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建

2013-04-29阮怀军赵佳王利民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山东省

阮怀军 赵佳 王利民

作者简介:阮怀军(1964-),男,研究员,从事科技信息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摘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示范省建设的成效。本文从平台研建遵循的原则、平台主要服务功能和关键服务系统等方面对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阐述。同时在确保平台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力争实现平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3.3(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001-04

为推动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实现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科技部、中组部远教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了“山东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示范省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是研建“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使之成为高效快速采集、加工、整合各个部门和地方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直接面向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大众为其提供高质量、方便快捷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的核心窗口。通过综合平台建设,推动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由分散建设向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以为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及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是示范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示范省建设的成效。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指导思想,边建设边完善,开发应用涉农信息共享联动系统,整合集成各类农村农业软硬件资源,建立包含综合门户网站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智能展示系统、科技培训系统、视频直播系统、农民创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农村党员远教课件制作与发布系统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注重与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和示范基地的有效衔接,通过网站、语音、短信、视频等多种手段加快“低成本、便捷式”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进而实现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1 平台研建遵循的原则

1.1 整合资源

平台建设立足现有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避免重复建设。以服务农村基层和优势产业链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1.2 统一接入

综合平台门户网站系统作为示范省建设中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核心窗口,与各产业信息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系统、IPTV系统等实现有效互联和无缝对接,用户在综合平台门户网站系统上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1.3 分地运营

根据各运营主体的不同,门户网站、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系统采用分地运营的方式进行运营,以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

1.4 个性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手段获取所需信息。服务内容既有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又有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信息,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2 与产业融合,研发平台服务功能

目前综合服务平台已初步成为集网络、视频、语音、短信等多信息接入手段的农村信息服务综合门户,既是资源整合平台,又是服务农民农企的信息互动平台和运营平台,还是示范省建设成果展示应用平台。平台以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同时具备增值服务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2.1 产业信息服务系统接入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按照“平台上移”的原则,开展了省内涉农资源现状调查工作,整合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部门的各类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着力建设省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数据中心。二是注重与各优势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和示范基地的有效衔接,加快“低成本、便捷式”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满足农民的需要及农业产业链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资源整合”、“高效服务”、“机制探索”等关键节点进行突破和创新,力争通过“产业服务”形成山东特色。将示范省建设确定的十大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与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对接,面向优势农业产业开展一体化和专业化服务,为现有各类基层信息服务组织和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真正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的深入融合。

2.2 平台具备的主要服务功能

2.2.1 农村科技在线互动服务功能 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呼叫中心、远程诊断、专家决策、在线服务、移动互联,实现农民与专家的情景式互动沟通,让农村科技服务无障碍地传递到田间地头、坑塘圈舍。

2.2.2 农业物联网及智能装备服务支撑功能 搭建全省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全省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渔业生产、林业、物流等智慧农业系统,提高农业物联网服务能力,发挥农业物联网整体效益。

2.2.3 农业电子商务功能 重点整合蔬菜、苹果、花生、畜禽等电子商务系统,构建山东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和现期货交易功能,方便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发布供求信息、设立网上专卖店,还可以实现电子支付和在线结算功能。实现全省全国商务、供求信息联播,实现供求信息的撮合配对。

2.2.4 城乡互动沟通功能 通过整合城乡信息资源,运营涉农的“吃、玩、闲”资源,搭建山东魅力城乡平台,促进城乡互动,实现方便市民、服务农民的双赢目的,做大“好客山东”文章。

2.2.5 云服务功能 搭建一村一页、一村一美等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全省基层农业机构、涉农企业、大户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突出涉农信息的精准搜索、查询、精准定制、信息定向推送功能;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客户端、短信彩信、呼叫中心、有线电视等多渠道多终端让用户享受到及时、便捷、准确、个性化的信息服务。3 开展技术研发,重点建设关键服务系统

为确保平台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重点开展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开发工作。

3.1 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系统

重点开发了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齐鲁三农科技网,注册并启用了网络域名www.qlsn.cn,提供了平台各类应用系统的服务接口,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访问;门户网站服务板块内容丰富,整合了海量数据,包含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在线互动、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城乡互动、综合服务、数据资源、优势产业、村镇区域、党员远程教育、乡村文化、农家百事等服务板块;具备智能化信息搜索、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统一用户登录管理等功能。

3.2 数据资源整合系统

与山东联通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初步搭建了省级涉农资源数据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软硬件设备,为资源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展了涉农资源整合、分类、共享标准研究与制订,为进一步整合全省涉农信息资源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数据中心一期数据记录超过30万条。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技术标准、共享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为提高综合平台服务质量提供完善的数据内容支撑。

3.3 12396热线服务系统

依托山东联通公司等通信运营商,进一步建设完善了12396呼叫中心,搭建了功能强大的12396热线服务系统,具备人工坐席与自动应答、自动转接与多方通话、来电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支持短信、网页、视频等多种呼叫手段,可实现专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解答用户咨询。

3.4 远程视频互动服务系统

依托山东联通公司,建设了远程视频服务系统,可通过互联网提供远程病虫害诊断、技术培训、视频直播、专家讲座等服务,农民通过一台上网电脑即可实现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享受快捷及时的可视化服务。已实现与山东寿光蔬菜视频医院等专业化服务系统的有效对接。

3.5 手机短信服务系统

与山东联通公司和北京农信通公司合作开发了手机短信系统,提供手机短信的定制与推送双向互动服务。用户可通过定制相关栏目,定期接收市场、技术、文化、卫生等分类信息;也可通过系统发布供求信息或者与农业专家进行互动答疑。

3.6 电子商务系统

开发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重点面向农民、农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服务,实现有效供求对接。系统与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中心、寿光蔬菜交易中心等大型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了对接。

3.7 智慧农业系统

依托山东联通和中国农大等优势单位,搭建了农业物联网全省统一服务平台,为行业应用提供应用和服务支撑。在寿光、荣成等产业优势地区分别开发了设施蔬菜、设施水产等农业物联网示范系统,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4 注重建立运维长效机制,提升平台可持续运营能力 平台运营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同时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新机制,积极引进各类建设主体,共同参与平台研建,开展市场化服务,为平台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探索与通信运营商、专业公司等合作,提供增值信息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4.1 创新机制,确保平台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示范省建设提出的“公益为主,市场为辅,市场反哺公益”的总体思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山东联通等通信运营商联合国内知名的农业信息化企业——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进行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作。特别是充分考虑后期运营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功能设计和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服务模式,力争实现平台可持续发展。

4.2 研究重点用户,满足个性化需求

通过多方深入交流,重点研究了农民、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基层服务站、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等五类主要用户需求,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和电信增值收益、定制性

和个性化服务收益、方便市民获取收益、电子商务获取收益、推广企业品牌获取收益等五项市场收益的可行性,初步形成了“有价值、有形象、有效益、可持续”的平台运营思路,力争形成联合运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段和渠道。参 考 文 献:

[1]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务——基于省域视角及示范省的实践[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2-4.

[2] 周宏仁,王儒敬,梅方权,等.农村信息化的知与行——《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读书会纪实[J].电子政务,2009,4:20-37.

[3]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J].中国信息界,2009,21:72-84.

[4] 赵春江.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6-9.

[5] 肖 黎,刘纯阳.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日法韩四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0,11:16-20.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3,45(6):11~14,19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山东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