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

2013-04-29黄小玲

亚太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文本

黄小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把什么带进课堂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师应把什么带进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把生活带进课堂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把从文本的感悟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心中跳荡起来,变成动态的画,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画。

如教学《观潮》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雄伟的景象,把学生带到了观潮台前,领略自然的神奇伟大,更感受到生活的美。又如在作文课“描写你最熟悉的人”时,我引导学生用相机、摄像机拍下正在备课的教师、爱劳动的同学、勤劳的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爸爸、好学的奶奶等等,再现了他们工作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下笔流畅。

二、把怀疑带进课堂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找疑,不会问为什么,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教师满堂问的“灌输式”老路,也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多思善问,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贵有疑,只有敢于怀疑,才可能去推翻旧的,创造新的。因此,课堂上应是怀疑与思辩的地方。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

“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他们大胆怀疑,向教材、向教师挑战,但关键的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的水平。

三、把思考带进课堂

新课程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种。教师应该点火,而不是灌水。在课堂上,教師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分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说出自己的看法,亮出自己的态度;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开放思维。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把发现带进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潜心体会,去发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最受触动的地方。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然后师生、生生、文本之间才可能进行对话、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都有“底气”,有各自的认识、想法和发现。教师不能再握着底牌,等学生来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动。因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只能怀着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课文。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许“百花齐放,各抒己见”。

五、把探究带进课堂

学生都具有探究的天性,他们常常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不是经常有学生偷偷地在课桌下看《世界十大奇迷》、《十万个为什么》吗?可以说,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究未知的问题。这种兴趣、渴望,正是最宝贵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成为一名探究者。教师则应以帮助者、合作者、参与者的面貌出现,给学生出谋划策,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如语文课学了《2030年的一天》、品德与社会课学了《美丽的家园》一课,我就让学生把两课结合起来,根据绿色环保的内容,开展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和社会小调查活动。学生们兴味盎然,自由组成小组,拟订课题,选举组长,分配任务,有的去图书馆借书,有的上网找资料,有的去公园调查鸟的种类,有的则调查鸟的生存现状。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很吃惊,告诉我说:现在,城市的早晨几乎听不到鸟叫了。这样的探究使学生真切地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感到悲哀,自觉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浓浓文化氛围的思维碰撞的场所,应是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享受学习的乐园。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意识,时时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富有魅力,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大石新联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程文本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