。这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

1.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多向思维。如以学生食堂浪费粮食严重的材料写“这样做应该不应该”的文章,许多学生只从粮食来之不易、不应该浪费农民的劳动果实方面去进行简单的说理,说不出“不应该”的更多道理来。这时,教师就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对“不应该”进行多角度的说理:①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名言古训,论述浪费粮食不应该;②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俭以养德”的高尚行为(或用名人节俭的事例),说明要厉行节约的道理;③根据我国的国情(仍有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地区,13亿人每人浪费一点,凑起来可是个大数目),说明应杜绝浪费,厉行节约;④以实际事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不允许浪费一点原材料的事例),说明厉行节约,会杜绝浪费,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经过这样多角度的说理,文章就显得观点更为鲜明,论据更为充分,说理更为透彻,说服力更大。

2.根据一个材料展开多向思维,确立不同的中心。例如:A园艺家培育出一种色香味与圆形西瓜无异的方形西瓜。这种方形西瓜容易堆放,便于运输、贮藏。使之由“圆”变“方”的方法是,西瓜还小的时候把它放到透明的塑料方盒里,等它长大了就成方的了。西瓜由“圆”变“方”的事,可从哪些角度去立意呢?同学们经过思考、分析,出现了以下五种立意与拟题:①谈创造性思维的重要;②可贵的革新意识;③定向培养,重在实用;④就是要有纪律约束;⑤赞“形变质不变”。

总之,发散思维是写作灵感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下力气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应认真地反思自己,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让发散思维触发出更多写作的灵感,在作文教学中闪烁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广东紫金县尔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猜你喜欢

定势逆向浪费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不浪费
逆向而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浪费等于扔钱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