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迷局
2013-04-29李静芝
李静芝
天目药业的项目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资本游戏的平台,这同宋晓明当初大刀阔斧希望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切入医药产业的想法,大相径庭。
6月7日,从天目药业“撤离”的原董事长宋晓明预言,天目药业当前状态只是过渡而已,它是事态发展还没有结束。
果然一语成谶,6月8日天目药业公告,自然人股东韩啸4月25日至明6日买入公司608万股,占总股本的5%,并称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截止到发稿前,天目药业的资产重组项目仍是一个庄家、散户进进出出,公告消息、小道传言散播四处的迷局。
“股票投资我一般不关注企业基本面,而是通过设定几个参数来寻找适合的投资对象,天目药业因其最近的上涨趋势而被列入到筛选对象之中”,一位二级市场的庄家直言天目药业备受瞩目的原因所在,“天目目前的状态确实有点让投资者看不憧,但是按照二级市场的操作规律,公司实际控制人更换后,企业若是有资产重组的重大举动,一般情况下股价会上涨,这对股民来说是重大利好,都希望在停盘重组前进入,赚上一笔”。
显然,天目药业的项目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资本游戏的平台,这同宋晓明当初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二级市场并购切入医药产业的想法,大相径庭。
天目的资质
仔细审视天目药业的企业资质可以看到,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国有企业,在上市融资后其医药产业主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是几易其主后戴上ST的帽子。“领导层换来换去,我们也有些无所适从,但是作为基层员工,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天日药业旗下浙江天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向《E药经理人》如是描述她目前的工作状态。
从天目药业企业网站上可以看到,天目药业旗下共有7家子公司,分别是杭州天目山药业一制药公司、浙江天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临安天工商贸大厦、杭州天目北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医药有限公司和深圳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其中只有前两家企业的网站连接可以打开,分别显示了其目前的一些经营状态。
在这七家子公司中,杭州天目山药业一制药公司是天目药业的生产中心,其核心产品主要有珍珠明目滴眼液、妇乐颗粒、复方鲜竹沥液、百合固金口服液、六味地黄丸、心无忧片、铁皮石斛软胶囊、铁皮枫斗颗粒等。而浙江天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是天目药业的中药材销售平台,主要产品为铁皮石斛。“天目山可以说是铁皮石斛的地道产地,天目药业这一项资产就能够为企业增色不少。”杭州一家制药公司的董秘告诉《E药经理人》记者。
那么这家在产业链中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企业为何为一路落寞?“天目药业走到ST境地的主要原因是其治理结构导致的大股东占用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天目药业的未来发展。”宋晓明表示。
国信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持同样的观点:“这家公司AN变动很大,管理层的频繁更迭,对公司业绩会造成很大影响,这对天目药业来说已经成了硬伤。”
天目药业业绩颓势始自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股东的进入,联合投资曾经一度持有天目药业45%的股权。也正是在此期间,现代联合控制人多次违规操作,天目药业资金链日渐吃紧,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截止到2012年一季度,天目药业每股收益降至-0.06元。目前,现代联合持有天目药业12.1%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宋晓明的天目逻辑
但宋晓明直言,以上种种正是他选择天目药业作为并购对象的原因所在,“企业资质没问题,只要理顺治理结构,资金注入后,天目药业能活过来,恢复其融资能力”。
按照宋晓明的规划,并购天目药业后,首先注入资金盘活企业,之后恢复天目药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我们计划以天目药业为平台募集7亿元的资金,其中3亿元用于完成天目药业的新版GMP改造,其余4亿元整合上下游资源,最终以天目为核心打造一个医药产业的整合平台”。
而就在关键时刻,宋晓明一手打造起来,号称是中国第一支并购基金的长城国汇内部爆出不谐之音,宋晓明出走天目药业。“争议主要是股东之间对天目药业这个项目的未来走向分歧较大,我所主张的医药产业整合平台的远景不被接受”,宋晓明对此争议丝毫不掩饰,“天目药业的项目等于只是完成了其作为医药产业整合平台的第一步”。
至此,本来有望在医药产业内重现青春的天目药业,未来之路又多了一份坎坷和未知。至于未来天目药业将走向何处,“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天目药业可能会作为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被出售。”一位二级市场的证券分析师表示。这正是宋晓明的遗憾所在。
不过宋晓明在遗憾之余并没有丧失在医药产业开拓并购基金项目的信心。“天目药业项目的失败最大的原因是股东结构不合理,所以我新成立的长城汇理基金的股权结构非常清晰合理,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
宋晓明认为尽管其对于医药产业的并购整合理念没有在天目药业这个平台上加以实现,但在操作天目药业的案子过程中,让他更了解医药产业,也掌握了一大批上下游资源,这将为他新的业务提供便易。另外,他认为医药产业是一个非常适合产业链整合的行业,“生产、市场、销售等各个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协同效应,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
宋晓明表示他之后的并购基金会在两条路中选其一:要么重新寻找上市公司平台资源,医药产业或非医药产业都可,继续实现他对医药并购的理念;要么与业内的产业资本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进行医药产业内的并购与整合,如此规划的原因是对于无医药产业从业背景的宋晓明来说,医药产业独特的市场规律和竞争环境是巨大挑战。
这也是医药产业内至今少有专业并购基金出现的原因所在。“专业的并购基金需要对其所在产业更为了解,且其资本实力、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对未来产业趋势的判断要更为准确。”一位从事私募投资的投资者表示。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尽管近几年医药产业并购大量涌现,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并购主体通常是医药企业而非专业的并购基金,即使有并购基金参与其中,它在中间扮演的角色大多是财务顾问或寻找项目的投行的角色。
不过情况在这之后可能会有所改变。就在天目药业之后不久,国内首只医药产业专业并购基金盛世景医药并购基金正式成立,首期募资20亿元,这支基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基石投资人来自一家国内知名医药上市公司。